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韓江採訪報導)在中共追求科技強國的政策下,大批AI數據中心興建。分析認為,這成為地方官員打造政績的工具,各類跨界企業也聚攏到這個高科技賽道,以便獲取政府補貼;但是數據中心利用率低下,結果很可能成了芯片大躍進的翻版。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共為了「超英趕美」,發動群眾拿出家裡的鍋碗瓢盆在田間大煉鋼鐵。本世紀一零年代,面對美國的芯片禁售,中共高喊「國產替代」,大舉興建芯片產業園,吸引許多三無企業投身集成電路行業圈錢,留下大批爛尾工程。
如今,在美中激烈爭奪人工智能(AI)領袖地位之際,同樣的情形再次上演。隨著過去的經濟支柱——房地產行業幾十年來首次下滑,官員們紛紛尋找新的成長動力。
與美國競逐 中共興建大批人工智能數據中心
當前,世界各國加緊在人工智能領域布局。美國頒布了《2020年國家人工智能倡議法案》、更新《國家人工智能研發戰略計劃》等,旨在確保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地位;歐盟成立人工智能辦公室,通過《人工智能法案》,旨在以高水平人工智能治理推動人工智能發展。
中共也力圖跟西方一爭高下。中共黨魁習近平表示:「誰能把握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經濟發展機遇,誰就把準了時代脈搏。」
當美國公司OpenAI在2022年推出ChatGPT之後,中共將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列為國家優先事項,敦促地方政府加快發展所謂的人工智慧運算中心。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KZ Consulting,在2023年和2024年,從內蒙古到廣東,中共宣布成立逾500個資料中心。根據中國通訊工業協會資料中心委員會數據,到2024年底,至少有150個新建的資料中心將建成並投入營運。各類企業紛紛投資這些資料中心,其中包括味精製造商蓮花控股和染料公司錦雞股份。
這些跟人工智能無關的公司投資興建人工智能數據中心,跟上世紀中國人用土爐和柴禾煉鋼頗有相似之處。
1958年,在中共中央通過《全黨全民為生產1070萬噸鋼而奮鬥》的決議之後,中國有9000萬人參與鋼鐵生產,占當時全國所有勞動人口的五分之二。與此同時,全國各地建造了數百萬座土高爐,但是其結果是,「樹木砍光、鐵器交光、勞動力用光」,留下一大堆廢鐵。
而眼下中國大舉興建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的行動,正在變成又一場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大躍進。
數據中心利用率低下
根據中國科技產業智庫《甲子光年》資料,2024年上半年,全國已上線智算中心算力為17億卡時,但實際使用量僅為5.6億卡時,整體利用率僅32%;同時,算力基礎設施行業的平均上架率(數據中心實際使用的機架數量與總機架數量的比例)不足60%。
還有網文爆料說,目前機房的出租率普遍在20%~30%之間,有些企業級智算中心甚至只有10%左右。
在大陸從事人工智能數據中心行業的何雲(化名)告訴大紀元,「算力中心它更多的就是給一些大模型企業使用。那大模型企業,其實除了DeepSeek之外,真正意義上的大模型企業並不多。所以國內整體來說是供大於求的。需求端就那些大模型公司有需求,但是供給端比較多,因為政府鼓勵做算力中心。所以算力中心建得太多了。」
何雲介紹說,中國的數據中心數量過剩,利潤下降,主要原因是需求低迷。他分析,需求低迷有幾個原因。
首先,互聯網紅利已經到頂。何雲說:「有多少人用微信?有多少人用抖音?有多少人用淘寶?這個人口紅利已經結束了。」
其次,國內整體經濟疲軟。何雲說:「企業可能在IT支出上面比較謹慎。如果IT支出謹慎的話,他們在雲這一塊的業務,包括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一些需求也會疲軟。」
官員的政績工程和商人的圈錢工具
中國在2024年新建了二百多個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點亮率卻不足20%。這是因為它們不是根據真實的需求自然發展起來的,而是作為當官者的政績工程以及商人的圈錢工具而建立起來的。
隨著房地產的崩塌,當局需要尋找新的引擎拉動經濟發展。《甲子光年》報導說,隨著人工智能浪潮的興起和中央制定跟美國進行科技競爭的政策,地方官員們把智算中心作為拉動經濟的「新基建」。投機者們投其所好,通過向政府吹噓回報前景輝煌,拿到初始投資和建設指標。
隨後,投機客們會用這些投資作為啟動資金,註冊大大小小的SPV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去向銀行申請貸款。為了獲得銀行的貸款,不少拿到智算中心建設指標的投機客們跟各方勾兌,製造出一些虛假租約,順利取得銀行的貸款。
投機客們為了向政府謊報成績,給智算中心找到了另外一個業務——挖礦,即尋找數字貨幣。然而,挖礦對智算中心設備的損耗極大,可能運行兩年就報廢了。
投機者們圈錢的另一個手段則藏在採購設備的環節中。《甲子光年》說,SPV公司會採購大量的服務器、並行文件存儲系統、網絡設備等組建智算中心。在這一採購過程中,有不少可以中飽私囊的機會。比如,SPV公司在採購服務器的時候,會通過選擇一些非主流品牌的產品,或者通過只購買部分零部件的方式,節省很大一筆費用,節省下來的錢就流入了自己的腰包。
對於這些投機客們來說,智算中心的設備性能並不是他們所看重的,只要在購買設備的過程中實現了套利,那麼任務就算完成了。
投機客利用數據中心圈錢的另外一個套路是獲取政府的綠色能源補貼。2024年4月,新疆發改委發布規定說,對新建的大型智算中心,每500PFlops政府允許發電企業將40萬千瓦光伏或相當規模的風電並網。並網意味著從中獲得收入。
芯片大躍進的翻版
這些圈錢手法跟數年前投機者借用芯片圈錢如出一轍。
綜合陸媒報導,從2019年到2020年,轉產「集成電路、芯片、半導體」的企業將近2萬家。這些「轉行」的芯片公司來自建築、人力資源服務、服裝、水泥等非高科技行業。它們的目的是騙經費——只要將經營範圍修改成集成電路相關,就能享受到地方政府的減稅政策或土地資源優惠。
比如,河北昂揚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股東在法庭上承認,他們以優惠價格買了土地,只是建了辦公樓,沒有建芯片工廠,沒有購置任何生產設備。
在這場芯片大躍進運動中,多個百億級甚至千億級芯片項目爛尾停擺,包括號稱投資千億級的武漢弘芯項目。
2020年4月,在武漢市發改委發布的《武漢市2020年市級重大在建項目計劃》中,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以1280億元的總投資額位列第一。然而,2020年7月,武漢弘芯宣布資金鏈斷裂。2021年2月,武漢弘芯通知遣散全體員工。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