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耳鴞羽毛有螢光 或成識別個體新線索

人氣 48

【大紀元2025年04月13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吳瑞昌編譯報導)自然界中的一些礦石、植物與海底生物蘊含螢光物質,在特定紫外燈照射下會發出奇特的光芒。最近,美國的科學家發現一種貓頭鷹的羽毛也含有螢光成分,這一發現不僅幫助他們識別同種生物個體間的差異,還為未來研究同種生物差異性開闢了新的方向。

物種之間存的身體差異非常明顯,肉眼就能輕鬆辨別。不過,有許多同種生物之間的差異較小,需要借助標記、植入芯片和攝影等方法來區分個體差異。

在過往的研究中,人們發現,有些鳥類的羽毛藏有人類肉眼看不見紫外線反射特性,但對這些羽毛的紫外線敏感特性了解仍不足。這些鳥類羽毛中的螢光色素吸收紫外線,並隨即釋放人類肉眼可見的奇特光線。

美國賓州德雷塞爾大學(Drexel University)藝術與科學學院最新的研究表明,一種被稱為「長耳鴞」(Asio otus)的貓頭鷹的羽毛中含有螢光色素。只要透過紫外線光的照射,就能顯現出奇特光線,且同種不同個體的螢光模式也各異。這項研究於今年3月底發表在《威爾遜鳥類學雜誌》(The Wilson Journal of Ornithology)上。

自然界中,許多雄性鳥類會使用鮮豔的羽毛來吸引雌性,因此雄鳥比雌鳥更色彩鮮豔、漂亮。然而,這些色素的功能不一定僅限於求偶信號,還可能有更深層的意義。因此,科學家們想透過了解長耳鴞和其它鳥類的「隱藏」特徵,了解這些螢光的真實意義,包括分布位置、產生方式等。

該研究團隊於2020年春天在密西根上半島捕獲遷移中的長耳鴞,並藉由螢光計測量99隻長耳鴞羽毛中的螢光色素(卟啉)的變化。這款螢光計能檢測吸收紫外線後發出的螢光訊號。

在特殊儀器下,他們發現長耳鴞羽毛中的螢光色素主要分布於羽狀羽枝或翅膀下側,呈現「粉紅色」。而這些部位較少受到陽光的照射。這些螢光色素具有感光特性,暴露於陽光下時會出現降解,因此羽毛的螢光亮度(輝光)會隨羽毛老化而減弱。

實驗結果顯示,長耳鴞羽毛中螢光色素的濃度因年齡和性別而不同。成鳥和雌鳥的螢光色素濃度最高,雌性高於雄性。同時還發現雄性和小型雌性的螢光色素濃度與身體大小(體重)呈現高度正相關。不過,體型較大的雌性長耳鴞的體型與螢光色素濃度無關。因此,研究人員推斷羽毛中的螢光色素可能已達飽和狀態。

所以,羽毛中的螢光色素濃度有可能是年齡、性別或體型的通訊訊號,但這些螢光色素可能還有其它未知功能,如求偶或者保溫等。

研究人員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探索鳥類生物學中尚未充分研究的領域,以釐清鳥類羽毛的「可見色素」(如真黑素和褐黑素等)與「隱藏色素」(如螢光色素)之間的潛在關係,以及是否具有其它未知功能。

德雷塞爾大學生物多樣性、地球與環境科學系的博士生艾米麗·格里菲斯(Emily Griffith)對該校的新聞室說,「我們的研究表明,雌性長耳鴞的羽毛中的螢光色素濃度遠高於雄性。該結果挑戰了過去認為多數雄性鳥類更鮮豔的固有觀點。此外,這種特性並非簡單的二元對立,因為螢光色素濃度與這些貓頭鷹的體型、年齡和性別均有關聯。」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美國開發新儀器 可在5分鐘內檢測出H5N1病毒
新研究:高速公路或成鄰近社區的「社交屏障」
安卓系統降低開源程度 引發中國開發者擔憂
電動車遺留大量廢棄鋰電池 或成新污染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