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音時刻】經濟衰退來臨?李強政府報告洩底

人氣 1716

【大紀元2025年03月07日訊】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佳音時刻》,我是佳音。

今日焦點:川普擬重振美國造船業 打擊中共海事影響力;經濟衰退實錘?李強工作報告洩底;白衣戰士成白奴?大陸醫院爆發降薪潮。

川普擬重振美國造船業 削弱中共海事影響力

美國總統川普準備發布行政令,重振美國造船業,同時削弱中共在全球海事行業的主導地位。

3月4日晚,川普總統在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講。雖然他在演講中沒有過多地提到中國,但他提到的許多議題都與中國有關,其中包括船舶問題。

川普總統稱,美國將在白宮開設造船辦公室,加強美國國防工業基礎,重振美國造船業,包括商用造船和軍用造船。他說,「我們過去造過很多船。現在造得不多了,但我們很快就會造好它們。這將產生巨大影響。」

新澤西州拉瑪珀學院的陳鼎教授說,川普總統是在含蓄地抨擊北京當局。他說,目前,中國船隻、集裝箱和起重機運往世界各地,停靠在美國港口進行各種商業活動,給美國航運業帶來很大影響。另外,過多的中國船隻往美國航行也會帶來安全隱患。因為許多中國船隻不僅可以商用,也可以用於軍事目的。因此,川普可能發布行政令,給美國造船業提供更多的資金和支持,以應對來自中共的挑戰。

雖然川普總統在演講中沒有詳細說明,但《華爾街日報》報導稱,記者看到一份行政令草案,包含18項具體措施,其中一項是對進入美國的中國製造船舶和起重機徵收費用,藉此增加收入,扶持美國國內的相關產業。

除此之外,還包括提高核船廠工人的工資,並要求埃隆‧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DOGE)審查包括海軍採購在內的政府採購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行政令借鑒了許多在華盛頓流傳已久的兩黨提案。近年來,美國國會一直在推動相關立法,重振美國造船業,及對停靠在美國港口「懸掛著中國國旗或是中國製造的船舶」收取費用。

目前,該文件仍是草案,正式發布後內容可能有所調整。有航運業內人士透露,該行政令可能會在近日公布。目前,白宮尚未對這一消息作出回應。

報導稱,川普政府的這一動作,是受到了國家安全顧問邁克‧沃爾茨的影響。他在擔任國會議員時,曾推動類似法案,希望通過財政支持、稅收優惠等方式,擴大懸掛美國國旗的船隊規模,增強美國在航運領域的競爭力。

近年來,美國政界對海事產業的關注度不斷上升,其核心原因就是對國家安全的擔憂。目前,中國的商船及造船業在全球領先;而美國的商船隊和造船能力已經落在後邊。美國政府認為,過度依賴外國船舶,特別是中國製造的船隻和起重機,可能會影響經濟安全,甚至在關鍵時刻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數據,中國的造船業在過去25年間取得了驚人的增長。1999年,中國只占全球造船總噸位的5%左右,而到了2023年,這一比例已超過50%。目前全球近29%的在役集裝箱船是中國製造。

除此之外,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還在調查中稱,中共的政策「給美國商務造成了極大的負擔或限制,從而削弱美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商業機會和投資,加大美國的經濟安全風險」。

新規雖未發布,但全球航運巨頭們已經開始表示擔憂。總部位於日內瓦的地中海航運公司首席執行官索倫‧托夫脫說,如果川普政府對中國船舶和起重機徵收額外費用,會加大從亞洲到美國的航運成本,平均每40英尺集裝箱的運費可能增加800美元。那麼,許多航運公司將減少在美國較小港口停靠的次數。因為船舶在那些較小的港口只會卸下少量貨物,對他們來說,得不償失。

這份行政令實行後,會帶來什麼影響?我們將持續關注。下面我們來聊一下中國新聞:

迎經濟衰退?李強工作報告漏底

3月5日,全國人大會議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會上發表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為5%左右。

中國社會學者趙乾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稱,疫情之後,中國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他說,「5%的GDP增長目標是過去二十年來最低的保守型目標。當局強調擴大內需、發展金融,並提高新質生產力,這意味著當局正在準備迎接經濟近乎零增長,甚至停滯的可能。」

經濟學者王璐認為,李強發出的信號是,「經濟正在逐漸衰退」。他說,工作報告從側面顯示大蕭條和大衰退正在逼近,透露的意思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劇,當局正在準備迎接經濟衰退」。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稱,這類官方數據向來受到質疑,尤其在美中貿易戰升級、外資撤離越來越明顯、供應鏈大幅度向海外轉移,以及國內企業舉步維艱的背景下,這5%的GDP增長目標更多是一種政治宣傳,與經濟現實脫節。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認為,中共當局將2025年GDP增長定為5%,這只是一個政治指標。他解釋,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按中共所謂的「2035年遠景規劃」推估,要完成目標,平均年增長率必須,且至少要在4.6%到4.8%之間。它是一個數據推演過程,和現實的經濟狀態是完全脫鉤的。所以無論中國經濟好壞,中共的失業率數據總是大同小異,這在國際上都被視為笑話的。

