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重塑供應鏈 目標也對準中國電商巨頭

經濟專家:美國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戰略依賴

人氣 1697

【大紀元2025年04月05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徐亦揚、寧芯採訪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近日簽署的行政令,除了宣布執行全面的「對等關稅」政策,也將目標對準中國電商巨頭,宣布終止對來自中國大陸及香港的小額包裹免稅。

經濟學者表示,川普推行的對等關稅政策,本質上並非單純的懲罰性關稅,而是一場圍繞製造業布局、地緣政治調整及全球貿易規則重塑的新一輪博弈。儘管這與全面脫鉤並不完全等同,但方向基本一致,即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尤其是在製造、科技及關鍵原材料領域。

亞洲國家面臨最高稅率 中國總稅率54%

根據川普4月2日簽署的行政令,美國將對包括中國在內的40多個貿易逆差國家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並對特定國家的商品加徵更高關稅,最高達49%。

根據白宮發布的名單,亞洲國家整體面臨最高稅率。其中,對中國加徵34%關稅,加上原有的20%關稅,總稅率提升至少54%。

東南亞國家普遍受到較大衝擊,美國對印尼、泰國、越南和老撾加徵的稅率分別為32%、36%、46%和48%;對柬埔寨實施的稅率高達49%。相比之下,美國對日本、韓國和印度加徵的關稅相對溫和,分別為24%、25%和26%。此外,台灣也被加徵32%關稅。

目前系列關稅措施被稱為「對等關稅」,主要基於對方國家對美國產品徵收的關稅水平實施對等政策。換言之,若某國對美國產品設定高額關稅,美國也將對該國輸美商品徵收同等稅率。

此前,美國已陸續出台多項關稅措施,包括上調中國進口商品、外國汽車、鋼鐵和鋁的關稅,並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部分商品加徵25%關稅。在最新關稅方案中,加拿大和墨西哥未被列入名單。白宮表示,這兩個國家將繼續適用先前行政命令下的關稅框架。

經濟人士分析認為,川普政府對中國加徵關稅及採取相關措施的力度和推進速度,遠超市場預期。也有學者認為,此舉意在加速中美經貿脫鉤,減少美國製造業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這會給中國製造業帶來極大不確定性。

旅美經濟學者黃大衛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川普推行的對等關稅政策本質上並不僅僅是懲罰性關稅,而是一種通過經濟手段重塑供應鏈、推動地緣戰略調整的舉措。這一政策與其說是單純的貿易措施,不如說是美國經濟安全戰略的一環,也是其對華經濟長期去風險化策略的延伸。雖然與全面脫鉤並不完全等同,但方向基本一致,即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戰略依賴,尤其是在製造業、科技及關鍵原材料領域。

黃大衛進一步表示,這一政策將為中國製造業帶來多重不確定性。首先,出口預期可能落空;其次,中小型工廠將首當其衝受到衝擊,尤其是那些依賴對美出口的企業;此外,資本市場對中國的預期或將下調,進一步削弱投資者信心。

他認為,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不僅僅是關稅問題,而是一場圍繞製造業布局、地緣政治重塑,以及全球貿易規則重構的新一輪博弈。

中共宣布反制對等關稅措施 分析:加速外企撤離中國市場

針對美方對等關稅措施,中共當局聲稱強烈反對,並威脅將採取堅決反制行動,要求華盛頓立即撤銷單邊關稅。

4月4日,中共官方宣布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34%關稅。此外,中共暫停一家美國企業的高粱出口資質,三家美國企業的禽肉骨粉出口資質,並暫停兩家美國企業的禽肉產品輸華。

另外,中共還將斯凱迪奧公司等11家美國實體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將高點航空技術公司等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對原產於美國、印度的進口相關醫用CT球管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對美國化工巨頭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開展反壟斷立案調查。

同時,中共將美國無人機製造商斯凱迪奧(Skydio)等11家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並將高點航空技術公司(High Point Aerotechnologies)等16家企業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

此外,中共對原產於美國和印度的醫用CT球管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並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

中共官方還宣布對美國化工巨頭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啟動反壟斷調查。

中共宣布的報復性措施,幾乎印證了黃大衛的分析。在中共公布具體反制方案之前,黃大衛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就已表示,北京的反制行動大致可分為三層。

首先是象徵性反擊,即短期內提高美國特定商品的進口關稅,例如農產品、大宗消費品等。然而,他認為此類措施對美方的實際影響有限,更多是為了向國內輿論交代。

第二層是對戰略性資源實施出口管制,這是中期反制手段,例如對稀土、石墨等關鍵礦產的出口施加限制。黃大衛表示,此類措施可以產生壓力,但也會促使美歐加速尋找替代來源,其震懾力具有時效性,長期頻繁使用難以奏效。

第三層是監管市場准入反制,這是潛在的中長期手段,包括對在華美資企業實施審計、施壓,進行國家安全審查或突擊性的合規調查。黃大衛表示,此類措施雖然手段強硬,但風險極高,可能會動搖外資信心,加速外國企業撤離中國市場。

中國跨境電商受衝擊

川普簽署的行政令宣布,自5月2日起,取消中國大陸與香港輸美小額包裹的免稅待遇。此前政策允許價值800美元及以下的商品免徵關稅或特定稅款進入美國。

零售商和電商平台普遍利用這一通關渠道,將外國製造的商品直接運送給美國消費者。然而,該渠道也被認為助長芬太尼及其前體化學品的走私,成為這些違禁品流入美國的一條關鍵途徑。

根據新規,從中國進口的此類商品將被徵收貨品價值的30%關稅,另可選擇每件貨品徵收25美元的特別關稅。6月1日後,這項關稅將增至每件50美元。

白宮公布的行政令顯示,該措施是為了阻止芬太尼毒品流入美國。在現行免稅制度下,每年流入美國的小額包裹總值達646億美元,其中超過一半來自中國。此舉預計將對中國電商巨頭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Temu、Shein造成直接衝擊,而美國電商平台亞馬遜也將受到波及,該公司大量商品依賴中國供應商。

今年早些時候,川普政府曾嘗試取消「小額豁免」,但由於機場包裹積壓,導致徵稅面臨操作難題,政府不得不推遲執行,直至商務部和海關及邊境保護局制定相應檢查機制。

黃大衛對此表示,取消小額包裹免稅表面上是關稅政策的調整,實際上則是對跨境電商的精準打擊。

他分析道,此舉背後有三重考量:首先,將削弱中國電商平台的價格優勢;其次,限制中國製造廉價商品通過電商渠道繞過關稅壁壘進入美國市場。

他表示,第三個目的在於,通過制度性手段,將貿易限制延伸至消費端。這將導致中國跨境電商的物流成本和通關難度迅速上升,使小型供應商失去低門檻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同時,電商平台若轉向美國本土倉儲和本地配送模式,也將面臨更大的經營壓力。

「短期之內,美國消費者可能面臨物價飛漲。」黃大衛說,「但從戰略角度來說,從中長期看,此舉可能有利於重塑本土供應鏈,並增強自主權。」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關稅戰開打 中美貿易談判為何陷低谷
關稅戰開打之際 美議員戴恩斯與何立峰會面
川普:若俄阻達成停火協議 將祭出二級關稅
關稅致股市暴跌 白宮告訴華爾街:相信川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