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報導)台灣極地超馬運動員陳彥博再度突破極限,成功挑戰617公里的「6633北極圈不休息長征賽」,並創下舉辦賽事至今,首位亞洲選手成功完賽的壯舉。他9日舉辦返國記者會,分享這次比賽的賽事紀綠短片影像與心路歷程。
在這場極端環境下進行的極地超級馬拉松比賽中,陳彥博在平均零下30度,歷經7天23小時19分鐘,除了成功征服617公里北極圈賽道,在所有參賽者中獲得第二名的佳績之外,並創下賽事舉辦18年至今,首位亞洲選手成功完賽紀錄。

陳彥博在比賽期間,不僅要克服北極嚴酷的低溫、強風與極端地形,還需長時間保持專注,一天僅有睡1-3小時。儘管身心俱疲,許多選手因為失溫開始不斷棄賽時,他依然憑藉驚人的意志力堅持到底,順利完賽。
環境惡劣,曾有棄賽的念頭
賽道環境極為惡劣,夜晚體感溫度一度降至零下42度,加上強風與暴風雪,讓挑戰更加艱鉅,陳彥博回憶說:「這次比賽的賽道環境比過往更加嚴峻,其實從第一天開始我就很恐懼,因為從小鎮移動到北極圈起跑點,在短短12小時,從零下-9度,到突然要適應零下30度的環境,真的非常痛苦。」
陳彥博說,他是唯一一位亞洲選手,也是最怕冷的,看他們有時只穿2件衣服,他卻要穿到3-4件才感覺暖,台灣沒有這樣的環境能夠訓練,所以僅能一邊比賽,一邊調整,一邊適應,不管是在心理上或是身體上。記得大約第四天夜晚,要繼續最遠單站120km的距離,當他穿越冰河時,所有裝備都結冰,氣溫凍到他不停發抖,僅停下來3分鐘補充食物,體溫馬上就下降,手指腳趾也凍到刺痛。
「我開始恐懼著跑起來讓自己提高體溫,花了1小時才讓手腳指回暖,腳步完全不敢停下來,我真的感到害怕。因為溫度極低,鞋底結凍變成沒有緩震效果,每一步踩著水泡及腰痛到每3km就要停下來休息,咬著牙繼續前進,看到許多選手因為失溫或疲勞造成精神混亂一個個退賽,我其實也甚至一度曾有放棄念頭,從身體上來說我沒事,但有一瞬間從精神上來說我感覺崩潰極限了……」

陳彥博說,他在半夜對著自己吼叫咒罵宣洩後,過了一段時間,他冷靜下來,嘗試再繼續一步,又一步,「我花了那麼多時間準備,以及可觀的費用,問自己是不是可以再堅持一下,再努力看看」,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在往前走一步,他不想就此放棄,同時,也很高興自己在最痛苦時,撐了下來,他知道在最艱難的時刻找到動力的想法至關重要。」
在出發前,陳彥博便已針對極地環境進行嚴格訓練。他提前抵達當地適應寒冷氣候,並學習如何搭建雪地避難所、生火、處理低溫下的生存問題。他表示:「這次的準備過程比以往更加縝密,因為617公里的長征,對體能、裝備和策略要求更高,我希望能用最好的狀態去迎接挑戰。」
每天消耗9,000卡路里,終點瘦了8公斤
由於比賽條件極為艱苦,氣溫持續在-30°C左右徘徊,選手稍有不注意就有被凍傷的危險,拖著25公斤的裝備,食物與水份有限,到終點時陳彥博瘦了8公斤。他說,「在這種極寒條件下,一切都很困難。他要做好食物、水、睡眠、生存、寒冷、衣服、衣服裝備濕度的管理。」

陳彥博表示,隨著公里數累積越來越遠,天數越來越多,卡洛里不斷燃燒,只能夠過行動糧來進食,巧克力、堅果、牛肉乾、還有一些軟糖,只是為了混合搭配,但吃進去的,絕對往往來不及補充消耗的,因為極度疲勞與睡眠不足,有時會吃不下。但他意識到在極端條件下,休息、恢復和進食有多重要,管理健康是一件極為重要的關鍵。
「後面幾天我越來越冷,不管想盡各種辦法都無法提高體溫,才知道肌肉與脂肪都被耗掉了,瘦了8公斤,免疫力也下降。」陳彥博說。
回台舉辦第12年公益講座,備戰下半年歐洲賽事
陳彥博表示,他一路走來受到許多人的支持與鼓勵,這次挑戰完成後,更加堅定未來持續挑戰極限的決心:「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我們對於冒險的領域,不管在觀念、技術、文化,都有很多要學習與探索的地方,也相信不受環境的限制,我們也能辦到。」

「從2008年挑戰至今,感受到成績依然能夠不斷突破,經驗也越來越豐富,我將朝向更遠距離、更極端的挑戰賽事邁進,這需要更多的準備與知識,冒險的意義,它讓我們遠離日常生活的舒適,進入未知的環境,在困難的時刻,堅強的心智和堅韌的心態,能夠將最大的挑戰轉化為成長的機會,並讓我們帶回在生活中。」他說。
陳彥博說,回台灣稍作休息後,他除了將會恢復訓練之外,並舉辦第12年的runfordream全台校園公益講座,目前已經分享了312所學校,影響許多青年學子,希望能將這份冒險逐夢精神傳遞給更多人,而下半年他預定9月將會前往參加歐洲250分站賽事。隨著返國記者會圓滿落幕,現場來了許多貴賓、粉絲、以及贊助商的支持,鼓勵更多人勇敢追夢,超越自己的不可能。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