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全球關稅既是談判槓桿也是戰略目標

重塑全球經濟體系 讓製造業回流美國 實現全球貿易去中共化

人氣 118

【大紀元2025年04月11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李新宇新聞分析)美國總統川普對所有國家實施10%基準關稅以及對部分國家實施更高對等關稅的政策全面生效。面對華爾街對經濟衰退概率的調升,川普政府毫不動搖,堅定推進其全球關稅戰略。國際聚焦的川普關稅政策,不僅是他的談判槓桿,更是他追求的政策目標本身

定義關稅 川普團隊的分歧

在川普團隊內部,關於關稅究竟是談判工具還是長期目標,一直存在分歧。

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是「關稅即目標」立場的代表人物。他主張長期關稅政策,意圖通過關稅修復支離破碎的國際貿易秩序。在4月7日發表於《金融時報》的專欄文章中,納瓦羅強調,美國將對等回應他國的高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這不是談判籌碼,而是對貿易逆差所引發的「國家緊急狀態」的必要回應。

納瓦羅指出,由世貿組織(WTO)主導的貿易規則已經崩壞,美國正面臨經濟衰退與國家安全的雙重威脅,而川普的關稅政策將通過恢復公平貿易,為美國及全球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主張通過談判與歐洲達成零關稅協議,顯示出他更傾向於將關稅視為臨時性的談判槓桿。對馬斯克而言,關稅的終極目的是促成「自由貿易,而不是成為長期制度」。

川普的億萬富翁支持者們對此問題也分為兩派。對沖基金經理比爾‧阿克曼(Bill Ackman)4月6日呼籲,應暫緩關稅90天,讓市場適應,並為談判創造機會,以避免陷入「經濟核冬天」。他擔心激進關稅會壓垮企業信心,引發市場崩潰。但另一位重量級支持者、美國最富有的銀行家安迪‧比爾(Andy Beal)則主張現在就是行動的最佳時機。

4月7日,比爾在接受MarketWatch專訪時明確指出,阿克曼錯了,我們不需要再來一次90天的暫停,不應再拖延,否則將錯失改革良機。

比爾承認,關稅會衝擊市場,但他認為這是唯一的出路,因為美國國會的程序太慢,而川普只有兩年時間來推動改革,所以必須通過關稅立即啟動結構性改革。

比爾表示,美國實體經濟已在萎縮,虛浮的增長依賴政府赤字支出,聯邦政府每年舉債約2萬億美元,美國無法長期承受龐大貿易與財政赤字,這些問題越早處理,痛苦越少。

四類關稅邏輯:目標與槓桿並用

目前,川普的關稅政策可分為四類,不同類型在目標性與槓桿性上有所區別:

1. 戰略目標型關稅:讓製造業回流

川普實施大規模關稅的一個核心目標是要促使製造業回流美國,如果說「關稅即目標」,則這個目標的指向就是讓製造業回流。凡是涉及讓製造業回流這個長期戰略而施加的關稅就不是談判槓桿,而是國家的根本戰略取向。

目前,在3月12日生效的25%鋼鋁關稅,取消了對所有國家的豁免,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歐盟國家、日本、韓國等此前享有豁免或配額待遇的國家,全部被納入25%的關稅範圍。這項鋼鋁關稅以恢復美國國內鋼鋁製造業的重新繁榮、鞏固美國的國防安全為長遠目標,所以它不是談判槓桿。

還有針對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加徵的25%關稅(分別於4月3日和5月3日生效,但是符合《美墨加貿易協議》的車輛可以豁免這項關稅),是為了讓汽車製造業回流美國,與美國國防安全密切相關,這項關稅也不是談判槓桿。

2. 安全領域槓桿型關稅:壓制非法輸美商品

與安全相關但是不涉及製造業回流的領域,關稅是槓桿而非目標本身。例如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徵收的芬太尼關稅,主要是為了迫使這些國家加強對非法藥品出口的管控,屬於可因配合度而取消的政策槓桿。

3. 一般貿易談判型關稅:10%基準稅率及部分對等關稅

在非國防安全和不涉及讓關鍵製造業回流美國的一般貿易領域,川普的關稅更多地表現為談判槓桿,是為了與美國貿易夥伴達成一個有利於公平貿易(消除壁壘、讓貿易收支平衡)的雙邊關稅協議。

