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02日訊】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將全面推行對等關稅政策,並將其稱為美國的「自由日」(Liberation Day)。這一政策旨在通過對全球貿易夥伴徵收與美國出口商品所面臨稅率相同的進口關稅,以重塑美國經濟格局,減少貿易逆差,振興美國製造業。
川普的理想是恢復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美國經濟崛起的「黃金時代」。川普的支持者認為,這將讓美國重新掌握經濟主動權,重現昔日榮光。
歷史背景:關稅與美國「黃金時代」
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常被其支持者與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美國經濟繁榮期掛鉤。那是一個美國從農業經濟轉型為工業強國的關鍵階段,關稅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從1861年的《莫里爾關稅法》到1890年的《麥金萊關稅法》,美國對進口商品徵收高達40%~50%的關稅,這種高關稅貿易保護政策不僅保護了幼稚產業(如鋼鐵、紡織品),也催生了美國國內原本沒有的產業,對於美國對抗英國等老牌工業國的競爭起到關鍵作用。
到1900年,美國已經從1860年代以畜牧和種植棉花為主、只有少數工業化的落後國家,躍升為科技與製造業大國,超越英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這一時期被稱為美國的「黃金時代」。
這一時期的成功並非關稅單一作用的結果。美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大量移民勞動力(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美國接納約2500萬移民)、技術進步(如鐵路和電力的普及),以及廣闊的國內市場,都是關鍵因素。
此外,當時全球化程度低,國際貿易僅占美國GDP的5%~7%,關稅對國內物價影響有限,且聯邦政府開支極小,主要依賴關稅收入。1890年聯邦政府支出僅占GDP約3%,關稅占聯邦收入的90%以上。
今日美國的經濟與政治現實與19世紀末截然不同。當前全球化深度整合、美國的產業結構以服務業和高科技為主導、聯邦政府機構龐大,政府支出占GDP超過20%。
川普將「黃金時代」作為政策標竿,試圖通過對等關稅重現當年的經濟自給與工業主導,這既需要對美國當前的產業結構進行深度重構,也需要削減聯邦政府機構,重回小政府時代。無論是經濟結構還是政治體系,被外界視為是美國建國以來百年未有的大變局。
政策目標:川普對等關稅意欲何為?
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以「公平貿易」為核心,針對那些對美國商品徵收高關稅或設置非關稅壁壘的國家,實施對等報復。其具體目標包括:
減少貿易逆差:2023年,美國商品貿易逆差超1萬億美元,川普認為這是美國在全球化中「吃虧」的體現。對等關稅旨在通過提高進口成本,壓低進口量,縮小貿易逆差。
製造業回流:通過增加進口商品價格,激勵企業將生產遷回美國,重振「鐵鏽地帶」(如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密歇根州)的工業基礎,創造就業機會。
增加財政收入:川普多次宣稱關稅將帶來「上萬億美元」收入,用於減稅或補貼(如兒童保育),重現19世紀關稅支撐國庫的模式。
美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表示,僅汽車關稅每年就可能為美國帶來1,000億美元的稅收,其餘商品則可再貢獻6,000億美元,預估10年內累積稅收達6萬億美元。
經濟主權與談判籌碼:對等關稅被視為重塑全球貿易規則的工具,迫使貿易夥伴降低對美壁壘,恢復美國經濟主導地位。
川普重塑「黃金時代」面臨的挑戰
川普通過對等關稅重塑「黃金時代」至少面臨三大挑戰:關稅可能造成美國通貨膨脹的加劇、全球關稅戰可能引發的經濟衰退,及重振美國製造業如何克服人力成本高昂的障礙。
關稅會加劇美國當今的通脹形勢嗎?
川普關稅政策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目標是讓製造業回流美國,而製造業回流、供應鏈的調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期內供給短缺可能會加劇價格壓力。上個月,美國通脹已從2022年9.1%的峰值降至約3%,但仍高於美聯儲2%目標。供應鏈瓶頸雖緩解,能源和食品價格仍不穩定,美國通脹正處於一個敏感期,而對等關稅可能成為通脹的新擾動。
經濟學家對關稅的通脹效應已有初步估算,根據不同機構的研究,美國關稅每提高10%,影響短期通脹上升約0.4~1個百分點。如果平均稅率升至25%,CPI可能增加1~2.5個百分點,通脹率或從當前3%升至4%~5.5%。這意味著,即使溫和的1%~2%上漲,也可能將通脹推回接近2022年的高位(6%~9%),引發經濟與政治壓力。
對於關稅和通脹的關係,市場也有不同觀點,認為關稅不會引發通脹,通脹是由貨幣超發導致的,如果關稅能讓製造業回流,讓美國贏得更多投資,那麼,美國就業充分,經濟繁榮,物品供應充足,即使有通脹,也會符合美聯儲2.0%的溫和通脹水平,屬於經濟增長中的正向效應。
「對等關稅」會引發全球經濟衰退嗎?
