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02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Ryan Morgan報導/陳霆編譯)週二(4月1日),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提名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人選——空軍退役中將約翰‧凱恩(John D. Caine)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提名聽證會上表示,若獲任命,他將致力於維持軍方的政治中立性。
川普於2月提名凱恩接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一職,同時解除小查爾斯‧布朗(Charles Q. Brown Jr.)上將的職務。隨後,川普也撤換多位高層軍事官員,包括海軍作戰部長麗莎‧弗朗切蒂(Lisa Franchetti)與空軍副參謀長吉姆‧斯萊夫(Jim Slife)。
服役期間,凱恩曾駕駛F-16「戰隼」戰鬥機,並曾在特種作戰司令部及其下屬的「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擔任要職。
他還曾負責國防部高度機密的「特殊存取專案」(Special Access Program,簡稱SAP),並自2021年起擔任中央情報局(CIA)軍事事務副主任,直到於去年12月退役。
凱恩的軍旅生涯橫跨正規部隊與空軍國民警衛隊。
由於他已於去年12月退役,若要出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須重新宣誓服役。
「我承認自己是一位非常規的提名人,但這也是一個非常規的時代。」凱恩在週二(2025年4月1日)的開場致詞中表示。
政治中立性成兩黨關注焦點
聽證會期間,兩黨參議員皆對川普以凱恩取代布朗的決定表達關切。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任期通常為四年,而布朗實際僅任職約16個月。
該委員會首席民主黨成員、羅德島州參議員傑克‧里德(Jack Reed)在開場聲明中指出:「至今仍未給出撤換這些軍官的理由,我深切擔憂這些決策具有政治動機,這將在軍中產生寒蟬效應。」
夏威夷州民主黨參議員廣野慶子(Mazie Hirono)則稱川普意圖安插效忠於他本人而非效忠《憲法》或美國人民的人士。
來自北達科他州的共和黨參議員凱文‧克拉默(Kevin Cramer)表態支持凱恩出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克拉默表示:「儘管我同意你前任被撤換的方式令人遺憾,但這件事已成過去,我想不出比你更適合接替布朗將軍的人選。」
在聽證會上,凱恩多次澄清,2018年他在伊拉克執勤並與川普會面時,並未佩戴紅色MAGA帽——這是川普競選期間的標誌性商品,印有「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
當委員會共和黨主席羅傑‧威克(Roger Wicker)問及此事時,凱恩回應說:「34年來,我始終恪守就職誓言,堅守本分,從未穿戴過任何政治性商品。」
據信,有關凱恩曾戴過川普競選帽的說法,可能源自川普在2024年2月的「保守派政治行動大會」(CPAC)上的一段演講。當時川普描述他在伊拉克會見凱恩及其他軍人(包括一名上校與一名士官)的情景:
川普說道:「我走下去,那就是我遇見凱恩將軍的地方。我問:『將軍,你叫什麼名字?』他報上名來。我又問士官叫什麼名字。他說:『是,長官。我愛您,長官,我覺得您太偉大了,長官,我願為您殺敵。』然後他戴上了一頂MAGA帽。」
在聽證會中,凱恩多次表示,他相信川普當時講述的那段經歷指的是另一位軍人,而非他本人。

Signal群聊洩密風波
民主黨參議員也多次要求凱恩針對近期一則風波表態——一名記者疑似被誤加進一個使用Signal加密通訊軟件的群組,而該群組中,川普政府高層官員正在討論對也門發動空襲的相關計劃。此事件引發外界關切,質疑川普政府是否在保密層級不足的平台上討論敏感軍事情報。
針對此事,凱恩在答詢中表示:「我始終依照通訊內容的敏感程度使用對應的系統進行交流。至於那次Signal群組中具體有哪些資訊被歸為機密以及是如何分類的,我並不清楚;但我知道,我們必須維持軍事行動的奇襲性。」
