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02日訊】聽眾朋友們,晚上好,歡迎來到《佳音時刻》,我是佳音。今天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大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今日焦點:中共跨境鎮壓香港民主人士 美國制裁中港6官員;川普將公布新關稅 全球貿易局勢要改變;「穩樓市」不等於「穩房價」 中共政策後的驚人真相。
中共跨境鎮壓香港民主人士 美國制裁中港6官員
3月31日,美國務卿盧比奧宣布,對6名中共官員進行制裁,他們分別是: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祕書長區志光,中共駐港維護國家安全公署署長董經緯,曾任香港警察學院院長、現任中共國安警務處助理處長王忠巡,中共國安警務處助理處長趙詠蘭,香港警務處處長蕭澤頤,香港律政司司長林定國。
盧比奧稱,這6人在美國的領土上利用《香港國安法》,又稱《港區國安法》,對流亡海外的香港民主人士進行恐嚇、壓制和騷擾,其中包括一名美國公民和四名美國居民。
盧比奧稱,他們的行為削弱了香港的自治權,違背了中共政府在《中英聯合聲明》中承諾的「一國兩制」原則,因此美方決定對這6人實行制裁。
美國國務院稱,這六人名下在美國境內,或由美國人持有、控制的所有財產和財產權益,都將被凍結,且必須向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報告。此外,不管是一個還是多個實體,只要這6人直接或間接擁有50%或以上的所有權,該實體也將被凍結。
除此之外,美國國務院還向國會提交《香港政策報告》,指出中共政府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採取一系列措施,進一步侵蝕香港的法治和自由。例如,香港政府最近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即基本法23條),結合《港區國安法》,進一步擴大「國家安全」定義,用以打壓異見人士。
報告中提到,香港政府於2024年12月24日利用這些法律對六名海外民主倡導者發出新的逮捕令,並取消了七名民主人士的護照,其中一些人居住在美國。此外,香港當局還在持續起訴民主和新聞自由倡導者,包括「國安法47案」的47名被告、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以及「立場新聞」前編輯等。
另外,美國政府還將限制某些中共官員的簽證,特別是那些限制外國人進入藏區的官員。
盧比奧在一份聲明中稱,中國共產黨(CCP)一直拒絕讓美國外交官、記者和其他國際觀察員進入西藏,而中共外交官和記者卻在美國享有廣泛的自由。另外,美國外交官無法為在西藏旅行的美國公民提供服務。這種缺乏對等的情況是不可接受的,也是不能容忍的。對此,美國將根據2018年《西藏旅行對等法》採取措施。
不過,美國國務院在聲明中沒有提到中共官員的名字,也沒有對簽證限制進行詳細說明。
好,關於美國對中共官員的制裁就說到這裡,下面我們來看國際局勢。
川普將公布新關稅 全球貿易局勢要改變
美國白宮發言人萊維特稱,總統川普將於4月2日下午4點在白宮玫瑰園宣布新一輪關稅政策,但未透露具體細節。
萊維特表示,新關稅政策將在總統宣布後立即生效,其中對汽車進口徵收25%的關稅將於4月3日正式實施。
目前,川普政府已經對鋁、鋼鐵及所有中國商品加徵關稅。除此之外,川普還多次對外宣稱,要加徵其它關稅。
《華盛頓郵報》稱,川普的最新計劃可能涵蓋幾乎所有國家的產品,稅率或許高達20%。報導稱,美國政府預計這些新關稅將為政府帶來超過6萬億美元的收入。這些可以作為退稅返還給美國民眾。
不過,白宮的一位助理稱,在總統宣布前,所有的報導都只是「猜測」。
川普認為,過去幾十年來,自由貿易協定降低了全球貿易壁壘,以致美國進口量激增至3萬億美元,損害了美國工人和製造商的利益。
川普認為,進口激增致使美國與世界之間的貿易嚴重不平衡,商品貿易逆差超過1.2萬億美元。而他的政策,旨在恢復美國的經濟優勢。他堅信,4月2日是美國的「解放日」。
為了配合川普的關稅政策,3月31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2025年全國對外貿易壁壘預估報告》,詳細列出了近60個貿易夥伴的平均關稅率,以及各種非關稅壁壘,包括食品安全法規、可再生能源要求,及公共採購規則等。
報告中強調,雖然中共政府履行了部分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的條款,但在農業貿易等關鍵領域仍未兌現更重要的承諾。要知道,這份2020年簽訂的協議包括:中國方面承諾改善對美國在農業和金融服務領域的市場准入,不採取與知識產權和技術轉讓相關的有爭議的政策和做法,以及增加對某些美國商品和服務的購買。但從目前來看,中共政府對承諾的執行情況極為有限。
