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一架烏克蘭空軍的F-16戰鬥機在前線執行任務時不幸被擊落,飛行員帕維爾‧伊萬諾夫當場犧牲。本期視頻將為您詳細還原這起事件的全過程:從戰鬥機如何通過AN/ALQ-131電子戰吊艙成功干擾兩枚導彈,到最終被S-400系統的40N6E主動雷達導彈命中。
4月12日,澤連斯基宣布,烏克蘭空軍一架F-16戰鬥機不幸被俄羅斯擊落,飛行員當場犧牲,年僅26歲。這名飛行員名叫帕維爾‧伊萬諾夫,看起來相當年輕。此前,他駕駛過蘇-25戰機,之後又接受了F-16的訓練,過去幾個月一直駕駛F-16保衛烏克蘭天空。
F-16戰鬥機是如何被擊落的
烏克蘭官方並沒有給出這架F-16戰鬥機是如何被擊落的,網上有消息指出,這架F-16戰鬥機是被俄羅斯的S-400防空系統擊落的。這則消息來自於俄語的「電訊」(Telegram)頻道。俄羅斯人表示,他們向這架戰鬥機發射了三枚防空導彈,第三枚導彈命中敵機,在上午11:45,烏克蘭F-16戰鬥機被摧毀。
根據他們的描述,俄羅斯在偵察到F-16戰鬥機之後,同一時間由兩台防空系統發射兩枚防空導彈,不久之後,第三台發射車再發射了第三枚導彈。烏克蘭的F-16戰鬥機因為出色的電戰性能和機動性能成功地躲過了前兩枚導彈。
特別是,面對前兩枚來襲導彈,F-16戰鬥機啟動了AN/ALQ-131電子戰吊艙,通過電子干擾導致前兩枚半主動制導的防空導彈喪失目標,並沒有命中F-16。不過,俄羅斯發射的第三枚導彈是主動雷達制導,穩定性和抗電子干擾能力更好,最終成功命中F-16戰鬥機。
我相信很多朋友看了這個描述,第一個反應是:烏克蘭的F-16戰鬥機是如何躲過前兩枚導彈的?
俄羅斯在前線主要有兩種防空系統,分別是S-300和S-400。S-300有多個型號,一套系統可以搭配不同的雷達,有的負責遠程預警,有的負責火控,有的負責偵察。而且還有不同的發射車,發射車內可以裝備不同種類的防空導彈,這些防空導彈短的射程為50公里,長的能達到200公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
我們今天暫且不談它的雷達,主要談它的導彈。
S-300使用的主要導彈有兩個型號,一個叫5V55,一個叫48N6。5V55有多個型號,最早於1978年服役,射程為50公里。而最新版本的5V55U射程能夠達到150公里,在1992年服役,這款導彈使用的是半主動雷達制導。
什麼是半主動雷達制導呢?導彈本身不發射雷達波,雷達波是由地面的雷達車發射的,這些雷達波照射到敵方戰鬥機後,經過反射被導彈捕捉到,從而確定飛機的位置。也就是說,在導彈飛行的全過程中,地面雷達車要不停照射敵方目標,才能保證正確引導。但這就存在一個問題。
首先地面雷達車發射了的大功率雷達波,一定會被美國的F-16戰鬥機所偵測到,它知道自己被鎖定了,就可以啟動自己的吊艙進行電子干擾。在很多公開出來的F-16戰鬥機的視頻中,都可以看到其攜帶了AN/ALQ-131電子戰吊艙,它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電子戰吊艙,全球總共部署了1600多個。
ALQ-131分為多個可替換的模塊,包括發射機、接收器、處理器等等,可根據不同的任務進行配置和升級。而且它的干擾頻段覆蓋多個波段,能夠對抗各種雷達的威脅。
它的干擾方式多種多樣:第一種叫做噪聲干擾,說白了就是增加你探測的誤差,使得你無法精確定位目標位置。第二種叫做欺騙干擾,什麼意思呢?就是通過發出相同頻率但具有欺騙性質的電磁波,告訴敵方雷達目標在錯誤的位置,或者製造一個虛假的目標。1994年黃海電子戰時,在美國電戰機的干擾下,中共的雷達屏幕上就顯示了多個虛假目標。
第三種叫做滯後干擾,說白了就是打一個時間差,讓你現在看到我的位置,其實是我過去的位置,這樣就在空間上給戰鬥機帶來了更多的安全距離。
