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06日訊】「全場景智駕」「零接管」「比人類更安全」,這些充滿未來感的宣傳語,已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標準營銷話術。然而,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往往令人瞠目結舌。
近日,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安徽铜陵德上高速行駛過程中,撞上高速路中間護欄起火燃燒。該事件持續發酵,事故車裝載的是哪家國產電池備受備註,小米、比亞迪和寧德時代三家公司各有說詞。
據騰訊《稜鏡》報導,在碰撞時防止電芯受損是車企的宣傳重點。3月22日,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在個人社交帳號上分享了一段視頻,他從小米工廠6樓扔下一個塗有「防彈塗層」的西瓜,西瓜完好無損。
雷軍稱,這種塗層用於小米SU7 Ultra電池包底部,旨在防止托底事故中電芯受損。不過該塗層並未使用在SU7標準版上。
對於小米SU7這次燃爆事故,鳳凰網評論文章稱,目前市面所有的「智駕神話」,都像是資本市場的海市蜃樓,吹功能時像喬布斯,談責任時像賈躍亭。
鳳凰網財經4月5日報導,小米SU7的標準版與Max版在智駕配置上存在不少差距。標準版僅搭載純視覺方案,連激光雷達這一關鍵硬件都未配備。
然而在發布會上,雷軍卻使用Max版演示「100米探測距離」「輕鬆應對複雜路況」等極限場景。更令人費解的是,他在公開發言時聲稱「任何一輛小米汽車用的都是端到端的自動駕駛」,模糊的表述,讓普通消費者根本無法辨別不同版本之間的實質性差異。
更令人擔憂的是, 「高配演示、低配縮水」的營銷誤導,已成為整個行業的普遍現象。
2022年小鵬G9發布時,大肆宣傳XNGP可實現全場景智駕。但低配車型連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車道級導航等基礎安全功能都未配備。
即便消費者花費重金購買高配車型,也難逃車企誇大「智駕」實際效果的營銷套路。
今年2月1日,華為公司高管余承東在微博高調宣稱「開智界R7跑了1345公里,全程智駕開的」。余承東甚至還曾公開表示,一旦達到 L3 級別自動駕駛,司機就可以直接去睡覺。何小鵬在今年1月份也表示:「我有時候在早晚高峰會讓小P自己開,我還能接入線上會議」。蔚來高管沈斐更是透露「在自動輔助駕駛幫助下,放心地邊吃東西邊開車」……
但殘酷的現實是,當前所謂的「智駕」仍停留在輔助駕駛範疇,最高僅達到L2水平。
汽車專家房力耕指出:車企將L2輔助駕駛包裝成「解放雙手」,這是對消費者的嚴重誤導。所有配備L2級駕駛輔助的車輛,在用戶手冊中都會明確要求駕駛員必須全程保持注意力,隨時準備接管車輛。
在2024年3月舉辦的小米SU7發布會上,雷軍著重介紹了小米自研的AEB Pro功能。當大屏幕切換到高速領航輔助(NOA)功能演示時,「施工避讓」場景赫然出現在亮點列表中。
然而,三名女大學生在3月29日駕駛著處於NOA狀態的小米SU7,以116km/h的速度駛入了一段因施工需要改道的路段。令人痛心的是,發布會上重點宣傳的「施工避讓」功能並未挽救她們的生命。直到這起奪命事故發生後,小米官方才首次承認:AEB系統對錐桶、水馬等常見施工障礙物無效。
隨著中國汽車行業內捲加劇,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在2024北京車展結束後表示自己「很絕望」,他批評中國車企盲目內捲全靠「蒙」。
他說,「假如扯不清楚的話,一個車禍就讓你這款車賣不動了,誰敢買這個車?誰來承擔責任?車企、供應商、政府都不願意承擔責任,最後只能用戶自己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