【大紀元2025年04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報導)4月9日,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等多個單位共同舉辦「週三青年日」第100場座談會,就「世界在台灣的窗口:駐外使館大揭秘!」議題,邀請學者專家與會分析。
主持人、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系主任王文岳表示,台灣離開聯合國後,外交處境艱難,台灣要在國際現實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發聲方法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而駐外人員每天都在各地努力拓展台灣的國際空間。座談會將透過不同國家外交人員的對話,讓大家更加了解外交事務的綿密內涵。
中華民國前駐荷蘭大使、台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李光章大方分享40年外交經驗的心法,就是「瞧、橋、巧」三字;「瞧」是張大眼睛仔細看、「橋」是連結人群做文化的橋樑、「巧」是靈活解決問題。
李光章說,他駐荷蘭時以「荷蘭」兩字為首,創作「荷舞蝶香靚境勁,蘭亭群英瞧橋巧」對聯,強調「台灣外交人員沒有氣餒的權利」,只能憑著台灣精神闖出一片天。從過往與中共周旋的韌性可以看出,台灣是「世界的良善力量」,能協助世界解決各種困難的問題,迎向「台灣新世界」。
李光章也引用中華民國外交部長林佳龍所說的「人人都是外交官」,勉勵現場的青年朋友關心國際與外交事務。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教授石原忠浩曾在日本外務省(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擔任「專門調查員」,負責政治外交分析、台灣內政與兩岸關係研究,也因此有機會在外交第一線與台日政要接觸。他說:「同為民主社會,能在不同層次自由交流,是非常有意義的經驗」。
石原忠浩分析,有人誤以為日本首相石破茂是「親中派」,其實他曾多次訪台,與蔡英文總統就「安保議題」交換意見,也非常關注台灣海峽和平與印太自由航線議題。
駐台北韓國代表部專員金建希說,韓國駐台外交人員的工作內容可分為政務、領事服務、文化活動以及經濟工作四個方面。政情方面需要廣泛搜集台灣的輿論資料和研究論文,選取重要內容翻譯回傳。領事服務則包括在台韓國人的不在籍投票、協助韓籍旅客解決在台糾紛等。
金建希表示,韓國重視外交文化活動,因此大規模舉辦K-pop舞蹈及歌唱大賽和舉辦韓國國慶酒會。在台灣的經濟工作則包括推動韓台經濟合作、促進雙邊產業交流,同時也協助在台經營的韓國企業發展。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林逸民說,「國際情勢正在改變,不只我們需要重新檢視世界,世界也正在看見台灣,並期待更多青年學子朋友參與國際事務。」現在台灣並沒有聯合國的代表,台灣聯合國協進會把聲音帶出去,而長期駐守各地的外交人員還有更多任務,包括跟在地人交朋友,一起努力讓世界了解台灣。
台灣智庫民調與輿情中心主任郭玫岑感謝當天能邀請到曾在第一線的外交人員來為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同時讓台灣青年能更具體地想像未來你我如何參與、如何連結、如何在世界舞台上,讓台灣的聲音被聽見。她也預告,11日將公布「週三青年日」100場活動的成果報告。
與談結束後,主持人和青年們也針對「台灣如何深化對外關係」「非正式的外交經驗」「投入外交工作的準備」等提出問題,與談者也深入地一一分析與回答。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