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綜合報導)在美中關稅戰重壓之下,中國外貿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沿海外貿大省已現停工潮。大陸媒體財經人士警告,停工潮恐將演變成失業潮。中共官方近期急於穩外貿,但其效果令人質疑。
外貿企業停工潮湧 財經大V發警告
目前,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商品關稅累計高達145%。此外,還永久取消了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小額包裹「免稅門檻」政策。
隨著美國對華關稅實施,中國外貿企業的美國定單急降,多地接連傳出有外貿工廠停工,集裝箱滯留在碼頭。主要對美銷售雪糕機的廣東賽凌貿易集團表示已經停產、貨物堆滿倉庫;東莞有著18年出口歷史的德鴻電器,也因關稅壓力宣布放假一個月。
在剛剛結束的春季廣交會上,許多出口商反映,來自美國的訂單或者延後或者暫停。有深圳醫療儀器製造商表示,六~七成的美國訂單消失,短期難覓替代市場,或需裁員。
大陸知名財經大V媒體人、深圳衛視財經主持人陳姝婷近日的文章《出口製造業需要急救》在網絡廣傳。
該文分析表示,中國對美貿易依存度並未如表面數據所示般下降,2018至2024年間,中國對越南出口額從839億美元升至1,440億美元,同期越南對美出口額從490億美元暴增至1,960億美元,反映中國企業借第三國轉口以規避關稅的趨勢。
受美國高關稅影響,現在很多依託美國訂單的出口製造業都紛紛進入停工狀態。最嚴重的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但凡做出口美國的貿易商和製造商大多已經停工。有些企業已經接到美國客戶通知訂單合同暫停,有的被告知取消訂單,正在談判的新訂單也紛紛告吹。受波及的企業和員工數量不計其數。那些老闆也在觀望等待,如果情況無法有所改善的話,最終也只有關門倒閉這一種結局。
文章認為,當前最首要的問題是,「這些老闆們能扛多久?」「如果高關稅情況無法得到改善,按照不少老闆的反饋估計,可能從6月份開始將會有不少出口製造業企業不得不宣布倒閉破產。(實際上,現在已經有一些企業開始倒閉破產,但比例不是很多)。如果最終高關稅情況長期持續下去的話,今天的停工潮就會變成明天的失業潮。而且,這種訂單流失可能是永久性的。」
地方政府緊急維穩外貿的背後
在外貿形勢嚴峻的背景下,中共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措施。
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出口排名前六的城市,分別是深圳、上海、蘇州、寧波、東莞和金華。對美出口額最多的是深圳,2024年為4,223億元人民幣,其次是蘇州,約3,400億元人民幣。從對美出口占比看,六大出口城市中,蘇州達20.5%排第一。
4月18日,江蘇蘇州港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發公告稱,為了支持外貿企業渡過難關,蘇州港各集裝箱碼頭對全市外貿企業進出口重箱提供免費堆存3個月的服務,暫定自2025年4月18日起至7月17日為止。
蘇州港的公告意味著不少出口集裝箱滯留,廠商成本壓力不小。大量出口廠商哀嘆快撐不住了。有網友質疑,三個月之後呢?
位於江蘇的丹陽市衣品服飾公司4月10日發出的視頻顯示,工人們正從貨車把一捆捆的貨物卸下來。廠商稱「6萬件的羽絨衣全部暫停」。
深圳則發布10條穩外貿政策,投入2,000萬元人民幣支持企業進行對外投資合作。網友質疑,兩千萬對於緩解當前的停工潮能起到多大作用?受益企業的範圍和條件是什麼?
另外,為了應對關稅戰,包括阿里、抖音電商、快手等十多家中國大陸電商平台,特定推出外貿專區、綠色通道等,試圖協助中國外貿產品「出口轉內銷」。但是,出口廠商缺乏內銷渠道外,還面臨中國本地市場「內卷」的激烈價格戰。在中國消費市場有限的情況下,本地廠商也喊苦。
內銷已飽和 只會更加內卷
陳姝婷的前述文章表示,出口轉不了內銷。現在內銷什麼情況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內卷」。現在內銷最大的問題是增量市場結束了,大家都在存量搏殺。說穿了就是內銷已經飽和。
博主「中廚號」在《出口轉內銷的企業在增多,廚衛廠商如何破解價格內卷加劇的困局?》一文中提到,今年中國新年後,出口型廚衛企業海外訂單下滑,轉向中國國內市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價格內卷可能會更加慘烈。」
4月15日,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北京調研時強調「以更大力度促進消費,擴大內需,做強國內大循環」。自由亞洲電台質疑,中國內需市場價格戰已打得腥風血雨,外貿廠商再加入,餅能跟著做大嗎?
武漢田先生對該台表示,「口袋沒錢,你刺激我有什麼用。如果有錢,你不刺激,我也知道消費。為什麼總在說刺激國內消費,刺激得了嗎?老百姓手裡沒錢,被他們壓榨的。」
田先生說,過去還沒有打倒資本家、地主時,一般的受薪工人,如果這家不行還能換一家,彼此競爭、工資自然上升。「現在只剩一個大地主共產黨,做不做都由它說了算,價格都由它制定,不捲是不可能的」。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