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07日訊】(大紀元專題部特約撰述橫河新聞分析)4月2日,川普總統如期宣布對所有進口商品施加10%關稅,同時對大部分國家實施17%到49%不等的「對等關稅」。
消息公布後,美國股市連續兩天暴跌超10個百分點,國際反應兩極化,有直接表示對美實行「零關稅」的,有直接行報復性關稅的,也有表示願意和美國協商的。
美建國初期採取較高的關稅政策
美國採取「對等關稅」政策是否合理?先看一下美國的關稅歷史。
美國建國初期大約一個世紀,美國採取較高的關稅政策,主要為了保護國內初創時期弱小的工業免受英國等歐洲已經工業化了的強國摧毀。
以1790年代的《漢密爾頓報告》和1816年的關稅法案為代表,提高了主要針對製造業的進口商品稅率。這一時期,關稅不僅是保護性貿易壁壘,也是聯邦政府主要收入來源。
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美國工業化進程加速,克服北部工業州支持高關稅保護製造業,美國南部農業州則支持低關稅以促進出口,並降低進口商品成本。
那一時期的代表是1930年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將關稅推至歷史高點,這引發了國際上的報復性關稅,美國那幾年的進出口減少了三分之二,這也是反對關稅者的理由,認為關稅造成了大蕭條。
但這可以說是果而不是因,因為美國貿易額的頂峰是1929年,最低谷是1932年,而大蕭條開始於1929年10月底的股市崩盤,而《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到第二年6月才簽署生效,雖說在1929年眾議院通過後就有多國抗議,但真正的第一個關稅報復是加拿大從1930年才開始的。
貿易額的減少是因大蕭條而不一定是關稅的結果。另外,關稅對商品淨輸出國打擊要大得多,當時美國是商品淨輸出國,而現在中國則是對美商品主要的輸出國。
二戰後,美國成為全球領導者,開始推動自由貿易以促進全球經濟復甦並抗衡蘇聯。
1947年的《關貿總協定》旨在通過多邊談判削減貿易壁壘,美國作為主要推動者,逐步將對等關稅從戰前的較高水平降至數個百分點。
冷戰期間,美國利用低關稅政策團結盟友,促進西方的經濟一體化。這個政策一直延續到冷戰以後。
這一時期的代表是1994年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和1995年成立的世貿組織,美國進一步降低關稅,換取市場准入和地緣政治優勢。
同時,全球化趨勢使美國企業受益於廉價進口原材料和消費品,這也推動了低關稅政策的延續。
在這次宣布對等關稅之前,美國對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率約為2%~3%,遠低於歷史水平,也低於許多國家。除了少數針對性關稅外,例如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始於2018年貿易戰),以及對特定產業(如鋼鐵、鋁)的保護性措施。
歐盟對美國商品的平均關稅約為3.5%,但在某些領域顯著更高。例如,汽車關稅10%,某些農產品關稅更高達20%以上。
而美國對歐盟汽車徵收的關稅僅為2.5%,對大多數工業品關稅較低,甚至有大量商品享受零關稅待遇。另外歐盟有20%的增值稅,美國將其視為額外的貿易成本。而中國各種非關稅成本就更高。
美國作為全球戰後秩序領導者和保護者,付出的代價之一就是「單向低關稅」。
歐洲和日本的復興,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崛起,中國的經濟發展,都依賴對美出口。美國推動的全球自由貿易和現代全球化幾乎是完全同步的,從某種意義上看,這就是全球化最重要的基礎。
美國從中也獲益匪淺,但今天的美國已經承擔不起向全世界輸血了,作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和歐盟,今天有什麼理由拒絕合理的對等關稅呢?