目前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推出了最新版本,叫做AN/ALQ-131V,大幅提升了其性能,不僅與現代有源相控陣雷達兼容,平均故障間隔時間增加了三倍,並應用了最佳干擾或者非方向性干擾技術。不過烏克蘭使用的應該不是最新版本,而是老版本的AN/ALQ-131。
AN/ALQ-131是美國在1970年代開發的一款電子戰吊艙。雖然該系統經過多次升級,但其技術已不再屬於當前最先進行列。目前美國較為先進的電子戰吊艙包括AN/ALQ-249,該吊艙專為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設計;另一個是EPAWSS,專為F-15系列戰鬥機打造的電子戰系統。
此外,美國還有AN/ALQ-211,既可用於F-16戰鬥機,也可集成到CV-22「魚鷹」和NH-90直升機上。
這些新一代電子戰吊艙在干擾能力、頻譜管理上,已經遠遠超過了老式的AN/ALQ-131。不過很可惜,目前的烏克蘭仍然無法使用美國最新的電子戰技術。
通過這次實戰,可以看得出來,AN/ALQ-131對於半主動雷達制導的導彈擁有非常強的干擾效果。我們繼續來看這張導彈列表,S-300使用的另外一款導彈叫做48N6,其最大射程能達到200公里,使用的制導模式叫TVM,英文叫做Track-Via-Missile,導彈中繼制導。它其實是結合了指令制導和半主動雷達制導。
它的整個工作過程是這樣的:由地面的雷達發射雷達波,照射敵方戰鬥機,經過反射被導彈上的接收器接收。這個時候導彈不處理信號,而是將信號實時傳回給地面的控制站,由地面控制站進行目標跟蹤,並進行計算,再將指令重新發回給導彈。這種制導方式依然會受到美國電子戰吊艙的強烈干擾,沒有命中目標也就不奇怪了。
那麼第三枚導彈是哪裡來的呢?S-300不能發射的導彈,S-400可以發射。這款導彈名字叫做40N6E。
40N6E導彈是俄羅斯專門為S-400防空系統所研發的,它的射程達到驚人的400公里。而它的制導模式也和S-300的其它導彈完全不一樣,它採用的是中段慣性制導 + 數據鏈指令修正,末端則是主動雷達制導。
400公里的射程其實非常長,在飛行中段時,它通過接收後方控制中心傳回來的數據鏈來進行軌跡修正。而到了飛行的末端,則打開自身攜帶的雷達,導彈自己會進行探測、鎖定目標,並進行末端的精確制導,從而提高自身的命中精度和抗干擾能力。這款導彈目前只S-400系統能夠發射,而我們前面提到的幾款S-300發射的導彈,它們既可以由S-300發射,也可以由S-400系統發射。
F-16戰鬥機飛行員未能生還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事故中F-16戰鬥機飛行員未能生還。這有兩種可能推測:一種是導彈命中時,對戰鬥機造成了比較大的傷害,飛行員沒有辦法安全彈射。但是S-400發射的40N6E導彈是使用的破片殺傷,就是說導彈在目標附近爆炸,利用破片去殺傷敵方戰鬥機,這種方式保證了一定誤差,但是摧毀力有限,不足以完全摧毀戰鬥機。
那麼第二種可能,就是F-16戰鬥機本身飛行高度就比較低。特別是被敵方雷達鎖定之後,F-16戰鬥機一定會立刻降低高度,並進行不斷機動,試圖擺脫來襲導彈。因為飛行高度較低,命中之後沒有多少逃生的時間和空間,就算來得及彈射出艙,也沒有足夠的安全高度來打開降落傘。
我認為,第二種可能性較大。我們來看一下F-16戰鬥機在過去一年以來在烏克蘭作戰模式。烏克蘭使用的F-16戰鬥機,是北歐國家,比如說荷蘭、丹麥、比利時退役的老式F-16戰鬥機,它們在90年代經過了中期性能提升,雷達航電系統獲得一定提升,但和目前台灣使用的F-16V戰鬥機完全不是一個檔次。F-16V更換了數字化座艙,擁有相控陣雷達,所有這些東西,烏克蘭的F-16統統都沒有,它的正式編號叫做F-16AM或者是BM。
