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03日訊】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紀元焦點》,我是心萍,今天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大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今天焦點:船載空箱游弋港口 中共港口數據被揭造假;第三任期非玩笑 川普:現在太忙不多談;視中共侵台為頭號潛在危險 美國76年裡首次。
船載空箱游弋港口 中共港口數據被揭造假
先來看中國經濟。中共黨媒人民網3月30日稱,去年2024年,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達17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3.3億標箱,繼續穩居世界第一。去年底,中共官媒還稱,上海港引領全球首個5000萬標箱大港,連續15年吞吐量全球第一。這些數據是否真實?一位知情的中國船長向大紀元披露,中國港口的吞吐量長期存在數字造假。
這位船長表示,進出口業務是和其它國家有直接關聯的,進出口的數據都可以從其它國家得到查證,而中國這邊的數據是對不上號的,不僅進出口的數額對不上號,而且銷量和集裝箱數量更對不上號。
港口吞吐量造假早已是行業公開的祕密。據社交媒體爆料,有的船裝著4千個空箱,整天在港口進進出出。船每靠一次碼頭,船務公司都給一筆獎金,船進出多,拿獎金就多。有的船長一個月就這種錢都能拿到8萬元人民幣。
有的大集裝箱船靠碼頭馬上就走,箱子都不卸,而理論上裝卸要13小時或16小時才能完成。
這種現象在中國沿海從南到北,欽州、洋浦、南沙、寧波、上海、天津等等都存在。
有爆料稱,海南洋浦與廣西欽州之間倒空箱用的是萬箱船(10000TEU大型集裝箱船),來回一次港口就增加1萬箱吞吐量。
這名船長說:「假如說有貨的話,那個貨它是卸下去運送的,它算你的吞吐量。現在它不管你空箱還是裝箱的,倒來倒去都是空箱。」
他表示,行業造假已有十年多了,業內的人都知道,而且年年造假。中共以造假的方式營造一個所謂「大國」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形象。
該船長直言,這種做法其實就是逼良為娼,因為國內碼頭是壟斷的,基本上是政府的,即便有的是外資碼頭,也是黨委說了算。
「碼頭跟船運公司簽,每年給我裝卸到多少集裝箱,我就給你獎金,有的獎金很高,會給幾千萬。船運公司明明是完成不了的,但是它也簽,船運公司參與造假,造假完了之後就可以拿到獎金。」
最終,成本表面上主要是港口承擔,但實際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是航運企業在承擔。航運企業作為港口服務的直接使用者,在進行貨物運輸時,需要支付港口服務費,包括船舶停靠費、貨物裝卸費等。
集團箱的裝卸費是碼頭壟斷的,裝卸費多少錢,港口有定價權,價格定高一點,費用就出來了。
近期社交媒體上有許多帖子在討論中國港口和貨運整個行業配合造假的事。
一位網友爆料說,我經常在某地一個港口路過,平時港口裡裡外外沒什麼卡車和貨輪,但一有上級領導來視察、特別是比較重要的領導來,一下子會調配好多卡車在港口大門外排隊、進出碼頭,也有幾艘貨輪裝模作樣進出港,裝作一派繁忙的景象,待領導一走,整個碼頭又靜悄悄的。
船長表示,港口吞吐量造假,跟中國的GDP造假、人口造假是一樣的,不是祕密,但他們是團伙行為,國際上拿他也沒辦法。本來因為涉及航行數據,這種造假要查是可以查到的,但中共政府不允許你隨便去調查,也不像美國有很多記者盯著,輿論可以公開批評。
可能因為中共造假太離譜,引起國際社會察覺。中共海關2024年上半年公布,2023年中國貿易順差8,230億美元,但中共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字為5,940億美元,兩個數據相差近2,30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GDP的1%以上,令人匪夷所思。美國公開質疑,為何中國海關數據與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貿易順差出現巨大落差?美國財政部曾呼籲中方提供進一步量化證據以澄清這一問題。
第三任期非玩笑 川普:現在太忙不多談
美國總統川普最近說了一句話,成為媒體熱點。3月30日星期日,川普在接受NBC新聞電話採訪時說,他喜歡工作,尋求總統第三任期並非開玩笑,但現在考慮這樣做還為時過早。
