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尊重傳統 我們為什麼需要「正式」

人氣 318

【大紀元2025年03月07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Mike Donghia撰文/柳嵊濤編譯)隨著我看到的世界變得越來越不正式,我開始思考我們可能失去了什麼。那些曾經對我們有益的價值觀,隨著時間的推移,是否正在逐漸消失?

事實上,作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千禧一代成員,我已把非正式的風格練得爐火純青。即便是我寫作的風格,也比過去許多專欄作家的風格更加隨意。

並不是說我討厭我們的隨性文化。如果說實話,我其實也不願意完全回到過去的那種正式風格。

那麼,我為何要提及這個話題呢?

我有一個古早的觀念,那就是我們應該尊重我們的傳統。我愛我出生的國家和我所經歷的世界,我感激所有曾為此付出的人。我真心希望能保留過去的精華,並將其帶入未來,即使我們在創新以及創造新的事物。

我尊重過去的一種小方式是記住為何事情曾以某種方式進行,並為它們為何有效提供最好的論據。

我回顧過去,看到彼時的世界是那么正式,對此我甚至感到一絲懷念。這當中一定有值得借鑑的地方。

我的希望不是完全回到過去,而是創造一種現在可能還無法看到的美麗的混合體。將過去和現在相融合並搭配,是創造理想未來的最佳方式。

更正式的文化帶來的六大好處

何為正式?按照一種定義,它是依據慣例和禮儀行事。如今,日常生活早已遠離了這些慣例以及禮儀。恢復一些正式感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如下好處:

1. 鼓勵能力

正式文化的一個好處是它微妙地提升了社會對人們行為的期望。某些規則和行為被期望遵循,這些規範進一步加強了全社會對能力的渴求。就像優秀的父母鼓勵孩子養成某些行為一樣,正式的社會規則也能促使人們更加有序地行動。

2. 創造尊重的文化

我們所稱的禮節許多可以歸結為與他人互動的尊重方式。無論是如何稱呼別人,還是如何對待年長者,禮節都是一種禮貌,以此使世界變得更加令人愉快。不拘小節的人也可以表現得禮貌和友善,但我發現不拘小節者更傾向於個人主義,而較少會考慮他人的感受。

3. 讓世界變得更易理解

在正式文化中,行為規範清晰,並在早期就會被教導,且會經常得到強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為每個人提供了更清晰的路徑,以此成為一個更有貢獻的社會成員。沒有這些既定規則時,魅力和個性往往會占據主導地位,雖然這本身並不是壞事,但它確實排除了相當一部分人。兩者之間的平衡會讓更多人得以繁榮。

4. 建立共同的規範和信任

我們的文化已然分裂成許多不同的亞文化。在習俗、傳統或價值觀方面,幾乎沒有什麼會將我們緊密聯繫在一起——或者至少遠遠不如過去那樣。這個問題也是我們當前個人主義文化的結果。儘管我支持人們去追尋自己的激情,但或許一些共同的正式慣例能創造一種共通的語言,從而在陌生人之間建立信任。

5. 設定明確的期望

已有許多文章討論了當今的年輕人易感到迷茫,不確定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也沒有完全接受父母的默認人生路徑。這個默認路徑通常包括:找到一份工作、結婚、生孩子、實踐信仰,以及參與當地的社區活動。

我並不希望強迫任何人走這條特定的道路,但對於許多人來說,朝這個方向稍作引導是健康的。正式的文化往往強化了傳統行為,這些行為像護欄一樣為年輕人指引方向,最終或能促成他們的蓬勃發展。我們真的確定去除這些護欄是個好主意嗎?

6. 簡化生活

我最喜歡的正式定義是嚴格遵守規則。假如從這個角度來看,決定只穿幾套衣服的「膠囊衣櫥」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形式上的正式。正式簡化了生活,減少了選擇,從而使得我們可以更容易地專注於其它領域。更正式的文化為每個人設定了某些默認選擇,使得日常生活變得更可預測。

而在這個看似不斷變化的時代,一些領域中的更多可預測性能有助於保持我們的平穩。◇

原文:The Case for Formalit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名家專欄】慢性疾病可逆轉 轉變觀念是關鍵
【名家專欄】「覺醒者」的長期專制即將終結
【名家專欄】推翻DEI運動 抵制表面平等
【名家專欄】DEI理念與機會平等南轅北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