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關係進入新局 美智庫探前景

人氣 208

【大紀元2025年04月01日訊】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3月27日晚間與紐約智庫「Network 20/20」合辦「變局中的臺美關係前景:美國是否需更新其對臺政策,臺灣又該如何因應?」座談會。與談者聚焦分析了當前國際局勢變化下的臺美關係發展前景,並就川普政府對臺政策的可能調整方向、臺灣應如何因應國際情勢變化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2025年3月27日,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李志強在論壇上致詞。
2025年3月27日,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李志強在論壇上致詞。(黃小堂/大紀元)
自左向右依序為:「外交關係協會」(CFR)研究員石可為、「全球台灣研究中心」執行長蕭良其、Strategy Risks執行長石宇(Isaac Stone Fish)。
自左向右依序為:「外交關係協會」(CFR)研究員石可為、「全球台灣研究中心」執行長蕭良其、Strategy Risks執行長石宇(Isaac Stone Fish)。(黃小堂/大紀元)

座談會由「戰略風險」顧問諮詢公司執行長石宇(Isaac Stone Fish)主持,華府「全球臺灣研究中心」執行長蕭良其及紐約「外交關係協會」亞洲事務研究員石可為(David Sacks)擔任與談人;中華民國邦交國駐聯合國常代及紐約外交使節團資深官員、智庫與學界人士、中外文媒體記者共近百人出席,現場互動及提問氣氛熱絡。

經文處處長李志強開場致詞時表示,賴清德總統最近提出的「全球民主半導體供應鏈夥伴關係倡議」,更展現臺美及與理念相近盟友共同打造更具韌性和多元化供應鏈的決心。

石可為表示,臺灣對亞洲權力平衡至關重要,倘臺灣淪陷,將使日本、南韓、澳洲及菲律賓等國,對其與美國同盟的永續性及對美國防衛承諾的可信度產生質疑。相較於拜登前政府著重將這時代定義為民主與威權主義間的競爭,致力於捍衛共享價值,川普基本上對這些概念並不關心,故臺灣需調整其公開立場,重新思考美國為何應關注臺灣。

蕭良其指出,《臺灣關係法》作為美國外交政策框架中獨特的立法,46年來為臺海和平穩定提供了持久的法律基礎,預期第二屆川普政府將延續此政策傳統,繼續履行向臺灣提供防禦性軍事物資及服務、支持其經濟文化發展、以及維護其國際參與空間的承諾。

自左向右依序為:「外交關係協會」(CFR)研究員石可為、「全球台灣研究中心」執行長蕭良其、Strategy Risks執行長石宇(Isaac Stone Fish)。(黃小堂/大紀元)
「變局中的臺美關係前景:美國是否需更新其對臺政策,臺灣又該如何因應?」座談會近百人出席,現場互動及提問氣氛熱絡。(紐約經文處提供)
座談會酒會現場。(紐約經文處提供)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休斯頓全僑113國慶晚宴圓滿落幕
奧斯汀僑界舉辦臺灣聯歡會共慶雙十
外界憂美對台立場 外交部:美重申對台安全承諾
俞大㵢:臺美關係 是美國的資產而不是負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