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加劇出口難度 中國通縮壓力持續存在

【大紀元2025年04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夏雨綜合報導)中國3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連續第二個月下降,而工廠出廠價格通縮加劇,原因是中共和美國硬打貿易戰,加劇人們對中國大量未售出口商品積壓,或導致國內價格進一步下跌的擔憂。

中共國家統計局週四(4月10日)公布數據顯示,上個月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1%。雖然降幅低於2月份的0.7%,但路透社民意調查結果預測價格持平。

路透社報導,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主管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通縮壓力上個月持續存在,而且幾乎肯定會在未來幾個季度加劇,因為中國企業將過剩產能出口的難度加大。」

3月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環比下降0.4%,高於預期的0.3%。2月份為下降0.2%。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2.5%,為四個月以來最低水平,降幅快於2月份的2.2%和預期的2.3%。

凱投宏觀的埃文斯-普里查德表示,鑒於近期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以及(川普關稅)即將對出口造成衝擊,PPI料將進一步下降,這將促使一些製造商降價。

3月份,扣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燃料價格的核心通脹率同比小幅上漲0.5%,扭轉了6月份0.1%的降幅。

不斷加劇的通貨緊縮,正在加劇北京長期以來的經濟困境。因國內需求低迷和工業產能過剩,導致企業為爭取訂單而展開激烈的價格戰。

中共發布疲軟數據也正值全球經濟動盪。週三,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暫停其它國家對等關稅的實施,但加碼對華關稅到125%,進一步衝擊中國出口。週二,川普政府還取消了對低於800美元小額包裹的最低關稅額度豁免,並將此前宣布的對中國小額包裹的關稅提高了兩倍,達到90%。

經濟學人智庫高級中國經濟學家許天辰對《南華早報》表示,美國對中國關稅如此之高,「實際上相當於對中國的貿易禁運,中國出口商將不得不在一個更小的市場上競爭」。

他認為,中國工業領域將感受到最明顯的價格下行壓力,如果再加上全球需求疲軟導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兩者會進一步加劇中國商品的價格下行壓力。

伴隨著美國市場的需求下降,中國生產商將面臨大量未售出庫存。因為他們只能嘗試把外貿貨傾銷到別的國家,而其它國家沒有美國這樣龐大的市場購買力,同樣也會給中國加重稅以及認定為反傾銷來保護本國的產業。從而,中國國內競爭會進一步加劇,並迫使企業降低價格。

法國外貿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Gary Ng)告訴《南華早報》說,「失去海外市場會給中國企業的利潤率帶來壓力,並加劇國內競爭。」

由於北京對美國關稅採取反制措施,預計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轉為負值,衝擊中國GDP增長。

花旗將2025年中國GDP增長預測4.7%下調至4.2%,原因是外部風險上升,且在近期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後,花旗認為美中達成協議可能性不大。

高盛週二發布報告說,由於中美關稅戰持續升級,對中國今年GDP增長4.5%的預測面臨下行風險。

凱投宏觀的埃文斯-普里查德表示:「儘管政策制定者已表示願意採取更多措施來支持國內需求,但大量財政支出仍用於擴大經濟的供給側,消費支持似乎不足以完全抵消出口疲軟影響。」

吳卓殷對《南早》表示,通貨緊縮風險可能仍會持續一到兩年。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被中共拘留兩年 美思明智五名中國員工獲釋
現「極限低消費」 中國為何難以擺脫通縮
分析:川普全球關稅是對中共「全面封鎖」
金價暴跌後再狂飆 創5年來最大日內漲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