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言綜合報導)據路透社報導,為了避開美國日益升高的關稅,中國戶外家具製造商金超鋒(Jin Chaofeng)去年7月在越南開設了一家工廠。如今,隨著川普(特朗普)政府對越南及其它國家徵收高額關稅,他正考慮關掉這家工廠。
「我這些努力全都白費了。」金說,他認為,外貿將淪為「微利」業務,就像需求低迷的中國市場一樣。
中國每年對美出口商品總額超過4,000億美元。而美國總統川普週三(4月2日)對中國商品加徵34%對等關稅。
這一波全球性關稅行動,重創中國出口商依賴的兩大策略:將部分產能轉往海外,以及擴展非美市場銷售。作為對全球貿易最為依賴的國家,中國去年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仰賴高達一萬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根據開源證券(Kaiyuan Securities)估算,新關稅將導致中國對美出口減少30%,總出口下降超過4.5%,並拖累經濟增長1.3個百分點。
「這是對(共產)中國的全方位封鎖。」對沖基金「瀧韜資產」(Water Wisdom Asset Management)經理袁玉瑋(Yuan Yuwei)說,他因此加碼黃金投資,並放空中港股市。
出口轉內銷越發令中企擔憂
在川普去年11月爭取再次當選之際,許多中國製造商已將部分產能轉往東南亞。如今,這些地區的新廠也受到對等關稅波及:越南產品面臨46%的關稅,泰國為36%;全球所有對美國出口商品的國家面臨10%的基準關稅。
隨著2月和3月川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分別加徵20%的芬太尼關稅,中國出口企業正加緊開拓亞洲、拉美等新市場。然而,這些市場也面臨自身的關稅衝擊,購買力下降,導致對中國商品需求減弱。
對外需求下滑也會衝擊中國國內市場。中國鑄鐵浴缸工廠老闆焦先生(Jerry Jiao)表示,今年已裁員、縮減管理開支與其它費用。廣州成衣廠經理李兆龍(音譯)則說,他試圖轉向內銷市場,但內需疲軟令人擔憂。
「以前一人一塊蛋糕,現在五個人搶一塊。」他說。
分析人士指出,華府新關稅措施對中共試圖遏制通縮與維持就業,及防止經濟進一步惡化的努力構成重大挑戰。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表示,「這將使中國(中共)無法達成5%的增長目標,中共短期內無法擺脫通縮局面,新的關稅措施無疑雪上加霜。」
中共政策工具有限
數十年來,中共依靠廉價勞工與補貼政策發展出口產業,在利用並衝擊美國主導的全球貿易體系的同時,也帶來華府所認定的國家安全風險。
根據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研究,2023年約有145個國家與中國的貿易額,超越與美國的貿易,較2008年增加近五成。
一位中國貿易政策顧問表示:「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是真實存在的。我們仍需多元化出口市場、扶持出口,並鼓勵企業重視內銷。」
更嚴峻的風險在於中國出口商因價格競爭加劇,可能招致其他貿易夥伴設立更多貿易壁壘。
週四(4月3日),亞洲主要股市普遍下跌,其中日本東證指數(Topix)下跌3%,反映市場對短期與長期影響的擔憂。一個殘酷的現實是亞洲已無安全避風港,貿易風暴已經來襲。
標普全球(S&P Global)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路易斯‧奎斯(Louis Kuijs)指出,「這種現象不只出現在歐洲,也遍及多數新興市場經濟體。」
分析人士也指出,中共重商主義與金融壓抑政策造成產能過剩、內需不足、資本錯配、房地產泡沫與金融體系脆弱。Fathom Consulting資深顧問沙米克‧達爾(Shamik Dhar)認為:「中國(中共)以低利潤犧牲家庭儲蓄,來扶持特定產業。」
中共多年來承諾轉向內需驅動增長,但至今未有重大改革落地。一名政策顧問坦言:「若沒有B計劃,中國很難達成5%的增長目標;若川普再加稅,還得準備C計劃。」
經濟學人智庫(EIU)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尼克‧馬羅(Nick Marro)指出:「北京將加大刺激內需力度,試圖緩衝外部衝擊。但政府的政策工具也有限。」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