王赫指出,中共的目標和現實經濟運作的反差是非常大的。他說,「它每年開這個兩會就成了政治表演。這些數據基本上沒有實際意義。」如今的兩會已經成了一個模式化的東西,一切都是照本宣科、死氣沉沉,和現實的經濟脫離了,只剩下虛假的表演。

李強在報告中稱,為了刺激消費,當局還計劃發行3000億特別國債,用於支持消費者以舊換新計劃,以期推動消費升級和經濟增長。

對此,王赫表示,中共的財政已是強弩之末,政府沒有錢,只能靠發債。但整個中國的經濟現在已經很糟糕了,沒有投資機會,結果銀行都來買國債,以致國債面臨很大的風險。

在中國經濟衰退,失業率極高的大背景下,此前被民眾稱為鐵飯碗的「醫生」也難逃降薪的風險。

白衣戰士成白奴?大陸醫院爆發降薪潮

此前有報導稱,中國有數家醫院倒閉,並拖欠醫護人員大量薪資。從目前的趨勢來看,這樣的情況會越來越多。有消息稱,目前,中國有多所醫院處於破產邊緣,爆發降薪潮。

最近,多地醫務人員紛紛反映,他們的疫情補貼遲遲未發,獎金被砍掉一半,有的拖了數月也未發放。由於病患減少,效益很差,一些醫護人員開始擔心,醫院正面臨倒閉。

安徽一名醫務人員在網路上發文稱,她從未想過醫院也會迎來降薪潮,這讓醫護人員心灰意冷。她回憶,在疫情期間,自己和同事們連軸轉,凌晨四點就要起床趕赴核酸檢測點,結束後又馬不停蹄回到醫院。盛夏時,他們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汗水浸透衣衫;寒冬裡,他們在刺骨寒風中堅持工作,口罩在臉上留下深深的壓痕。如今,補貼沒有著落,薪資不漲反縮水,讓不少人感嘆:「寒了醫務人員的心。」

廣西一名醫務人員無奈表示,當初支援疫情一線時被捧得很高,現在卻被無情對待。他說,支援疫情得到的唯一好處就是成功入編,其它的努力與付出,都變成領導的功勞。

武漢一名醫護人員回應,這位網友最起碼還入了編,並講述自己的遭遇。她說,疫情爆發時,武漢被封了兩個多月,沒有獎金,只得到一塊獎牌,疫情補貼更是被拖了一年多,最後發放時還被砍掉一半。

江蘇一位網友爆料,臨床一線醫護的年終獎被砍一半,只拿到行政部門的三分之一。

四川的醫護人員則吐槽道,工資雖然表面上漲了四百元,但績效獎金卻被扣掉幾百塊,結果到手的錢比以前還少了兩三百。

對於這樣的情況,不少網友直言:「這簡直是卸磨殺驢,過河拆橋!」還有人感嘆:「醫護人員曾經是白衣戰士,現在卻成了白奴。」

由於前景黯淡,有些醫務人員選擇離職,另謀出路;有些人則因為老人孩子,加上房貸等壓力,不得不硬著頭皮留下。

更讓人心寒的是,疫情嚴重時,許多醫務人員簽下「生死狀」,但封控結束後,很多人被直接裁員。

現在,到醫院看病的病人也大幅減少。有醫生透露,現在大街上大賣場人少了,其實來醫院的患者也比以前少了很多。年前年後流感很厲害的時候,好多年輕人感染。但市裡醫院的病號不算太多,這是因為患者不敢上大醫院,倒是村醫們忙得不行。

他說,「大醫院花錢多。去醫院第一天各種檢查就得一兩千,一個肺CT得好幾百元。原來人們得了癌症,家人砸鍋賣鐵也要治,現在查出癌症馬上回家等死,因為大家都沒有錢。」

有醫生稱,醫院自負盈虧,一些地方政府財政吃緊,醫保資金短缺,醫院只能墊付費用,以致財務壓力倍增,進一步加劇經營困境。

《三聯生活週刊》的報導顯示,截至2024年,全國與醫院破產相關的記錄已超過1200條,其中以中小型民營醫院為主,還有幾家公立醫院倒閉破產。

據「醫眼觀察」去年的報導,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副會長余小寶說,自疫情爆發以來,已有超過2000家民營醫院因經營困難破產。目前這一數據仍在攀升中。

《佳音時刻》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

相關新聞
【佳音時刻】DeepSeek大幅降價 AI價格戰開打
【佳音時刻】川普小澤吵崩了 美烏協議落空
【佳音時刻】美歐俄烏各有盤算 揭祕川普戰略
【佳音時刻】川普再加關稅 中共反制目的何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