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軍事】中共「太空纏鬥」驚醒美太空軍

文/夏洛山

人氣 7006

【大紀元2025年04月06日訊】電影《星球大戰》中太空船互相射擊的場面,或許在可預見的未來發生在現實世界中。美國太空部隊的高級指揮官強調,在黑色背景的太空中,已經發生了象徵意義的「太空纏鬥」。中共的「太空武器化」進程,將促使美國重新規劃太空戰略。

4月3日,美國太空作戰部長薩爾茲曼(Chance Saltzman)在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政府高層在國家安全策略中缺乏對太空安全政策的關注,這限制了太空部隊快速發展以應對當今威脅的能力,特別是來自中共日益增強的太空力量的威脅。

美國一直奉行並呼籲全球和平利用和開發太空。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部署了自己的科學、商用或軍事太空資產,這些太空資產中相當一部分用於科學研究和商業運營。也有一定數量的衛星從事情報、監視和偵察、通信以及全球高精度定位的軍事任務。但是迄今為止,幾乎所有這些太空資產本身並沒有配備專門用於摧毀對手衛星的致命武器系統。美國一直在試圖說服對手避免「太空武器化」,而美國似乎也在儘力實踐這一理想。然而,美國的競爭對手,尤其是中共,似乎從未停止過「太空武器化」進程。

薩爾茲曼在他提交給國會的《中國(中共)的太空野心》一文中警告美國,實際上太空早已經是戰爭領域,且太空武器化至少已有二十年的歷史。美國接受這一事實的速度太慢,阻礙了美國在太空領域的進步。他特別強調,中共已經在太空對美國構成威脅。他認為,美國國家安全太空政策「滯後」於現實需求,「我們克制自己不去做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已經太久了,「我們在制定宣示性政策以及需要快速行動的政策方面落後了」。

薩爾茲曼認為,由於美國太空科技的領先地位,太空領域為美國帶來許多優勢,美國也已習慣於將這些優勢視為理所當然,從而使太空領域的重要性似乎被忽視,或脫離了人們的視線和思想,以至於沒有上升到需要進行嚴肅政策考慮的水平。因此,太空軍必須向上級提出請求,引起國家安全政策的重視。

在過去二十年,美國的競爭對手,尤其是中共,在反太空武器方面的發展已經對美國構成嚴重威脅,包括動能和非動能武器,這些武器有可能隨時破壞或摧毀美國的衛星。

2007年,中共首次測試反衛星導彈。他們將一顆報廢的氣象衛星炸成數千塊碎片,這些太空垃圾至今仍在產生影響。此後,中共一直在加強太空力量,去年10月,中共發布了新的太空發展計劃,顯示北京試圖超越美國在太空領域占據領先地位。中共顯然明白太空領域對於實現遠程精確打擊、情報收集和信息傳播的重要性。

截至2024年10月,中共聲稱擁有超過1015顆現役衛星,而且每年還在增加。超過一半的衛星配備了光學、多頻譜、雷達和射頻感測器,用於執行情報、監視和偵察任務。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其探測和追蹤美國航空母艦、遠征軍和航空聯隊的能力。

中共的地球同步軌道(GEO)衛星可以持續監測美國和太平洋地區的聯盟軍事活動。其擴散式低地球軌道(pLEO)星座,到2030年將發展到14,000顆衛星,使其能夠與西方商業pLEO星座競爭。

中共的第三代全球定位系統「北斗三號」,提供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並已經用於部隊調動和機動。此外,中共還進行了至少三次太空梭任務,並釋放了不明物體。

薩爾茲曼認為,中共不斷增長的太空能力,將使其遠程精確武器有可能威脅到美國及其盟友的安全,並可能阻礙美國的軍事行動。如果這些威脅不能被削弱,至少會增加美軍達成軍事目標的難度和複雜性。

情報顯示,中共軍隊可能將反太空行動視為在地區衝突中威懾和對抗美軍的手段,尤其是針對美國的情報、監視和偵察衛星以及通訊衛星的破壞。中共可能有計劃部署超越低地球軌道能夠摧毀高度36,000公里以上同步軌道衛星的陸基武器。2013年,中共發射了一枚射程達30,000公里的彈道物體,被認為是測試陸基反太空武器。

除了地面武器外,中共還在開發軌道「檢查和修復」衛星,這種類型的衛星具有雙重用途,既可作為在軌服務工具,也可作為反太空武器。這就涉及到如同科幻小說般「捕獲敵方衛星」的傳說,然而,這是已被證實的現實。

中共確實正在太空領域努力縮小與美國的差距,但這並不是說中共在太空科技領域有多先進或取得了多大的突破。而是說,中共在太空領域幾乎完全是朝著軍事化和武器化方向發展,與美國倡導的和平開發利用太空完全背道而馳,特別是在太空武器化方面,更是採用了「不講武德」的下三濫手段。

中共的反太空活動得到一系列實踐衛星(SJ)和通信技術試驗衛星(TJS)提供的太空感知數據的支持。最典型的事件莫過於今年3月進行的衛星演習,美國太空作戰部副部長邁克爾‧蓋特萊恩(Michael A. Guetlein)將其比喻為「太空纏鬥」訓練。

蓋特萊恩表示,太空作戰部觀察到太空中五個不同的物體同步且有控制地相互進出和繞行。他說,「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太空纏鬥。」「他們正在練習從一顆衛星到另一顆衛星進行在軌操作的戰術、技術和程序。」

人們對戰鬥機的空中格鬥(或纏鬥)並不陌生,戰鬥機可以自如地在空氣中進行各種機動飛行,如上升、下降、滾轉、翻騰等,搶占有利攻擊位置後擊落對手。然而,在太空做出任何機動動作並非易事。因為太空中沒有空氣,移動的物體也就無法藉助外力改變運行軌跡,只能沿著預定軌道運行。要想在太空中改變運行軌跡,必須消耗自身攜帶的能量或改變自身質量。而且,太空格鬥的任何機動都必須準確無誤,否則可能會錯過交戰機會,因此,必須確保擁有精確的傳感器數據,為參與混戰的操作員提供所需的態勢感知,以便做出正確決策並保持優勢。另外,未來太空格鬥更大的可能是無人駕駛的,兩顆衛星或太空飛行器通過地面操作員進行戰鬥。

蓋特萊恩並沒有詳細描述中共衛星「纏鬥」的機制。因此很難判斷它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衛星機動能力。更有可能是,中共將五顆衛星作為一個整體發射到太空,並保持共同的運行軌跡,而每顆衛星各自可以圍繞它們的質量中心進行運動。即使這樣,也足以引起美國的高度警惕,因為其目的很可能是對美國太空資產發動致命攻擊。有報導稱,俄羅斯也在研發能夠摧毀衛星甚至在未來改變作戰樣式的破壞性太空武器。

至少到目前為止,有關太空戰爭的討論,仍然帶有浪漫色彩。然而,薩爾茲曼強調,美國太空部隊正在規劃和預測未來太空領域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未來的太空將日益敵對和競爭。

由於太空的全球性及其與幾乎所有現代生活的關係,其後果將是直接和重大的。薩爾茲曼表示,美國必須擴大太空領域意識,確保所掌握的資訊達到或超過對手。面對有能力破壞這一切的競爭對手,美國必須統一政策,確保太空領域永續的安全、可靠。

責任編輯:連書華#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時事軍事】金頂:川普版星球大戰計劃
【時事軍事】殲-36遇到F-47將會如何
【時事軍事】以實力換和平 美防長在亞洲穿梭
【時事軍事】烏克蘭或將結束一個世代的海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