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CSIA)週五(4月11日)發布通知表示,美國芯片公司若將製造外包,進口至中國時將可豁免報復性關稅。
由於芯片供應鏈高度專業且橫跨多國,業界一度無法確定中國將如何對進口芯片徵收關稅。
中共官方支持的「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週五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緊急通知指出:「集成電路無論已封裝或未封裝,進口報關時的原產地,應以『晶圓流片工廠』所在地為準進行申報。」
中國芯片產業信息平台「EETop」隨後發文指出(鏈接),該通知意味著對於高通(Qualcomm)與超微(AMD)等美國芯片設計公司來說,若將製造外包給台積電(TSMC),中國海關會將其芯片的原產地歸類為台灣。
這也表示,中企進口這些芯片時,將無需繳納中國對美國進口產品所課徵的報復性關稅。
EETop指出,相比之下,英特爾、德州儀器、ADI、安森美等在美國有自己的工廠的IDM廠家,芯片原產地將被認定為美國,可能被徵收84%以上的關稅。
近期,美中貿易戰升溫。美國總統川普4月9日宣布,將對中國商品加徵最高達145%的關稅。作為回應,中共財政部週五宣布,將美國商品關稅提高至125%。這場升級的美中關稅戰,已影響多個產業與全球供應鏈。
EETop的分析,是在北京宣布最新關稅之前發布的。
科技市場研究機構Omdia的半導體研究總監何輝(He Hui,音譯)告訴路透社:「CSIA的這份通知,有助於界定哪些美國芯片將會被徵稅。」
他補充說:「很明顯,有些在美國製造的芯片,即便在中國封裝,仍會被徵收關稅。」
目前,美中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已不限於芯片製造,更延伸至關稅認定、產地標準與供應鏈重組等多重層面。
中共放寬原產地認定,顯示其試圖透過政策降低關稅戰對本土企業的衝擊。但在全球產業鏈加速「去中化」、美方掌握更多談判籌碼的情勢下,這場貿易戰中,美方仍相對占有優勢。後續政策走向與企業布局,將成為觀察美中貿易戰與產業重組趨勢的重要指標。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