這些F-16戰鬥機之後,雖然比烏克蘭空軍自己的米格-29、蘇-27要好了太多,但烏克蘭也知道,面對俄羅斯的防空系統和空軍,仍然沒有足夠的優勢。所以烏克蘭空軍並沒有將F-16戰鬥機投入到空對空作戰中。
烏克蘭F-16戰鬥機主要有兩個任務
目前烏克蘭F-16戰鬥機主要有兩個任務:一是在俄羅斯發動大規模空襲時升空作戰,使用自己的雷達探測敵方來襲導彈和無人機,並進行攔截。
第二個任務,是對前線進行火力支援。F-16戰鬥機可以攜帶美國生產的SDB,也就是小直徑炸彈,或者是JDAM(GBU)精確制導炸彈。從去年年底開始,烏克蘭就不斷使用F-16戰鬥機,或者自己改裝的蘇-24戰鬥機對前線提供火力支援。
但是F-16戰鬥機執行這類任務時有幾個很明顯的特徵:第一,都會攜帶AN/ALQ-131電子戰吊艙。烏克蘭也知道,這款電子戰吊艙能夠極大地增強戰鬥機的安全性和生存能力。第二,就是戰鬥機在突防過程中都是低空飛行,一般也就在地面上幾十米的高度。主要是為了躲避俄羅斯雷達的偵測,只有在快接近目標時,戰鬥機才突然爬升高度,釋放炸彈,然後降低高度,迅速脫離戰場,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保證戰鬥機的安全。
了解了烏克蘭戰鬥機的作戰規律之後,我們就能大致推測出整個F-16戰鬥機事故的前因後果。俄羅斯在烏東前線的某一地區加大了地面進攻。當俄羅斯地面進攻時,這就意味著烏克蘭空軍一定要提供火力支援,俄羅斯就在相關區域布下多套防空系統。從導彈的射程來說,這多套防空系統距離可能在百公里左右甚至更近。
當F-16戰鬥機在前線執行火力支援任務時,突然爬升高度,被俄羅斯的防空雷達捕捉到,俄羅斯總共發射了三枚導彈對烏克蘭F-16戰鬥機進行攔截,前兩枚是使用主動雷達制導的,射程較短的5V55或者是48N6型導彈。
導彈發射後,烏克蘭F-16戰鬥機雷達器報警,戰鬥機飛行員進行緊急規避,並啟動AN/ALQ-131電子戰吊艙進行電子干擾,成功使得F-16戰鬥機擺脫了俄羅斯的防空導彈。俄羅斯的S-400系統緊接著又發射了第三枚導彈,這是主動雷達制導的40N6E。它的速度更快,抗干擾能力更強,最終將F-16戰鬥機擊落。
這應該就是F-16戰鬥機被擊落的全過程。
總結:幾點非常有用的信息
通過這個戰場的案例,我們可以得到幾點非常有用的信息:第一,美國的AN/ALQ-131電子戰吊艙在面對俄羅斯S-300的半主動雷達制導防空導彈時相當有效,幫助F-16戰鬥機躲過了前兩枚導彈的攔截。不過,S-400的主動雷達導引頭抗干擾能力更強,最終成功命中目標。
第二,F-16戰鬥機並不是隱身戰鬥機,而且烏克蘭拿到的F-16戰鬥機也是北歐各國退役下來的F-16AM型號。在俄烏戰場上,恐怕是沒有辦法正面對抗S-400防空系統。這也可以解釋,烏克蘭在獲得F-16戰鬥機之後,並沒有將其大規模投入到前線制空作戰中,也是因為烏克蘭空軍清楚F-16戰鬥機的能力有限。其實,寄希望F-16戰鬥機的到來就能完全扭轉戰場局勢,是不切實際的。
我們今天簡單地和大家分析了一下這次F-16戰鬥機被擊落的前因後果,其中不少環節是我個人推測。
各位觀眾朋友們,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歡迎留言分享給大家。
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MilitaryIntelligence999/featured
訂閱GJW頻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channel/1eiqjdnq7go7Rbr3gcLeMtv0n13p0c
訂閱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ansuoshifen/
捐款網址:https://donorbox.org/tssf
責任編輯: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