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寧海鐘、駱亞報導)在美國川普(特朗普)政府開徵「對等關稅」後,中國港口貨物吞吐量驟減。昨天(4月15日)在廣州開幕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亦充滿悲觀氣氛。專家表示,廣交會落寞,事關中共出口話語權被凍結,而港口貨運現狀如同出口鏈實體「呼吸停止」。
在經過兩輪針鋒相對的報復性關稅後,迄今為止,美國對中國進口的大部分商品徵收145%的關稅,而中國對美國進口的大部分商品徵收125%的關稅。
廣交會落寞 專家:中共出口話語權被凍結
在中美關稅戰陰影下,第137屆廣交會4月15日開幕,分為三期,將持續到5月5日。
大紀元昨天報導,中國業界瀰漫著一種悲觀情緒,擔憂出口展會變成內銷展會。不少商家表示,參展是為了刷存在感,對開發新客戶並不報多大希望,全看「運氣」。
一名福建做傢俱行業的商家告訴大紀元記者,這幾年經濟不好,上個月在深圳的傢俱展已經很慘澹了。他們是傳統外銷模式,做歐美市場,現在外貿業務受到了很大衝擊,他已經做好準備在第二期「坐五天冷板凳」。
另據路透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本月初宣布,對中國商品全面加徵145%關稅後,很多中國廠商在展會上都說,美國訂單不是被推遲,就是直接取消。有企業甚至形容,美國市場「凍結了」,「這關乎企業的存亡,因為我們60%~70%的業務都是與美國客戶合作。」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銷售市場,每年從中國購買超過4,000億美元的商品,沒有其它國家能望其項背。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表示,廣交會現在非常冷清,說明中國出口商品交易的話語權被凍結了。因為廣交會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出口展現的一個平台,這也是中國加入WTO之後發展非常迅速的地方。不過廣交會現在基本上變成了只有非美國、非歐洲的一些亞非拉國家參展者尋找活路的地方。
「過去出口定價方由中國來決定,中國具有世界工廠的地位,現在變成了買方市場。歐美是最大的一個採購商,成為全球出口商品最終話語權的制定人。」
黃大衛表示,廣交會的落寞,象徵中國經濟的預期轉向悲觀,代表業界對未來經濟的信任度和預想的落空。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對大紀元表示,這幾年中國一直搞低價傾銷,已引起世界各國反感,在美國這個市場崩了之後,中國巨量的商品會賣到哪個國家去?大家都很緊張,都在嚴防死守,所以廣交會也沒有多大空間了。
港口貨運受重創 分析:中國出口鏈實體「呼吸停止」
同在4月15日,中共交通運輸部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7日至13日,中國各港口貨物吞吐量較前一週下降9.7%,至2.44億噸,遠高於川普首次宣布對等關稅計劃前一週0.88%的降幅。並且,集裝箱吞吐量下降6.1%,逆轉一週前1.9%的增幅。
《華爾街日報》報導認為,上述數據說明中國港口的活動已大幅走軟,並暗示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發動的關稅戰,已經重創了中國的對美出口。
據財新網報導,早在4月10日,上海洋山和外高橋兩大港區幾乎已看不到前往美國的貨輪。而在幾天前,這些碼頭仍然裝卸繁忙,許多集裝箱船從美方火速趕來,力爭在新關稅實施前完成裝運。據現場中遠海控工作人員稱,未能趕上最後一班船期的集裝箱目前堆積在堆場中,不少貨主正在辦理退關手續。
黃大衛對大紀元表示,港口吞吐量的銳減,如同中國出口鏈的實體的「呼吸停止」,資本和貨物相向的流動已經產生了斷鏈,這並非單純的物流調整。美國的關稅迫使中國出口規模減少,從高附加值、高利潤的歐美市場撤出,變成了以亞非拉國家為主,而亞非拉國家消費力有限。中國的轉口貿易也受到限制。
「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大不如以前,港口的物流停止,工廠減產,就業緊縮,整個消費又降級,對內經濟的活動現在快速的凍結。」他說。
王赫對大紀元表示,中國對美貿易出口數千億,占整個中國出口量的大概七分之一,現在貨根本就發不出去,這是自尼克松訪華(1972年)以來從來沒有的情況。「就算1989年六四之後西方對中共進行制裁,當時中美之間的貿易還沒有這個狀況。」
王赫表示,中國對美還有間接出口。「現在川普的對等關稅其實就在逼各國表態,你是跟美國站在一起還是跟中共站在一起,如果中共利用你作為第三方轉口賣到美國,我連你一起進行關稅制裁,所以中共對美的間接貿易也會受到沉重的打擊。」
王赫表示,中共和美國打關稅戰,有兩個幻想,一個是幻想美國內亂,結果沒有亂,第二個幻想是川普的全球最高關稅,會令各國都來反美,結果全球70多個國家都和美國談判,就剩下中共對美國對抗。所以它這兩個幻想都破滅了。關稅戰再繼續打下去,對中國經濟的打擊,遠遠大於對美國經濟的打擊。
責任編輯:李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