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09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寧芯綜合報導)小米SU7在3月底發生的車禍引起輿論關注,而其後小米發布的事故分析報告更被認為是一種推卸責任的公關操作。
3月29日23時許,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安徽銅陵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上,撞護欄後起火燃燒,導致車內3名大學生被活活燒死。事發後,受害者家屬在網絡上發聲,質疑小米SU7為何在碰撞後會自燃,以及為何車門被鎖死無法打開。

小米汽車方面在事故發生後的第三天(4月1日)發表聲明,稱事故發生前車輛處於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的時速持續行駛;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後發出提醒並開始減速;隨後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工駕駛狀態,持續減速並操控車輛轉向,隨後車輛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系統最後可以確認的時速約為97km/h。
小米在聲明指,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發出風險提示「請注意前方有障礙」的時間是22:44:24,一秒鐘之後(22:44:25),NOA被接管,進入人駕狀態,方向盤往左轉角22.0625度,制動踏板開度31%,在22:44:26和22:44:28之間,車輛與水泥護欄發生碰撞。
對於小米的聲明,輿論普遍認為是在推卸責任。自媒體LT視界在其節目中表示,小米是在沒有第三方調查之前,已經公布了事故責任人,此聲明字裡行間是推卸責任。「因為你看我自動發現故障之後,你就接管了。接管了,馬上就撞車了。所以說,既然你接管了,你就不能埋怨我為什麼沒有煞車。」
網民「智識漂流」在鳳凰網發文指,小米的聲明回避關鍵事實,淡化悲劇性質。聲明中僅用「深表痛惜」替代對逝者的明確哀悼,全文未提及「三人死亡」「車輛爆燃」等核心事實。還有時間線敘述的誤導性暗示。他認為該聲明對核心安全問題進行了策略性回避。
文中還指,在話術設計上,聲明通過強調NOA退出後進入人駕狀態,將事故歸因於駕駛員操作,卻未回應兩個核心爭議:為何系統在施工改道場景下僅提前一秒預警(遠低於人類反應時間);標準版SU7未配備激光雷達,純視覺方案在夜間複雜光照下的識別可靠性是否不足?
此外,小米公司聲明中稱已成立工作組並與家屬取得聯繫,但是其中一位死者的母親「詩雨370491153」4月1日在其微博中稱沒有小米公司的工作人員聯繫家屬。
在小米公司發出聲明的同時,小米創始人雷軍也在其微博中稱自己心裡非常沉重。他承諾小米不回避,配合警方調查,努力回應家屬。
雷軍此條微博轉發量達到1.9萬,評論4.2萬條,數萬條的評論幾乎是一邊倒地護「雷」,對死者家屬非但不同情反而指責。微博網民「安元鼎」4月2日在其微博中發了一張截圖,是大量相同內容的評論,矛頭直指家屬,替小米洗地。這位網民說:「好傢伙,這得花不少錢吧?」
與雷軍微博數萬條評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家屬被封殺,受害者母親的微博關於車禍的貼子已經被清空,目前家屬銷聲匿跡。
對於這種現象,微博大V「六神磊磊」在微博上稱,「小米su7那個事故,結論未明先不講吧,發現人們自動代入的不是當事人和家屬,而是雷軍,都在熱烈討論雷軍該不該發聲?雷軍應如何公關?雷軍是加分還是減分?都被規訓成自動千億富豪的站位了。還有許多說『小米一劫』的專業人士,這首先是小米一劫,還是遇難者家庭一劫啊?彷彿最先要被安慰的是雷軍?」
另有公眾號博主發文總結,國產電動車出事,車毀人亡了,往往會出現以下症狀:網絡上的影片刪得乾乾淨淨、有影片但看不出是什麼牌子、廠家二話不說先把責任都推到司機身上、整齊劃一為廠家辯解的帖子鋪天蓋地、誰要說一下廠家的問題,水軍必洶湧而至……
「智識漂流」在其文中也指出,小米的策略暴露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共性困境:智駕宣傳與責任承擔的割裂——過度渲染「智能」卻回避系統局限性;安全設計的用戶友好性缺失——將應急功能認知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危機公關的價值觀錯位——用數據披露對沖情感責任,忽視公共安全事件的特殊社會屬性。
他強調,當企業用律師思維起草生命攸關的聲明時,已注定失去道德制高點。
在中國還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國外電動車出現類似事故完全是相反的遭遇。2016年,Tesla電動車在中國境內發生第一宗嚴重事故時,輿論風向迥然不同,當時輿論一致聲討Tesla的智能駕駛系統。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