當被問及如何競選第三任期時,川普說:「可以用一些方法來做到這一點。」但拒絕詳細說明具體方法。
川普當天晚些時候對媒體說,他並不想現在談第三任期的事情,因為本屆政府有太多的事情要做,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不過,他也直言,很多人都喜歡他,估計美國人會願意接受他的第三任期。
有分析認為,川普今年開始他的第二屆任期,一直到2029年1月份,如果要想競選第三屆總統,就需要修憲,或者採取迂迴策略。
美國總統每屆任期為四年。根據1951年《美國憲法》第22修正案,美國總統只能擔任兩屆,無論是否連任。富蘭克林‧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連任超過兩屆的總統,連任了四屆,其總統任期正值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際。
田納西州共和黨聯邦眾議員奧格爾斯(Andy Ogles)在1月份川普就職典禮幾天後提出一項決議,允許總統連任三屆,但連續任職四年不得超過兩次。
修改憲法需要國會參眾兩院三分之二的投票贊同,以及美國50個州中有四分之三的州批准。
視中共侵台為頭號潛在危險 美國76年裡首次
來看川普新政下的印太戰略最新動向。近日,《華盛頓郵報》披露了一份美國國防部內部機密備忘錄,文件顯示美國將軍事框架重新定位到印太地區,並將嚇阻中共入侵台灣,加強美國國土防禦作為最優先事項。
由國防部長海格塞斯簽署的這份文件中,將中共對台灣的潛在入侵描述為「必須優先於其它潛在危險」的唯一動態情景。美國有關台灣的「對抗性防禦」(denial defense)新指南包括:通過潛艇、轟炸機、無人艦艇以及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特種部隊來增加軍事部署,更加重視使用能夠摧毀加固目標和地下目標的炸彈。該計劃還要求改善印太地區美軍駐紮地的防禦,建立預先部署的庫存並改善後勤。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鍾志東博士對大紀元表示,這個備忘錄公布的方式和時間點值得關注。它是以媒體獨家新聞的方式報出來的,時間點選在美國國防部部長正在印太訪問期間,因此可以視為美國對中共的一個警告。他認為這不純粹是一個巧合,應該是刻意安排的。
他表示,將台灣視為全球戰略部署的最優先目標,這其實是中華民國從1949年底撤退到台灣以來前所未有的一種待遇。即使是在1954年美國與台灣簽訂《台美協防條約》時,台灣也不是美國唯一需要主導國防規劃的最優先角色。
備忘錄文件還概述了執行川普總統的願景,準備並贏得與中共的潛在戰爭,以及在「近海外」地區,包括格陵蘭和巴拿馬運河,可能受到威脅的地方保護美國的利益。
文件還透露,美國將聚集軍力應對與中共的衝突,把來自俄羅斯的威脅主要留給歐洲盟友來應對。
鍾志東認為,這個備忘錄算是美國在全球軍事部署的一個關鍵性文件,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從歐洲轉到印太,而中共又是美國在印太地區要最優先針對的威脅,說明了現在美國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險峻情勢的憂心,也凸顯台灣在美國對抗中共過程中的角色重要性。
這份文件在強調嚇阻中共侵台的同時,也敦促台灣「大幅增加」國防開支。
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已表示,將推動編列國防特別預算達GDP的3%。
而且,中華民國的國軍已經在美國接受培訓。美國駐南太平洋島國的前大使塞拉(Joseph Cella)去年9月在美國聯邦眾議院證實,台灣軍隊在密州國民兵聚焦陸海空、太空及網絡的全域作戰中心受訓。台美軍事交流近年已是公開的祕密,陸軍第542旅、333旅聯合兵種營2023年赴美,還是首次以「營級」規模赴外交流。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沈明室認為,中共內部發生很多問題,美國可以趁其內部情勢混亂的時候繼續施壓,或者是迫使習近平下台,但同時也會擔心習近平在內部情勢動亂的情況下轉移焦點,對外採取激進的行動。美國會繼續通過關稅、科技制裁施壓,如果中國經濟繼續崩壞,中共就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對外發動戰爭。
《紀元焦點》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