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牆必看】揚言戰爭後 中共外交部認慫了

人氣 11938

【大紀元2025年03月07日訊】大紀元每天為讀者梳理翻牆必看的文章:

1.美國防長說「為戰爭做好準備」後中共改口
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已從10%加至20%。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揚言,準備好和美國打任何類型的戰爭。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3月5日回應道,「渴望和平的人必須為戰爭做好準備」。中共外交部3月6日改口稱,無論是關稅戰或是貿易戰、冷戰還是熱戰,「都打不得也打不贏」。

2.缺席人大開幕 兩名軍工系官員不在主席團名單
中共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主席團名單近日公布,兩名軍工系統出身的現任人大常委不在名單中,惹人注目。他們是前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中核集團總工程師羅琦。他們皆未在3月5日的人大會議開幕式中現身。

3.中共兩會維穩 疫苗維權者和訪民遭重點監控
每年中共兩會召開期間,中國各地都大規模提升穩控級別,尤其是上海當局動用的基層維穩人員至少有上千人。訪民和新冠(COVID-19,即中共病毒)疫苗維權人士成為重點監控對象。不過,在經濟不振、財政收入銳減的大環境下,今年當局對於上崗(監控)和強制旅遊有所取捨。

4.大陸網民看兩會 再提多個民生問題
中共兩會在內憂外患中召開。近日針對中共兩會,大陸社交平台上流傳著民間呼聲最高的十幾個民生問題。民眾表示,這些問題長期存在,雖然近年來幾乎每年中共兩會,這些民生問題都被民眾提及,但中共的人大代表從來不代表人民,而且這些問題是中共的統治下造成的,中共不會解決。

5.王友群:中共「全能特工」被中共關押18年
1949年中共建政前,有許多中共特工打入國民黨內部,收集機密情報。其中,有一個叫劉人壽的人,因為他會收發電報、會開汽車、會攝影等各種特工技術,被稱為「全能特工」。

6.鍾原:中共兩會現場那些不尋常的瞬間
3月4日、5日,中共政協和人大會議相繼在北京開幕。中國經濟病入膏肓,中共兩會只能機械地宣布2025年GDP增長5%左右的目標,卻並無有效的舉措。外界主要觀察的已經不是這些,而是希望通過這一少見的公開場合,聚焦中共軍隊、中共高層還會露出哪些新變化。外媒記者們要利用一年中幾乎僅有的機會,去撲捉那些不尋常的瞬間。

7.法輪功學員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發言
週二(3月4日),第58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14次會議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法輪功修煉者丁樂斌代表「受威脅者協會」(Society for Threatened Peoples)在會上發言,他呼籲中共釋放被關押的法輪功學員和其他良心犯,並敦促聯合國調查中共對海外法輪功學員和所有人權捍衛者的跨國鎮壓行為。

8.中國財政赤字創新高 惠譽將主權評級展望為負
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中共當局提出提高赤字率:2025年財政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比去年的3%提高1個百分點,赤字規模達到5.66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國際知名信用評級機構惠譽的最新報告將中國主權評級的展望維持為「負面」。

9.台灣大紀元日報暨九評20周年特展開幕
《大紀元時報》今天(5日)於華山文創園區舉辦「勇者之路——《大紀元時報》台灣發行日報暨《九評共產黨》發表二十周年特展」開幕式,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致贈花籃,祝活動圓滿成功。主辦單位表示,特展內容豐富有趣,以展覽的形式與台灣閱聽大眾互動,展期至9日,歡迎民眾一起來參觀。

10.海南女子冒充親戚潛入新房偷禮金 伴郎追到吐
日前,海南海口瓊山區紅旗鎮發生一起離譜的盜竊案,一女子偽裝成新人親戚,趁著婚禮熱鬧之際潛入新房偷取禮金,逃跑時被村民抓獲。村民將視頻發到網上後引發熱議。

11.湖南一魚塘現大坑 200斤鯉魚幾分鐘全沒了
3月3日,湖南省婁底市桑梓鎮一魚塘塌陷出現大坑。塘主稱,塘中養了200多斤鯉魚,水和魚在幾分鐘內全部流光。

12.中共兩會經濟數據被指政治兒戲 軍費引關注
中共全國人大會議今日(5日)開幕,中共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海外專家認為,中共的報告中開列的2025年經濟目標數據只是做政治性宣傳,與經濟現實脫節,而「發債救市」被指風險巨大。此外,中共軍費開支連年高於經濟增速,被指需要警惕。

13.東航墜機三周年 航班驚爆「機長失能」危機
臨近中國東方航空墜機事件三周年,該公司MU9845航班、空中巴士A320客機,3月4日從哈爾濱準備前往韓國仁川,起飛後傳出「機長失能」,緊急返降原機場。因東航安全記錄,此事引發關注。

14.李強做報告 有人頻擦眼睛 有人捂嘴打哈欠
中共全國人大會議昨天(3月5日)上午9時在北京大會堂開幕,中共總理李強宣讀任內第二份《政府工作報告》,與會者的表現引起關注,儘管場內按例響起多輪掌聲,但有人不斷擦拭眼睛,有人捂嘴打哈欠。李強被視為史上最弱勢中共總理,去年起就不再開總理記者會。

15.李靖宇:進入體制後 小鎮做題家面臨人生難題
在網上看到一位中國記者感嘆,自己的同學,一位標準的「小鎮做題家」,從蘇北農家子弟一路考上好學校,從學校畢業後,他短暫地在新聞單位任職了一段時間,就早早轉換賽道,調入央企,一路升到董事長的位置。

責任編輯:方曉

相關新聞
【翻牆必看】2025年中共兩會陷死局
【翻牆必看】金價震盪 有人囤黃金難以抽身
【翻牆必看】中紀委報告意外洩密
高瑜指胡德華離世與疫苗有關 國保逼刪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