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徐曼沅洛杉磯報導)口袋只剩20美元要怎麼生活?1972年來到美國求學的汪俊宇,畢業後遇到經濟不景氣,在洛杉磯餐館打工而誤打誤撞踏入旅館業。他憑藉膽識、遠見和不懈的努力,成為南加州台美商人中成功的典範。

從服務生到經紀人:開啟旅館業生涯
汪俊宇出生於1947年,在台灣就讀大同工學院機械工程系,1972年來到美國,進入底特律大學進修碩士學位。但當時底特律正值經濟衰退,他畢業後工作僅半年,就因市場不景氣被迫離開。
「那時候沒什麼選擇,口袋裡只剩20美元,根本沒辦法生活。」汪俊宇回憶,當時自己毫無辦法,只好搬到加州,看能否找到新機會。
來到洛杉磯後,他一開始在餐館當服務生,每天從早忙到晚,薪水勉強夠維持基本生活,但也因此認識了幾位旅館業的朋友,開啟了全新的職業生涯。汪俊宇從經紀人做起,開始幫助買賣旅館。
槓桿投資術:小資本撬動大收益
1970年代,旅館業是許多台美移民創業的熱門選擇,因為它不需要太多技術背景,既能讓全家安身立命,還可透過勤奮經營獲利。汪俊宇結識了很多台美人,並從客戶身上學會如何「用最少的資金撬動最大收益」。
他回憶,當時幫客戶談成總價30萬美元(下同)、頭款10萬的一筆生意,賣主同意用旅館作抵押貸款取得20萬。汪俊宇解釋,「但這位客戶其實沒有10萬,他找了一位合夥人投資一半,自己負責5萬。」
問題是,這名客戶連5萬都拿不出來,怎麼辦?
客戶找人借了1萬,要求汪俊宇延遲收取1.5萬傭金;然後將旅館出租,拿到2.5萬押金。客戶等於完全零成本投資了一家旅館。一年後,這名客戶轉手賣掉旅館,淨賺20萬。
這筆生意讓汪俊宇不僅收了傭金,還發現了「槓桿」的力量。隨後,他憑藉廣結善緣、勤跑市場,很快在南加州的旅館投資圈打響名號。累積資本後,汪俊宇開始購買、翻新、轉手旅館,進一步擴大事業版圖。
危機即轉機:膽識結合眼界的生財策略
汪俊宇專注於旅館投資、管理與品牌轉型。他的策略是,收購經營不善的旅館,進行改造後提升價值。「台美人早期買的旅館,很多是別人經營不下去的。我們買來,換管理、重新裝修,然後拿到更多新客源。」這種眼界讓汪俊宇快速累積財富。
2020年的疫情,給旅館業帶來史無前例的挑戰,但對汪俊宇而言「危機就是轉機」。他相信「有膽識的人賺利潤,沒膽識的人賺利息」,想要獲取財富就要有眼光投資,但眼光需要經驗積累和腳踏實地的奮鬥。
畢竟經營、管理旅館並不容易,要熟悉各城市法規,與當地社區、警察保持良好關係,帶領員工、採購消耗品,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心。
汪俊宇至今仍保持每日兩小時的運動,超慢跑、游泳,讓自己擁有27歲的心態。除了自身事業,汪俊宇也積極推動台美人社群發展,他曾任中華民國台灣僑務委員以及南加州台灣旅館業同業公會會長、北美洲台灣旅館公會聯合總會總會長,以及洛杉磯台美商會會長和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
他並組織及發起第一屆選擇台灣論壇(Select Taiwan Summit),推動台美經貿交流。汪俊宇的經歷,不只是個人奮鬥的寫照,更是美國台商群體精神的縮影。 ◇
責任編輯: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