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中關稅戰升級的三重路徑

人氣 203

【大紀元2025年04月13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李新宇新聞分析)4月11日,中共宣布對美國商品加徵125%關稅,作為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145%關稅(包含20%針對芬太尼的專項關稅)的回應。中共在聲明中明確表示,125%是其關稅報復的最高稅率,美國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若美方繼續提高關稅,中方將不再跟隨。

這標誌著關稅戰的第一個階段已經終結。接下來,美國對中共的壓力很可能沿著三條主線升級:第一是貿易戰深化,可能進一步禁止雙邊商品交流;第二是金融戰擴展,包括凍結資產、讓中概股退市、切斷SWIFT金融系統連接;第三是科技戰升級,以芯片封鎖和高科技脫鉤壓制中共的戰略能力發展。

這也意味著美中經濟對抗可能從三個領域的逐步深化而向更廣泛的地緣政治衝突演化,甚至引發軍事熱戰。

貿易戰深化:從高關稅走向出口禁令

貿易戰深化不僅是指現有關稅的繼續加碼,還可能演變成更具毀滅性的「去貿易化」措施。貿易戰深化的終極形態,就是美中之間走向貿易脫鉤,從高關稅走向出口禁令、從市場限制走向雙邊禁運,一旦走到這一步,意味著雙邊商品流通基本中斷,雙方商品不只是「貴了」而是「沒了」。

美中之間會不會走向貿易脫鉤?這將視美中之間如何定義雙方的關係,是生意夥伴之間的貿易衝突,還是敵對國家之間的戰略衝突。從目前的情況來觀察,美中之間正在從生意夥伴之間的貿易衝突走向敵對國家之間的戰略衝突。

所以,隨著貿易戰加劇,美中在特定領域的貿易脫鉤將會進一步擴大。比如美國可以從施加高關稅而直接禁止從中國進口電動車、電池、光伏元件、藥品原料、鋼鋁材等關鍵領域產品。同時,實施出口管制和許可制度,禁止或限制某類美國商品出口到中國,如用於軍民融合、監控和中共國企的相關設備。

如果美中之間進一步加深敵意,一旦中共像伊朗那樣被美國列為敵對國家,那麼很多美國企業在法律上將被禁止與中國發生任何貿易行為,屆時美中之間將會演變為全面的貿易脫鉤。

金融戰擴展:從「中概股」退市到SWIFT下線

隨著美中貿易戰的繼續升級,金融戰將成為下一個經濟戰爭領域,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股票(中概股)可能成為首先被打擊的對象。

4月9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已經表示,隨著美中貿易戰升級,如果北京不退讓,美國不排除將中國股票從美國交易所摘牌的可能性。截至目前,共有286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交易所上市,市值達1.1萬億美元。

如果這些中資企業被迫退市,將帶來嚴重後果。首先是企業的海外融資管道將被切斷,以後只能依賴國內或香港市場融資,其全球擴張和海外收購計劃將被迫終止。其次是將影響這些企業在全球吸納人才的計劃。第三是由於投資者信心下降,企業估值可能縮水,將影響其市場表現。

除了將中國企業從美國資本市場中剔除外,美國還可以對中共實施一系列更嚴厲的金融制裁手段,包括凍結中國企業及中共權貴在美資產,切斷中共獲取美元的能力,禁止全球金融機構與中共有關實體的交易,以及制裁中共金融體系包括中共央行和國有大銀行等核心機構。

而對銀行系統的制裁屬於系統性打擊,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切斷中國金融系統對SWIFT的接入許可權。SWIFT是全球銀行間的跨境支付資訊傳輸網路,一旦被切斷,中國企業將難以進行美元、歐元等國際結算,這會導致嚴重的金融孤立和外貿癱瘓。

更重要的是,如果發生這種局面,將不僅僅是經濟影響,更是一種政治信號,意味著美中衝突的擴大化,從經濟領域的激烈對抗正在走向政治領域的全面對抗。

科技戰升級:全面封鎖中共關鍵技術發展路徑

科技戰一直是美國對中共戰略圍堵的核心戰線之一。在過去數年中,美國政府已經對中共發動了系統性的科技封鎖,包括禁止向中國出口用於7納米以下芯片生產的光刻機(EUV)、EDA軟體、高端芯片製造設備等。隨著貿易戰和金融戰升級,科技封鎖會由「卡脖子」向「切命脈」演變,以徹底打斷中共通往高端科技強權的路徑。

這條路徑從美國限制對華出口高端芯片與設備開始,已逐步延伸到人工智慧(AI)、量子科技、5G通信、先進製造等領域。近期,美國已經限制AI芯片(如NVIDIA H100)對華出口,並嚴控高性能計算卡的銷售。未來科技戰的升級可能包括:切斷對中國的EDA軟體、光刻機、先進芯片的供應鏈;聯合盟國(如荷蘭、日本、韓國)形成全面技術封鎖網;限制在華研發中心、阻斷美企與中企的科研合作;圍繞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等新興領域建立「技術鐵幕」。

長遠看,科技封鎖不僅限制中共的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還直接影響其軍工、監控與網絡戰能力,是遏制中共擴張的關鍵一環。在這一領域的封鎖將直接打擊中共未來的國際競爭力,使其在未來的全球秩序中處於被動、防守、低技術的地位。

美中對抗正從貿易紛爭走向意識形態對抗

當前,美中關稅戰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一個系統性戰略博弈的外化表現。從加徵關稅到資本市場脫鉤,從技術封鎖到金融制裁,甚至不排除未來在台海或南海發生局部軍事衝突。這一切都指向一個更深層的現實:美中之間的衝突,本質上是兩種制度、兩種世界觀的意識形態的碰撞與對決。

美國所代表的是基於自由市場、民主制度與全球規範的國際秩序,而中共則堅持黨國極權體系、紅色權貴資本主義、技術極權與共產霸權擴張主義。在這一背景下,美中之間的對抗已逐漸失去管理衝突的空間,正不可逆地走向全面脫鉤與敵我對峙。

貿易戰、金融戰與科技戰,不過是這場衝突的三個經濟維度。未來如果衝突無法通過外交方式降溫,不排除最終走向地緣政治上的熱戰狀態,特別是在台海問題上的軍事擦槍走火。

在這種趨勢之下,對於世界各國來說,選邊站將成為越來越現實的命題;而對於中國人民而言,則面臨一個更深刻的抉擇:繼續被中共政權綁架,走向與世界脫節的孤島?還是拋棄共產邪惡主義,實現與傳統和文明的重新接軌?這場關稅戰,也許只是序幕,而真正的劇變,或許正在到來。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王赫:中共為何要與美打關稅戰?
關稅戰下中國產業慘況曝光 專家:恐釀民變
關稅戰中國「參戰紀念杯」熱賣後詭異下架
關稅戰下習將訪東南亞 專家:各國各有盤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