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嬋唱黃輔棠藝術歌曲 中西文化交融

人氣 5

【大紀元2025年04月08日訊】由紐約幼獅青少年管弦樂團主辦的「陳麗嬋唱阿鏜藝術歌曲」音樂會,於4月5日晚在曼哈頓考夫曼樂廰舉行。音樂廳內座無虛席,吸引來自詩詞愛好者與古典樂迷,體驗一場東西合璧、古今交融的音樂會。

聲樂家陳麗嬋演唱作曲家黃輔棠譜曲的藝術歌曲,其中八首取材自古典詩詞名篇。
聲樂家陳麗嬋演唱作曲家黃輔棠譜曲的藝術歌曲,其中八首取材自古典詩詞名篇。(幼獅青少年管弦樂團提供)

音樂會由國際聲樂大賽得主、抒情女高音陳麗嬋擔綱獨唱,搭檔長年合作的鋼琴家張詩賢。演出曲目為作曲家黃輔棠(筆名阿鏜)根據中國古典詩詞與現代詩作譜寫的十四首中文藝術歌曲。其中八首取材自流傳千古的詩詞名篇。

音樂會開始前由黃輔棠舉辦導聆講座,講解藝術歌曲的音樂架構、創作歷程與中西語境的融合。他指出,一首藝術歌曲創作,包括詞、曲、唱、奏、賞,五大部分。

對於如何「賞」、「賞」什麼?黃輔棠說:「粗略地說,詞賞意境,曲賞旋律,唱賞聲、情、韻,伴奏賞主次分明。」

黃輔棠說:「每一首歌詞,都有它獨特的意境之美與文詞之美,都是一篇感人的心靈獨白。」作為作曲家,他認為對於「曲賞旋律」的部分,要做到:「1,曲是否達詞意?2,旋律是否美而新?3,音與字是否相配?4,伴奏是否豐富又切題?」

黃輔棠表示,每一首藝術歌曲都是為詩詞「量身定做」,演唱者需在短時間內轉換角色與情緒。例如從《木瓜》中初戀青年的純真心境,轉換至《金縷衣》中勸人惜時的長者語調,再到《江城子》中蘇東坡悼念亡妻的深沉情懷,以及《烏夜啼》中亡國之君的哀婉絕望,情感跨度之大,考驗演唱者的音樂與文學雙重修養。

陳麗嬋以細膩詮釋與極具穿透力的聲音,展現東方詩詞的深情與哲思。她運用意大利式抒情美聲唱法,將每一首作品的情感推向高潮。

黃輔棠表示,未來希望能攜手世界各地交響樂團,完成「一百場《神鵰俠侶交響樂》」的演出夢想。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劍橋合唱團冬季公演獲讚 明年籌辦大型音樂會
醫生讚神韻:單單樂團即足以成就一場音樂會
「乘著歌聲的翅膀」小雨點合唱團將舉辦音樂會
勿忘歷史 紐約臺灣會館舉辦紀念二二八音樂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