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07日訊】4月4日,中共宣布對美國產品加徵34%報復性關稅,同時將16家美企列入出口管制清單,並限制七種關鍵稀土材料的出口。這一系列動作被視為對川普(特朗普)日前宣布關稅升級的直接回應。
但幾乎在中方公告發布的同時,川普就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發聲,「中(共)國出這招錯了。它們慌了,這是它們最承擔不起的!」語氣強硬,態度鮮明。
目前,川普尚未公布新一輪反制舉措,但他此前曾承諾,如果各國因美國的新關稅而提高關稅,將面臨後果。
眾所周知,川普的政策路線歷來以「極限施壓」著稱。如果說中共的加稅是一次高調防守,那麼川普下一步的出牌,很可能是一場更系統、也更有力的進攻。
綜合各方面信息,川普手中至少還握有針對中共的三張關鍵牌——匯率牌、制裁牌和聯盟牌。
第一張牌:匯率戰——掐住貨幣命門
川普第一任期就多次指責中共「操縱匯率」,2019年甚至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雖隨後取消,但這一標籤的政治意味極濃。
在目前的局勢下,川普很可能重新拿起這張牌,作為打擊中共金融體系的前哨手段。他可能採取的措施包括:重新指控中共操縱匯率,為制裁創造法律與輿論基礎;限制中資金融機構接入美元清算體系,例如SWIFT、CHIPS等關鍵通道;阻斷中國資本「借道入美」的路徑,例如加強對中資併購、美元債發行和跨境支付的審查;鼓勵製造業和資本「脫鉤中國」,將中國產業鏈替代為印度、墨西哥等國家。
這張牌的最大威脅,不在於匯率本身,而在於其背後的資本流動與金融穩定。一旦人民幣貶值壓力失控,資本外逃將成為中共系統性風險的導火索。
第二張牌:精準制裁——技術與金融的雙重圍堵
中共此輪加稅行動更多是一種象徵性表態,而川普若反擊,很可能選擇精確打擊中共的命門——技術與金融。
在科技戰線上,川普有多種選項,諸如進一步擴大芯片與AI技術的出口限制,不僅限於高端GPU,還可能涵蓋EDA軟件、先進制造設備等核心環節;打擊軍民融合型科技機構,包括重點大學、研究所和國企;加強「域外制裁」,例如禁止任何使用美技術的公司向中企出口設備。
而在金融領域,川普可借鑑其第一任期內的操作路徑,發起新一輪中概股清退行動;限制中資企業在美融資或IPO,進一步壓縮其美元融資能力;凍結部分中資企業在美資產,特別是與中共軍工、國安體系相關的國企。
如果說中共的應對更多是姿態性防守,那麼川普手中的「精準制裁」則可能是一次系統性布局,其目標是從技術、資本、產業鏈三方面逐步削弱中國經濟的國際接入能力。
第三張牌:聯盟戰——以「小多邊」圍堵中共
川普一貫不信任多邊體系,但這不妨礙他在對華戰略上推動「小多邊結盟」。早在其第一任期內,美國就試圖通過「印太戰略」「QUAD機制」和與日韓印澳的防務合作來圍繞中共建立封鎖圈。
面對中共高調加稅,川普可能進一步加碼強化「去中化製造聯盟」,以墨西哥、印度、東南亞為節點,推動製造業轉移;推動QUAD機制升級,將經濟合作納入議程,並擴大成員國;向歐洲盟友施壓,要求其在科技與資本層面對中共「選邊站隊」。
這張牌的核心不在於眼前的貿易額,而在於長期塑造一個「非中製造」的世界新秩序。它不會立刻見效,但其戰略意圖更為深遠。
總之,正在上演的這場中美貿易戰早已超越了關稅本身。它背後的博弈,是資本制度與產業主導權的競爭,是一場對「未來世界經濟秩序」的重新塑形。在這樣的棋局裡,誰真正掌握主動,並不取決於一次報復的聲勢,而在於系統性出牌的能力與節奏。
中共的報復性加稅,表面強硬,實則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成效。在產業結構嚴重依賴出口的背景下,貿然加稅更多是一種「姿態性對抗」,而非戰略主動。
而川普的戰略反擊路徑,雖未全面公開,但其路線圖早已可見。無論是匯率、金融、科技,還是盟友、話語權、產業鏈重構——美國具備更大的系統性操作空間。
責任編輯: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