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03日訊】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紀元焦點》,我是心萍,今天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大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今天焦點:政治局會議為「去習化」添柴 再提「能上能下」;中共建房新規 再次攪亂房地產 房市債務將惡化;馬斯克任期還剩不到60天 川普流露不捨。
政治局會議為「去習化」添柴 再提「能上能下」
中共的政治局會議通常每月召開。在剛結束的3月份會議上,中共黨媒的會議報導僅發布了兩項內容,生態保護和中央巡視組第四輪巡視情況。
中共每年進行的所謂中央巡視,目的是鞏固強化中共機關、機構的作用,維護中共極權統治。
這次政治局會議是習主持的。據大紀元發表的署名鍾原的文章,會議討論巡視工作時,提到了一個關鍵字眼,就是「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而且還刪去了以往巡視工作強調的「習核心」說法,再度耐人尋味。
去年2024年,中共黨魁習雖然已經面臨各種亂局的挑戰,但似乎還沒有完全喪失權力。當年3月份的政治局會議稱,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巡視工作,二十大以來部署開展兩輪中央巡視。
事隔一年後的今天,這次政治局會議雖然照搬了一年前關於巡視工作的一些套話,但也有多處顯著變化。最明顯的一處是沒有再提「習核心」,也沒有提「黨中央」的高度重視、部署巡視工作,一開頭就直接稱中央巡視組如何如何。
文章說,這表明與一年前相比,中共高層權力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黨中央」似乎也不再對巡視工作有多大興趣了,只是用來填充政治局會議的公開內容,以掩蓋無法言說的真正議題。
對照去年3月和今年3月份的政治局會議報導,會發現幾處明顯不同。
第一,本次會議中「領導幹部能上能下」的這句話,在去年3月沒有出現,最早出現是在去年10月份的政治局會議中。
當時北京的政治傳言此起彼伏,政治局開會忽然稱「能上能下」,引發了不少新的聯想。當時黨媒的會議報導說:「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
似乎證實了種種傳聞,表明政治局內部權鬥開始走向公開化。
轉回來看今年3月份的這次會議,二度稱「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但省略了「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
文章說,這是否暗示政治局的內部運作有了新的變化,或者即將發生某些變化。
第二個,這次雖然也提及了「反腐」;但沒有再提「高壓態勢」。「高壓態勢」是習近平曾經常說的話,比如「持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如今政治局會議不再說了,卻強調要「紀律」。
會議對巡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稱要「實事求是、依規依紀依法,準確把握政策」,還稱要「如實反映問題,強化紀律意識和法治意識」。
文章認為,這樣的要求實際等於政治局在給巡視工作猛踩剎車,中紀委的權力似乎正在被限制,不能再動輒抓人,也不能再充當某人或某些人清除政治對手的工具。比如,近日中共軍紀委副書記唐勇被罷免政協委員資格,應該算是一個範例,過去10年借反腐大量清理異己的做法現在可能行不通了。
第三,在去年底的第四輪巡視,主要是中共的宣傳、人事和統戰機構等34家機關單位,包括黨媒,黨校,還有中共控制的、以服務中共利益為本的各大聯誼會、基金會等等。
文章說,很多單位是由蔡奇和王滬寧分管。政治局會議討論此次巡視時,稱應「著力解決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引發聯想。
文章認為,如果此類說法具有針對性,可能意味著政治局內部不同勢力之間爭鬥正酣,甚至出現了此消彼長。
拿新華社為例,政治局會議當天,新華社發布了習在之前某一次會議上的講話,同時還刊登另一篇文章,內容與習的講話唱對台戲。
文章認為,新華社表面上在宣傳中共黨魁,同時卻在揭醜,等於拋出了中共最高層「亂作為、不善為」的一個典型事例,頗有些「低級黑」。
北京的傳聞正一個比一個驚悚,中共黨媒不知所云,政治局會議似乎又添了一把柴,新的政治地震恐怕又要來了。
中共建房新規 再次攪亂房地產 房市債務將惡化
下面來看中國經濟。中國經濟下行、房地產持續低迷之際,中共官方拋出一個強制執行的《住宅項目規範》,包括要求新建住宅層高至少3米,四層及以上住宅裝電梯等等。專家揭示,官方表面上說是「改善住房品質」,本質上是一場政策導向與資源配置的戰略調控,將住宅供應權掌握在中共的國企手裡。
3月31日,中共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號稱「國家標準」的《住宅項目規範》。其中主要標準是:一、新建住宅層高不低於3米,原來是2.8米。二、4層及以上住宅設置電梯。三、提高牆體和樓板隔音性能。四、提高戶門、衛生間門的通行淨寬。五、提高陽台等臨空處欄杆高度等。
