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皓月編譯報導)週四(4月3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川普(特朗普)政府的新關稅政策將推動製造商在美國建廠,以避免高額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他強調,這不僅是經濟層面的重整,更是為了確保美國的長期繁榮與安全。
盧特尼克在接受CNBC採訪時指出,全球貿易規則長期以來對美國不利,而川普總統正通過關稅與談判,迫使各國重新審視對美貿易政策,實現公平競爭。
4月2日,川普政府祭出「萬國關稅」,將對所有進口美國的商品徵收10%基礎關稅,並針對部分主要貿易夥伴加徵更高稅率,此舉引發全球震動。川普總統兌現了其競選承諾,並將這一天稱為美國「自由日」(Liberation Day)。
不僅僅是經濟問題 還是國家安全問題
盧特尼克強調,關稅政策的背後不僅是經濟考量,更涉及國家安全。他指出,美國過度依賴海外供應鏈,尤其是藥品和半導體,已成為潛在風險。
「為什麼我們所有的藥品原料都在亞洲生產?這不是廉價勞動力的問題,而是政策失敗讓世界掏空了美國」,他說。
盧特尼克警告,若發生戰爭,美國可能無法獲得抗生素或關鍵零部件,這是不可接受的。
他特別提到台灣目前主導的半導體製造,認為這種依賴必須改變。
「我們的電子產品主要在台灣製造,9000英里外,我們的生活方式在那裡被構築,這些得回到美國。」盧特尼克說。
川普政府計劃逐步將這些關鍵產業「回岸」(Reshore),以確保美國在危機中能夠自給自足。
美國人已經準備好生產復興
盧特尼克對美國製造業的復興充滿信心。他表示,隨著工廠回流美國,國內將迎來一波生產熱潮,特別是在農業、汽車和技術領域。他提到,美國工人已準備好迎接這一轉變,尤其是隨著機器人技術的應用,工廠效率將大幅提升。
「你會看到最大的技術培訓熱潮,教人們成為機器人技工、工程師和高科技工廠的電工。」盧特尼克說。他預測,這將創造高薪就業機會,只需高中教育加上專業培訓即可勝任,「美國人已經準備好了」。
他舉例稱,蘋果公司已承諾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進行生產,這標誌著製造業回歸的開始。
「我們都拿著我們愛的iPhone,為什麼它們必須在台灣和中國製造?為什麼不能在美國用機器人生產?」盧特尼克說。
他認為,隨著關稅壓力迫使企業重新考慮供應鏈,美國將成為全球製造的重要中心,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因此實現顯著增長。
「川普說過,有5萬億美元的工廠要來美國。想想5萬億除以他的四年任期,這是巨大的GDP增長,僅僅來自工廠建設。」盧特尼克說。
全球貿易重回公平
盧特尼克透露,川普政府已與全球主要貿易夥伴談判超過一個月,要求它們開放市場,接受更多美國產品,如農產品和汽車。他舉例稱,某「大國」的貿易部長已承諾為美國汽車製造商提供與其國內企業相同的補貼,以換取市場准入。但未透露是哪個國家。
盧特尼克批評許多國家對美國產品「苛刻」,「關稅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下的冰山才是真正的問題。它們有補貼,有貿易壁壘。你稍微偏一點,就不讓你賣。」
他預計,隨著談判推進,關稅率將逐步下降,全球市場將對美國產品更加開放。「我們是20萬億美元商品的消費者,世界需要我們,報復是無效的。」盧特尼克說。
他同時認為,這場「全球貿易的重新調整」將促使企業迅速行動,「大家都會在美國建廠」,「美國將從消費者變成生產者」。
責任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