川普的反對者們還拿出歷史教訓如1929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認為川普的關稅可能引發全球關稅戰,導致貿易萎縮,加劇經濟衰退。
1929年美國通過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對2萬多種進口商品加徵平均40%的關稅,試圖保護陷入大蕭條的國內經濟。結果引發全球貿易戰,歐洲各國採取報復措施,提高美國商品的進口關稅,導致全球貿易萎縮(1930至1933年全球貿易減少約66%)。關稅提高後,美國出口大幅下降,失業率攀升,進一步加劇了大蕭條。同時,國際市場對美國投資減少,資本流動受阻,加速了經濟的崩潰。
反對者擔心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重蹈1929年的覆轍,導致類似的全球貿易戰,進一步拖累全球經濟。
但川普的支持者認為,1920年代末美國面臨的是全球經濟危機,而當今時代全球經濟依然緩慢增長,並未陷入危機。2025年全球經濟預計緩慢復甦(3.2%),美國GDP增長或達2.5%~3%,遠非1929年的崩潰前夜。對等關稅可能僅僅是短期擾動,不至於引發衰退。
此外,貿易戰的最終目的是促使對手讓步,如果美國通過關稅施壓,迫使其它國家降低對美貿易壁壘,那麼關稅的負面影響可能被抵銷。美國仍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占全球進口約15%),對等關稅可能迫使貿易夥伴妥協(如降低對美關稅),避免全面貿易戰。
支持者認為,川普實施對等關稅重新調整國際貿易不但不會重蹈1929年的覆轍,反而會逆轉全球貿易體系中美國一直吃虧的勢頭,讓財富重新回流美國,給美國國內帶來更繁榮的經濟局面。
美國勞工成本高昂 製造業如何重振?
美國勞工成本的高昂一直是美國製造業回流的最大障礙,也是外界對川普關稅執行效果的最大質疑之一。
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數據,2023年美國製造業平均小時工資約為25美元(含福利則約為35美元),遠高於許多製造業大國。例如,中國製造業小時工資約6美元,越南約2美元,墨西哥約3、4美元。
這種差距使得美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如紡織、電子組裝)缺乏競爭力。即使在技術密集型製造業(如汽車、機械),美國工資仍高於德國(約20美元/小時)和日本(約15美元/小時),這削弱了美國製造業的成本優勢。
此外,美國還面臨勞動力短缺與老齡化的問題。2023年,美國製造業約有50萬個崗位空缺,部分原因是勞動力老齡化(平均年齡超45歲)與年輕人不願從事藍領工作。培訓新工人需時間和高成本,進一步推高實際勞工支出。
與此同時,低失業率意味著企業需支付更高工資吸引工人,勞工成本呈上升趨勢。
美國工會力量與勞動法規也是美國製造業的不利因素。美國工會(如汽車工人聯合會UAW)推動工資增長和福利保障,增加了企業負擔。例如,2023年UAW罷工後,底特律三大車企工資上漲約25%。此外,勞動法規(如加班費、最低工資)也抬高了運營成本。
對等關稅能否重塑「黃金時代?」
從第一個任期開始,川普政府已經在採取以下更全面的配套措施,讓製造業真正實現復興。
1. 自動化與技術升級:利用人工智能、機器人和先進製造技術,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對高成本勞動力的依賴。
2. 勞動力培訓與產業政策:加強職業教育,推動與企業合作的技能培訓計劃,讓更多美國人掌握高技能製造業崗位所需的技術,以填補勞動力缺口。
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無疑是美國經濟政策的一次重大調整,目標是重塑製造業、縮小貿易逆差,並恢復美國的經濟主導地位。然而,與19世紀的「黃金時代」相比,今天的全球經濟已發生巨大變化。
關稅政策可能在短期內提升政府財政收入,並迫使貿易夥伴做出讓步,但其副作用(如通脹壓力、貿易報復)也不容忽視。此外,製造業復興的核心問題——勞工成本和產業結構——並不能單靠關稅解決,而需要更廣泛的產業政策和經濟改革。
對等關稅是否能重塑美國經濟,還要看川普政府如何平衡短期政治目標與長期產業轉型的現實挑戰。
如果美國能結合稅收優惠、自動化技術、教育改革和供應鏈調整等綜合治理手段,或許能夠在21世紀打造一個新的製造業黃金時代。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