目前,在對所有國家徵收的10%基準關稅以及部分稅率不太高的對等關稅,屬於促成雙邊公平貿易協議的典型談判工具,視談判進展可隨時調整。

4. 對等懲罰型關稅:目標與槓桿兼備

於4月9日開始生效的針對不同國家不同高稅率的對等關稅,例如對中國商品徵收104%對等關稅,對歐盟20%,對日本24%等。

這部分關稅涉及的貿易關係非常複雜,但是可以通過談判逐步降低稅率,是川普實現戰略目標與使用槓桿並行的策略體現。如川普4月7日所言:「美國的關稅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同時進行談判,因為美國也需要各國開放市場。」

川普關稅核心瞄準中共及其全球產業鏈

從政策重心看,川普全球關稅的實施對象可以分為三類國家:核心目標國、重要關聯國、外圍國家。

1. 核心目標國:中共國

4月10日白宮官員向英文大紀元記者確認,對中國加徵的總關稅已達145%(包括川普9日宣布的對華加徵的125%「對等」關稅,以及此前已實施的20%芬太尼關稅),這是川普戰略的核心。中共長期通過非關稅壁壘與補貼政策破壞全球市場秩序,同時是美國最大貿易逆差來源國。更重要的是,中共從來沒有認真考慮和美國建立公平合理的平衡貿易體系,反而一直試圖通過干涉美國選舉以及干預美國政策來維持這種不公平貿易。

川普關稅的本質,是要在全球範圍內減少商品供應鏈中的「含中量」,即含有中共參與的成分。這既需要針對中共施以高額關稅,同時也需要其它國家的配合,而對重要關聯國徵收對等關稅,就是以關稅為槓桿讓這些國家配合川普的這種全球戰略。

2. 重要關聯國:中轉與配合者

重要關聯國包括歐盟(對等關稅是20%)、日本(24%)、韓國(26%)、越南(46%)、印度(27%)、泰國(37%)、柬埔寨(49%)、緬甸(44%)、斯里蘭卡(44%)、老撾(48%)、孟加拉國(37%)、印度尼西亞(32%)、巴基斯坦(30%)、馬來西亞(24%)……這些國家的主要特徵是與中共的經濟高度綁定,要麼是與中共存在貿易逆差、同時與美國存在貿易順差,要麼就是充當中國產品輸出美國的中轉站,要麼就是幫助中共規避美國的科技制裁(如幫助中共獲得高端芯片)。

事實上,2024年,越南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約1235億美元,而對中共的逆差約828億美元。中國產品通過越南「洗產地」流入美國,這使越南成為川普對等關稅戰略打擊的重點之一。

現在,越南要降低或者取消46%的對等關稅,就需要採取措施,降低對中共的貿易逆差,同時平衡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還需要答應美國封堵中共的其它條件。這相當於讓越南在美國和中共之間必須做出不二選擇。

事實上,在川普重塑全球貿易體系的過程中,所有國家都需要在美國和中共之間做出選擇。

3. 外圍國家:補全體系漏洞

外圍國家是那些與中共經濟和政治聯繫不太強的國家,但這些國家因可能成為中共規避技術與貿易管制的通道,對這些國家徵收關稅是為封堵漏洞,確保體系完整。

關稅重塑世界秩序的雙重路徑

川普的關稅戰略清晰地展現出其「雙重屬性」——既是談判槓桿,又是戰略目標。關稅並非短期威嚇工具,而是川普用以重構全球經濟秩序的長期手段。尤其是在「製造業回流」、「貿易平衡」和「去中共化」的三重目標下,關稅已成為川普政府的國家安全與經濟獨立的核心支柱。

4月10日,中共宣布對美國加徵84%的報復關稅,而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此前也已經加徵到145%,美中貿易對抗正急速走向深層脫鉤,全球經濟板塊的劇烈震動不可避免。在重塑全球經濟體系上,川普的關稅指明了目標——製造業回流美國、實現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平衡,和去中共化。

面對這一歷史性轉折,世界各國正在面對必須在「川普式貿易體系」與「中共秩序」之間作出抉擇的考驗。

責任編輯:蕭強#

相關新聞
中共尋找歐洲市場 分析:歐盟不願接受傾銷
川普關稅逆轉 日韓台股市齊漲 中港疲弱
中共欲拉攏澳洲對抗美國 澳副總理拒絕
貿易戰加劇出口難度 中國通縮壓力持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