報告中還稱,中共政府繼續向本國企業提供不公平補貼,並限制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其中,《中國製造2025》計劃被認為是影響最深遠、且最為有害的產業計劃之一。
報告中還列出了美國出口商面臨的許多非關稅壁壘。這些貿易壁壘在本質上是技術性的,或者是外國政府的某些規定。例如歐盟延遲核准轉基因作物或禁止進口含有某類農藥殘留的農產品。
報告還指出,歐盟對塑膠包裝中消費後再生成分最低含量的新要求可能會對美國出口造成「不合理的壁壘」,美國將與歐盟就該規則進行磋商。
同時,報告強調了長期以來的貿易糾紛來源,例如加拿大對其乳製品、家禽和蛋類行業的「供應管理」制度。該制度使用進口配額和高關稅來限制產品供應,對配額外的乳酪徵收的關稅高達245%,黃油則為298%。
此前,川普曾批評加拿大對乳製品徵收的高關稅,他說,「除非他們降低關稅,否則會遭遇完全相同的關稅」。
美國貿易代表傑米森‧格雷爾(Jamieson Greer)在一份聲明中說:「在現代史上,沒有任何一位美國總統比川普總統更能認清美國出口商所面臨的廣泛且有害的外貿壁壘。」「在川普總統的領導下,本屆政府正努力不懈地處理這些不公平和非互惠的做法,幫助恢復公平,讓勤奮的美國企業和工人在全球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
好,關於美國關稅,我們先說到這裡,下面我們來關注大陸樓市:
「穩樓市」不等於「穩房價」中共政策後的驚人真相
近年,大陸各地房價持續下跌。為了「穩住樓市」,中共當局出台多項政策。日前,南京政府突然宣布全面取消房產限售政策,引發大眾關注。有民眾不解,取消限售政策,意味著市場上流通的二手房增多,這一舉動不僅不會穩住房價,反而會讓房價繼續下跌,這似乎於當局宣稱的政策不符。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大眾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惑,是因為政府所說的「穩樓市」,與民眾所認為的「穩樓市」不是同一概念。
在談「穩樓市」之前,我們先說南京的「限售令」。2017年5月13日,南京出台「限售令」,其中規定,在購買房產後,購房人在取得不動產權證後的三年內,不可以轉讓房產。也就是說,在南京購買房子後,有一定時間的「鎖倉期」,過了這個期限,才可以進行轉售。
現在,南京政府取消這項限令,意味著在「鎖倉期」內的房子可以進入市場進行售賣。在樓市低迷的情況下,這一舉動讓很多人難以理解。
對此,業內人士,博主「徽湖說房」稱,這是因為普通人不知道中共當局「穩樓市」背後真正的盤算。
「徽湖說房」解釋,近年,房地產持續低迷,尤其在2024年之後,房價已經跌回到十幾年前,市場上積壓大量的新房及二手房,成交量極低。
很多業主在購買房子時,房價正處於高點。對於這些業主來說,想要賣掉房子,不虧損是不可能的。想要賣房,就要降價,這也是二手房市場房價不斷下跌的原因之一。這一過程不僅會給業主本身造成損失,還會引發二手房市場的連鎖反應,致使二手房市場的價格繼續向下波動。
在這個時候,南京全面取消房產限售政策,讓原本受限的房源可以進入市場,勢必會讓房價進一步下降。
那麼南京市政府為什麼會這樣做呢?因為政府的真實目的並非單純為了穩定房價,而是希望能夠通過刺激成交量來維持樓市的「存在」。換句話說,政府的核心目標是增大市場上的交易量,從而達到「穩樓市」的效果。
注意,政府所稱的是「穩樓市」,而不是「穩房價」。所以,樓市政策的焦點一直是在成交量上,而不是對價格的調控。
博主解釋,目前,大陸經濟疲軟,各地政府財政壓力巨大,政府希望通過提升交易量來穩定樓市,並且減少銀行等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對於政府而言,維持樓市的交易活躍能夠保持相關產業的運行,以此來穩定社會經濟。
雖然這樣的政策有可能加速房價下跌,但從政府的角度看,樓市的穩定與交易量的回升才是最為關鍵的。
當然,對於購房者和業主來說,這一政策帶來的是房價進一步下降的風險;但對於政府而言,只要成交量回升,就算穩住樓市了。
對於博主「徽湖說房」的言論,不少人表示贊同。但財經大V「流蘇晚晴」認為其中還有更深層的用意,就是要完成各級政府的經濟目標。
「流蘇晚晴」在文章中稱,中共政府穩樓市的核心目標並非是為了保房價,而是為了穩定GDP的增長。根據政府的經濟目標,2025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目標為5%,而房地產行業必須貢獻6%的GDP,這意味著房地產必須完成8萬億的銷售額才能保證經濟不受影響。即使房價大幅下跌,只要市場成交量足夠,開發商依然能夠通過銷售大量房產來維持GDP增長。這才是90%的人沒看懂的「穩樓市」背後的驚人真相。
《佳音時刻》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