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查獲中國逃稅團伙 凍結7千萬歐元資產

人氣 903

【大紀元2025年03月08日訊】意大利金融警察3月6日(週四)查獲了一個由多名中國商人組成的犯罪企業,涉嫌偽造文件逃避關稅。警方凍結17名涉案嫌犯價值約7000萬歐元資產。此舉正值歐洲強化查緝中國進口商品逃稅行徑之際。

據中央社報導,意大利金融警察凍結嫌犯資金的行動是根據歐洲檢察署(European Public Prosecutor’s Office, EPPO)羅馬分部發動的調查,該案代號「巨龍」(Dragone)。

3月6日,意大利在羅馬與佛羅倫薩的金融警察,凍結了17名進口中國商品逃稅案嫌犯約7105萬歐元(約合7673萬美元)的資產,嫌犯從中國進口的逃稅商品包括衣服、皮包與配件等。17名嫌犯中有13人是中國裔,4名是意大利人。

調查指稱,由中國商人成立的犯罪企業,創建了一個由29家公司組成的網絡,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普拉托(Prato)、羅馬等地違法進口中國商品,逃避關稅與增值稅。

根據調查,這些中國商品會先從保加利亞、匈牙利、希臘等地「清關」(完成報關流程),再送到意大利的轉運中心。隨後這些貨物會在「虛構營運商」之間轉手,製造許多「不存在交易」的發票。

「今日羅馬」(Roma Today)報導,該犯罪集團的主要負責人是一對中國夫婦,他們通過眾多合法公司和專業人士,將中國製造商品引入意大利市場,並在歐盟其它成員國自由流通,完全規避增值稅。

歐洲檢察署3月3日發布的2024年度報告顯示,詐逃增值稅是歐盟財政損失的最大宗犯罪來源,占比53%。報告指出,詐逃增值稅的手法主要通過進口手機等電子產品,已形成系統性組織犯罪。

報告分析,除了謊報低價免關稅,中國網購品進口商也會通過謊報產品將轉送到其它歐盟國家,進而免交比利時增值稅,但實際卻流入黑市販售。

比利時《標準報》(De Standaard)報導,特穆(Temu)等中國電商成為逃稅溫床,據歐洲檢察署的年報,去年造成比利時6.11億歐元的財政損失。比利時列日機場是中國網購品主要轉運中心,平均每天有20萬個包裹來自中國。

歐洲檢察署指出,為了避免東窗事發,中國商人成立的逃稅企業通常只會存在2年,接下來就會創建新公司取而代之,以避免被追查。

責任編輯:張婷#

相關新聞
前FBI線人因逃稅和虛假指控拜登父子受賄被判刑
稅局發起新行動 嚴打逃稅房主 追討12億稅款
窩藏非法移民及逃稅300萬 賓州公司老闆認罪
歐盟因犯罪年損248億歐元 中國網購逃稅成大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