到2025年3月6日,美國的國債已達到約36萬億美元,約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20%左右,按國際公認的金融準則,這絕對「不可持續」。
網上有一篇Axios的文章說,如果川普的關稅是對的,你就必須相信川普的直覺好於過去半個世紀他的黨,以及對這個問題進行過廣泛研究的經濟學家的判斷力。
這句話有兩個錯誤,如果政客和經濟學家是對的,美國國債不會到今天這樣無法承擔的程度,其次,半個世紀是個很長的過程,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不變,即使那些人過去是對的,也不代表今天也是對的。何況,川普的直覺絕大多數都已經證實是對的。
其實就是現在的模式已經不可持續,誰上台都要改變。
一種休克性治療
短期就是開源和節流,節流就是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開源就只能國內加稅或對外加關稅,川普選擇了關稅。
這也是一種休克性治療,或是繼續現行政策到經濟崩盤的時候一起痛苦,或是現在試圖挽救,也會有痛苦,甚至可能不成功,但試了總比什麼都不做好,至少不會更糟。
正像政府效率部的工作,很多政府雇員失去了工作,他們的家庭失去了主要收入來源,還有人被錯誤地解僱,如小肯尼迪說衛生部被解僱的人員中有20%是被錯誤裁掉的。
能避免錯誤當然很好,但這麼大規模的變革,完全避免不可能,這是非做不可的事。
去全球化的特點之一就是拋棄全球性的協議,如世貿組織等,而採用雙邊談判和協議,這正是川普正在做的。
各國採取的對策不同,實際上就是在未來國際秩序中選邊站。
阿根廷、以色列、越南、台灣等國先後表示願意或已經和美國進行零關稅談判,而印度、墨西哥、加拿大、日、韓和英國據報都有意向就降低關稅甚至零關稅做出努力和談判。
白宮表示已經有五十多個國家和美國接觸,進行關稅談判。相對居中的如澳洲、新西蘭和新加坡,雖然沒有打算零關稅,但已經表示不會報復,另一邊,歐盟傾向於對美實行報復性關稅,但還處於內部協調和準備階段,只有中共已經採取了報復性關稅,4月10日生效,並對美國公司進行制裁。
目前,真正的盟友會比較傾向於減少關稅以換取美國不增加關稅,同時保持良好的盟友關係。
經濟上對美依賴大的國家,如越南表示願意大幅降低對美國商品的關稅,而加拿大和墨西哥也表態若美國撤銷關稅,願意相應調整。韓國和日本的汽車和電子產品對美國市場依賴較大,也可能採取類似措施。
對抗最嚴重的中共已經宣布對美國所有商品徵收對等的54%關稅。同時將11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海關總署暫停6家美國企業產品輸華資質。
中共商務部則聲稱,已在WTO起訴美加徵關稅。關於WTO起訴,美國不會在乎,WTO是全球化國際秩序的代表,川普的目標是去全球化,加徵關稅就是實際行動,推動雙邊談判,還要WTO幹什麼?
「鎮上來了新警長」
川普加關稅,長遠目標就是保護國內敏感產業和促進製造業回流,這兩者不需要政治目的,針對最多的就是中共,因為中國是世界工廠,吸引製造業最多,美國指望中共讓步最困難,中共的非關稅壁壘也是最高的,本來減少的空間是很大的,結果非但不減還增加,中共明擺著就是要升級貿易戰。
因為中共的制度就是這樣設計的,改革開放的目的是維持中共政權的統治,提高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只是一個副產品,除要面子以外,中共會認為這是和美國對抗以致取代美國最好的機會。
一個也許不是巧合的事件是,全球化最具象徵意義的達沃斯論壇,其創始人兼董事會主席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4月3日宣布將開始辭去董事會主席職務的程序。雖然他去年就辭去了執行主席的位置,但這次徹底離場,也被認為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全球化曾經是一場盛宴,是非功過自有歷史評價,但終究沒有不散的筵席。
川普政府官員常說的一句話是「鎮上來了新警長」。二戰結束以來的國際秩序將改變,規則將重寫,無論世界是否喜歡。
責任編輯:蕭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