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報導)台灣國策研究院6日舉辦座談會,就「2025中共兩會與台、美、中變局」議題,邀請學者專家與會分析。國策院董事長兼院長田弘茂表示,習近平主政後對外擴張政策引起各國疑慮,國際社會普遍反共。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副主任洪耀南表示,2025年的中共經濟與社會發展面臨著高債務壓力、結構轉型難題、政策執行風險以及外部環境惡化等多重挑戰,導致經濟增長動能不足、金融體系不穩定以及社會矛盾加劇,從而對國家的長期競爭力和發展前景產生負面影響。

洪耀南說,中共政府的經濟政策核心在於如何運用經濟手段來鞏固政權,習近平僅思考如何強化「黨對經濟的全面掌控」,而非推動真正的市場化改革,經濟運作將持續受到政治因素的強烈干預,兩會所提經濟政策除舉債外了無新意。
國策院董事長兼院長田弘茂表示,習近平主政後對外擴張政策引起各國疑慮,國際社會普遍反共,一帶一路執行十餘年來,耗費一兆美元,毀譽參半,正面臨貸款收不回窘境。美中對抗無解,只會更壞,因其非僅結購性問題而已,意識型態對立更為嚴重。

田弘茂指出,川普(特朗普)的國際戰略乃針對中共,對外政策主軸為儘速結束俄烏戰爭以聯俄制中,俄國雖非民主國家,但未如中共具有意識型態差異,川普拉攏俄國並非結盟而係達到疏遠中俄的目的。近年來各民主國家選舉結果大都向右轉,川普也強調國家利益,以逆全球化(左派)思維,認為目前國際組織機制並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田弘茂說,台灣並非川普對外政策急切處理的對象,美國希望發展台灣軍工及能源產業,以強化台灣的嚇阻力量,政府必須嚴肅思考增加國防預算,以AI強項發展軍事工業,增加對美國農業及能源採購。台積電擴大對美投資相當正面,更能彰顯台灣AI實力,提前鋪陳台美合作。
他表示,美國並不希望台海發生戰事,戰略模糊乃雙重嚇阻概念,對台海兩岸政策也是雙重,一方面強化台灣國防,一方面嚇阻中共冒進。中共現在以軍事圍台,內部滲透及網路攻擊等方式逼統。台灣朝野必須要團結一致,提出系列因應政策,唯有如此中華民國才能生存發展。
國立中山大學助理教授劉奇峯提到,中共軍事擴張的方式乃透過南海軍事部署進行海洋投射,擴建網路戰。美國智庫發現,美軍大黃蜂戰機及福特號航母使用大量中國芯片,建造過程雖有安全管制,但因建設項目繁多,發包後難以控制。美國乃要求台積電前往設廠,期以建立堅強軍事芯片體系。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說,台灣議題並非本年中共兩會重點,二十年前《反分裂國家法》提出時,中共正準備奧運會及世博會,現在則內部陷入經濟困境,外部面臨美國競逐,習近平上台時強調的東昇西降,現在反呈現美國昇中國降的局面。面對美中博弈,台灣必須站在美國這邊,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減緩台灣面臨美國關稅壓力,擴大台積電對韓國三星等競爭力,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特聘教授林文程表示,美中壓制中共擴張乃不變的國際格局,川普將中國界定為修正主義國家(revisionist)、公開放棄美國行之有年對中共的交往政策、喚醒美國人民對中共威脅的警覺心,因此美國人民對中共的反感大為增加,抗共成為兩黨的共識。

國策院執行長王宏仁說,中共外交政策如同經濟政策一樣,以鞏固共產政權為最高考量,軍事活動不再僅對台,擴大影響層面,如在澳洲外海無預警演習。習近平面對川普2.0更強硬的政策,缺少務實彈性,美中更惡化乃可預期。台灣必須密切關注美國政策動向,積極強化自身國防,爭取國際支持。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準威說,美中軍事競爭加劇,美國跟俄國尚隔著歐洲,跟中共則已在太平洋針鋒相對。美台關係相對穩定,川普任內將繼續密切的軍事交流,台灣國防軍事預算將繼續提升。
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羅致政表示,川普新政的影響及衝擊,造成美中俄戰略三角關係發生變化。川普對內政策採速戰速決,上任後已簽署80道行政命令,史無前例。各國對川普新政必須有各種應變計劃,不但反應要更快更須準確,台灣政府必須創造美國在台灣的利益,外交乃內政延長,政府必須說服在野黨支持軍備軍費,繫好安全帶,因應變局。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