根據《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率先披露的報導,該雜誌總編輯因被誤加入該Signal群組,發現成員曾在其中討論美國上個月對也門發動空襲的時機與所使用的武器。
紐約州民主黨參議員克莉絲汀‧吉利布蘭德(Kirsten Gillibrand,漢名陸天娜)質詢凱恩,是否認為該群聊中所討論的內容,例如空襲時機,應被視為機密資訊。對此,凱恩回應,他對具體作戰規劃了解有限,無法評論。
對中共與全球威脅的評估
在聽證會前的參議院問卷中,凱恩被問及「若獲任命,他預期將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他回答:「要實現美國邊境的長久安全,仍面臨重大挑戰。」他也對美國在印太地區應對中共的整體戰略表示擔憂。
「遺憾的是,在這個關鍵時刻,美國聯合部隊正面臨一套無法支撐持久戰的武器採購制度與國防工業基礎。美國缺乏足夠的產能、反應速度與靈活性,難以有效威懾我們的對手。」他在問卷中如此寫道。
凱恩指出,中共目前仍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軍艦隊,包括約370艘水面艦艇與潛艇。他亦提及中共近年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的進展。「然而,中共軍方在指揮官素質、遠程後勤、城市作戰等方面仍有不足,且整體上缺乏現代戰爭經驗。」
除了中共之外,凱恩也對俄羅斯的戰略態勢進行評估。他認為,俄羅斯並不尋求對美國或北約發動「公開的軍事攻擊」,但「仍具備從事非對稱行動的能力與意願,且會刻意控制在其所認定的軍事衝突門檻之下」。
當被問及中共、俄羅斯、朝鮮與伊朗之間是否有結盟的可能性時,凱恩表示,這四國在許多戰略目標上趨於一致,並在武器交易與規避制裁方面存在合作。不過他認為:「這些國家並未形成一個集體行動的同盟體,也未顯示出朝向北約式聯盟發展的趨勢。」
美國備戰狀況與全球部署
聽證會期間,凱恩也面對大量關於美軍戰備狀態與全球部署政策的提問。
新罕布什爾州民主黨籍參議員珍‧沙欣(Jeanne Shaheen)指出,有報導稱川普政府可能考慮不再由美國人擔任「歐洲盟軍最高司令」(SACEUR),這一職位是北約聯盟中的關鍵軍事指揮角色。
對此,凱恩回應道:「每當我們部署美軍時,我們通常都希望這些部隊由美方指揮官領導。」
他補充說,針對這類政策決定,他最終會聽命於總統的指示。
凱恩也指出,造船與艦隊戰備狀況仍是一項「重大挑戰」。海軍早在2016年曾公布計劃,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艦隊規模擴增至355艘。然而至今,美國海軍的作戰艦隊規模仍停留在270至300艘之間。
「我們必須儘快達成國會規定的355艘艦艇的目標。」凱恩強調。
在聽證會的另一個環節中,凱恩與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參議員泰德‧巴德(Ted Budd)討論了美國現役戰鬥機的狀況以及為汰換老舊機型而推動的第六代戰機研發計劃。
凱恩曾於2001年9月11日駕駛F-16戰機,執行國土防衛空中巡邏任務。他強調,在逐步淘汰以國土防衛為主的老舊戰機時,美軍應審慎評估戰力空窗可能造成的影響。
他指出,在全面部署第六代戰機之前,美軍仍須持續仰賴現有的第四代與第五代戰機。
隨著美國與中共等「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之間的戰略對抗日益加劇,巴德與凱恩也討論了特種作戰部隊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凱恩表示,他相信特種作戰部隊能在戰略層面對中方軍事決策者形成壓力與挑戰。若他的提名獲得確認,他將與印太司令部及特種作戰司令部的領導人協商,評估如何強化特種作戰能力,並調整其戰備,以因應印太地區可能爆發的「勢均力敵的衝突」。
不過,凱恩並未具體說明他偏好的投資方向,僅表示他將與現任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陸軍上將布萊恩‧芬頓(Bryan Fenton)進一步磋商。
原文「4 Takeaways From Confirmation Hearing for Trump’s Joint Chiefs Nominee」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李天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