該《規範》將於5月1日起施行,官方明確稱,《規範》為強制性工程建設規範,全部條文必須嚴格執行。
多家官媒稱這是「好房子」的國家標準。
不少民眾對此表示擔憂。一名北京的居民向大紀元表示,新規定會增加開發商的成本,但成本最終不是開發商承擔,必然轉嫁到買房的民眾頭上。
他質疑中共搞的這個新規,是否經過調研,政府顯然覺得自己的權力無限大,既沒有尊重市場,也沒有尊重民眾。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對大紀元表示,這套新規的出台,短期會令房地產行業陷入新一輪震盪與停工潮。大量舊規劃項目報廢或需重審,導致建設放緩,交樓延遲更多。房企必須追加成本,但銷售難以提升,企業債務壓力進一步惡化。
長期來看,地方政府可能會為符合新標準而投入更多基建預算、提供更多土地補貼給國企房企,這實際會掏空地方財政、加重地方債務負擔。
他分析說,北京官方出台這個規定的背後,至少有四個深層意圖。
第一,北京中央希望把未來城市住宅的供應權掌握在其認為可信賴的大國企手中。利用新標準提高門檻,逼迫資金不足、技術落後的小開發商自然退出市場,只保留「央企系+地方國企系」開發主力。
第二,引導需求轉向城市核心區域與保障房體系。新標準一出,大批三四線城市的開發用地或過往低標準小戶型房屋將難以出售。這正好將需求「驅趕」回一二線城市、核心地段或官方主導的保障性住房體系內。也是在將自由流動的民間購房需求,重新納入國家主導體系。
第三,這是北京官方一種話語敘事工程,試圖壓制「爛尾潮」「維權潮」的聲音,用制度許諾蓋過現實困境。因為中國房市正在遭遇系統性信任崩盤,通過政策話語反轉:由「保交樓」轉向「保品質」,營造一種「虛假希望」。
黃大衛認為官方的第四個意圖,就是中共再次收回過去由各地建設部門審批的建築標準與開發節奏權力,把住宅審批話語權統一交給中央系統的住建部和中央技術規範委員會。
他說,中共新規的意義並不在「真正提高住房品質」,而在於製造治理幻象與輿論轉移。這是一種「制度性虛偽」的典型表現。但制度標準高,不代表執行有保障。在中共體制下,「有法可依」不等於「有法必依」。正如過往雖然法規嚴禁「預售資金挪用」,結果爛尾樓遍地;法規號稱保障「陽光價格」,實則全靠人脈與潛規則。
黃大衛總結說,「這不是『為人民造好房子』,而是為權力重塑話語邏輯、為國企重分市場蛋糕、為地方找台階下的藉口。」
馬斯克任期還剩不到60天 川普流露不捨
下面來看美國新聞最具熱度的兩個人:川普和馬斯克。3月31日,川普在接受媒體提問時,談及了馬斯克在政府中的未來去向。
當時一名記者提到,特斯拉和SpaceX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是一名特殊政府雇員,意味著他只能在現有職位上工作130天。當被問及是否希望馬斯克繼續留任時,川普稱讚馬斯克是非常有才華的人,並說「只要我能留住他,我就會留住他」。
不過,川普也表示,馬斯克要經營一家大公司,「總有一天他會回去的,他想回去。」
馬斯克目前是全球首富。他擁有多家公司,包括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太空科技探索公司SpaceX、人工智能公司xAI,以及最近合併了自己的社交媒體平台X、隧道建設企業「無聊公司」,還有神經技術公司Neuralink。
川普今年1月上任後,成立了「政府效率部」(DOGE),指示其尋找削減政府浪費支出、精簡聯邦政府的方案。白宮以「特別政府雇員」身分任命馬斯克領導「政府效率部」,任期上限為130天,意味著他最快將於5月底卸任。
目前,DOGE估計已通過裁員、資產出售、取消合同等措施,為美國納稅人節省了1,150億美元。政府效率部,尤其是馬斯克,贏得了川普總統和大批民眾的支持和讚譽,但也因削減政府運作成本的舉措成為一些人的眼中釘。
最近幾週,特斯拉不僅股價暴跌,特斯拉汽車與經銷店在全美各地面臨了一連串的破壞與抗議活動。
白宮和川普則力挺馬斯克和特斯拉。川普認為馬斯克在政府服務部門受到的待遇「太糟糕了」。
馬斯克之前曾表示,DOGE團隊每天都會收到死亡威脅,而他們只是想為美國納稅人、為美國人民做正確的事,並指出團隊中許多成員都是才華洋溢的年輕人,這些人本可以在私人企業賺進數百萬美元,但他們卻選擇「來這裡服務,領著微薄的薪水,還要承受死亡威脅」。
他表示,聯邦政府效率低下,充斥著浪費與「非常嚴重」的欺詐行為,導致每年2萬億美元的赤字。他擔心美國會因為「腐敗浪費」而最終破產。
目前,DOGE正在調查政府計劃中的各種濫用情況,對聯邦機構及人事進行全面改革。已經調查了美國國際發展署(USAID)、美國和平研究所(U.S. Institute of Peace)等多家聯邦部門和機構,數以千計的員工被解僱,國會撥款被扣留。
馬斯克近日向媒體表示,他相信由他領導的「政府效率部」有望在他任期結束前,完成削減1萬億美元聯邦支出任務的大部分工作。在不影響任何關鍵政府服務的前提下,實現15%的削減目標。
有人問總統,一旦馬斯克離開白宮,DOGE會怎樣?川普說,內閣部長們已經從DOGE團隊中學到很多東西。
川普說,與DOGE合作的許多人都是部長,各個機構的負責人,他們學到了很多東西,並且正在與DOGE的人打交道。他們中的一些人可能會試圖讓DOGE的人留在他們身邊,但到了一定時候,這種情況就會結束。他認為,總有一天,部長們將能夠完成這項工作。
《紀元焦點》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