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明陽:紀念高智晟,一位堅守法治信念的律師

人氣 49

【大紀元2025年04月22日訊】2025年4月20日,是中國著名維權律師高智晟的生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再次想起這位曾為中國法治與社會公義奮鬥不息的法律人,以及他至今未明的命運。

從農村少年到中國「十大傑出律師」

高智晟,1964年出生於中國陝西榆林的一個貧困農村家庭。少年時家境艱難,但他憑藉自學取得律師資格,最終成為北京煒衡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

在律師執業生涯中,高智晟以代理弱勢群體案件聞名。他曾為因強拆失去土地的農民發聲,為被侵害權利的工人維權,也為宗教信仰者、法輪功學員等群體提供法律服務。在2001年至2005年間,他因其卓越的專業表現與社會責任感,被多家媒體評為「中國十大傑出律師」。

他曾公開發表致全國人大與國家領導人的三封公開信,要求當局正視宗教迫害和司法不公。這些信件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也使他成為中國民間法治改革的象徵之一。

榮譽背後的代價:酷刑、失蹤與失聯

高智晟的維權行動遭到當局的強烈打壓。自2006年起,他多次被祕密拘押、遭受酷刑並被長期監控。曾有媒體披露,他在被關押期間遭受電擊、酷刑、長時間隔離等非人待遇。

儘管他在2006年被判緩刑三年,但自始至終從未獲得真正的自由。他被強制失蹤多次,其人身自由完全被剝奪。2017年8月之後,高智晟再次失聯,至今已近八年,其生死情況成謎。中共當局從未就其現狀作出任何公開說明,其家屬也被嚴密監控、壓制,甚至被迫流亡。

一個個案,映照出法治的系統性危機

高智晟律師的遭遇,不僅是個人的不幸,更深刻反映了中國當前法治體系所面臨的系統性問題。

首先,司法缺乏獨立性。中國法律體系在政治控制下運作,尤其在涉及「敏感」案件時,律師、法官都難以獨立履職。其次,打壓異見的方式日趨制度化,許多維權律師、記者、學者因發表觀點或代理特定案件而受到刑事打壓。再次,執業環境惡化,法律人普遍面臨被吊銷執照、被祕密監控甚至人身威脅的風險。

法治應當是保障人民權利、制約公權力的制度根基,而在中國,卻反被用作鉗制異見、打壓正義的工具。

國際對比:善待人權律師的法治進步

與中國的現狀形成鮮明對比,一些國家通過善待人權律師和推動司法改革,顯著提升了法治水平。例如,南非在後種族隔離時代,湧現出如喬治·比佐斯(George Bizos)這樣的人權律師。他為反種族隔離運動領袖曼德拉提供法律辯護,成功挑戰不公法律,促成南非向民主法治轉型。南非政府不僅未打壓比佐斯,還通過憲法改革保障司法獨立,使人權律師能在安全環境中執業。

同樣,印度的人權律師科林·貢薩爾維斯(Colin Gonsalves)通過創立「人權法律網絡」(Human Rights Law Network)為貧困群體、少數族裔和勞工提供免費法律援助。他代理的案件推動了印度最高法院出台多項保護人權的判決,如保障糧食安全和勞工權利。印度政府雖有時對其工作持批評態度,但未剝奪其執業權利,且司法體系為其提供了獨立運作的空間。他的努力促成印度法治環境的改善,特別是在保護弱勢群體方面。

這些國家的經驗表明,保護人權律師、保障司法獨立是法治進步的關鍵,為社會公正與穩定提供了保障。

呼籲:重建信任,邁向法治未來

在高智晟律師生日之際,我們不僅要紀念他過去為中國社會所做出的傑出貢獻,更要發出如下呼籲:

1. 中共當局應立即公開高智晟律師的現狀,保障其人身安全與法律權利;
2. 停止對維權律師與異見人士的打壓,尊重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
3. 推動司法體制改革,實現法官、律師的獨立與執業自由;
4. 建立真正公開、公正、透明的法治體系,讓法治成為社會正義的基石,而非打壓工具。

一個健康的國家,不在於是否擁有強大的權力工具,而在於是否尊重個體的權利與尊嚴。高智晟律師以其不屈的意志和職業操守,為中國法治理想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國際經驗表明,善待人權律師、保障司法獨立,不僅能提升國家法治水平,更能贏得社會信任與國際尊重。

今天,我們紀念高智晟,是為了不讓記憶消失,是為了捍衛那些依然在黑暗中堅持正義的人。願高智晟早日歸來,也願中國真正走向法治與自由的未來。

責任編輯:朱穎

相關新聞
高智晟失蹤七年 華人中領館前問:他還活著嗎?
高智晟失蹤七年 重溫中華聯邦共和國憲法草案
高智晟被失蹤7年 耿和:只求知道他的死活
高智晟律師失蹤7年 吳英年:中共迫害令人髮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