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06日訊】在網上看到一位中國記者感嘆,自己的同學,一位標準的「小鎮做題家」,從蘇北農家子弟一路考上好學校,從學校畢業後,他短暫地在新聞單位任職了一段時間,就早早轉換賽道,調入央企,一路升到董事長的位置。[1]
記者回想,之前一次聚會結束後,從同學轎車的後車箱中看到一本現代詩詩集,同學笑說是他自己看的。這令記者印象深刻,覺得在紅朝當官的環境中,這位同學還給自己留下一片「詩與遠方」的空間,著實難得。
然而,最近一直沒有人聯繫得上這位同學,一打聽,原來出事了,因為貪腐入獄了。
令他驚訝的是,在知道這位同學出事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又傳來另一位同學入獄的消息。這位同學工作於西北某省會,官至副廳級,去年年中,在北京,他還與同學們喝了一頓酒。他來自南方某省一個鄉村,一個如假包換的小鎮做題家,透過高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並攀上了中國特色食物鏈的頂端。
身邊的小鎮做題家倒掉的消息還沒完,記者後來聽說,同屆的高中班主任的兒子,也在幾年前就「進去了」。他大學畢業後分到某顯赫有實權的中央部會,據說,從他的辦公室中,就搜出現金五百多萬(人民幣)。
記者慨嘆,如果貪腐這個社會現象已經被熟人再三證實,那腐敗一定「已經深入到這個社會的肌理之中」。「一些小鎮做題家們,在享盡時代的紅利、辛苦地攀爬到食物鏈頂端後,迎來了人生不可抗拒的潰敗。」
體制內為官之道:認準領導進行「押寶」
然而,我們要扣問的是,這些小鎮精英從小就努力向學奮發向上,當然知道「當官不能貪腐」,但為何這些做題家拚命進入體制之後就變了一個人?而且這還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答案是,在中共體制內,權力遠遠超過法治。「好與壞的標準」是扭曲的,甚至常常「是非顛倒」,由領導帶頭貪腐,下屬如果堅持清廉就變成不識時務。
進入體制內之後,如果你想要奮鬥一番、走上升官發財之路,那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體察上意」。
《端傳媒》曾採訪到一位體制內官員,他表示,這是一個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洞悉的潛規則:在職務方面,祕書處的工作人員能夠獲得的升遷機會高於其它職位;背景方面,公務員二代的升遷機率遠高於草根出身的平民;軟硬實力方面,處事圓滑並肯苦幹的人獲得提拔的概率大於只會勤奮苦幹的人。[2]
「如果只會一味埋頭苦幹,在部委機構任職的話,升遷的盡頭是處長,在基層則是科長。」這個官員直言。
如果想要打破這個升職天花板,那就要認準一個領導,將自己的官場前途押在對方身上,「緊跟該領導的政治站位、抱緊他的大腿、成為他的心腹。一旦押對寶,便可平步青雲,突破常規的限制。」
但是在當前中共內部政治派系鬥爭嚴重的情況下,這種「押寶」的風險越來越大。一旦某個官員落馬,他的子弟兵會全部跟著倒台,輕者發配閒職,重者就得入獄服刑,甚至會因此失去生命。
只想捧好飯碗不要出事? 體制內很難「按規定做事」
如果只想低調工作,不要出事、平安退休,那在體制內應該怎麼做呢?
可嘆的是,這沒有答案。在體制內,即使你想按規定做事,常常也做不到。一位統計部門的基層官員分享,上級會查處數據造假的行為,「但是如果真的循規蹈矩又會面臨另一個難題」。
另一位省級組織部官員透露,南方某經濟大省縣級政府之間的競爭很厲害,因為縣一把手的升遷與本縣的經濟數據息息相關,有次一個縣領導甚至直接點名該縣的統計局局長,「我們的整體排名為什麼低於別的縣,你好好反思一下。」被領導的盛怒震懾,統計局連夜修改了統計數據。
統計局長偽造統計數據有沒有風險?當然有,一旦被查到,後果難料。但是那是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運氣好還有可能躲過;如果現在不造假,當下就會「付出代價」。
組織部官員解釋:「如果他無法迅速拿出讓領導滿意的數據,只能說明他不適合這個崗位,那麼他當場就會付出代價。如果他是一名有悟性的共產黨官員,他就會用黨員的方式處理好這件事。日後萬一領導因此獲得升遷,他說不定還會被提拔。」
所以,只想按照規定好好做事在中共體制內是行不通的,「眾人皆醉我獨醒」就是不識時務,結果就是被開除調職、霸凌排擠。中國的統計數據之所以失去公信力,這就是原因所在。
中共當局是國家等級的犯罪集團
現在許多輿論直指中共當局就是黑社會幫派,其實,說它是黑社會還太保留了。黑幫有時候還講個「盜亦有道」,共產黨則自己承認「無法無天」,以「黨性」取代人性,沒有極限;將它定義成「犯罪集團、邪教」更為精確。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會看到部分中國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已經失去良知,做事情沒有底線。
客觀而論,中國共產黨確實是一個國家等級的犯罪集團。在它的統治下,黨大於國,黨紀先於國法。中共好話說盡、壞事做絕,加入它的體制,很可能因為「顧全大局」、服從命令而漸漸墮落,「從人變成鬼」,直到犯下刑事罪行,有時甚至關乎人命。
例如COVID-19疫情在湖北武漢爆發,武漢官員瞞報、遲報疫情,造成疫情大面積爆發,全世界不計其數的人因而死亡。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湖北省長王曉東、武漢市委書記馬國強、武漢市長周先旺四個主要領導被外界嘲諷是「武漢F4」,但在風波過後,四人黨內職級都沒有發生變動,中共組織只對他們的職位進行了平行調動。
還有2023年颱風在華北造成洪災,當局決定洩洪,但沒有及時通知,加上中共建的各種大大小小的水庫、河堤年久失修,在強降雨加上洪水之下決堤,使河北的百姓、企業受災嚴重。網上視頻顯示汽車被沖走,樓房被浸泡在水中,溺水死亡者、被淹死的牛和豬屍橫田野。
當時中共七常委沒有一人到災區,且對災情報導輕描淡寫近一週。接著,中共官媒開始高調宣揚習近平領導抗洪的「豐功偉績」。中共水利部部長李國英提到要「確保首都北京和大興機場防洪絕對安全」,以及「確保雄安新區防洪絕對安全」。河北省委書記倪岳峰則稱減輕北京防洪壓力,堅決當好首都的「護城河」。至此事態明朗,河北省洩洪、水淹涿州主要是為了保住北京和習近平推動的雄安新區。
一位熟悉公務員體制運作的人士對《端傳媒》說:「如果要提前轉移(涿州)人口,轉移到哪裡去?轉移過程誰能保證不出亂子?相關的費用又該從哪裡劃撥?這都是問題,而且是領導難以解決的問題。作為地方官,能做的就是不給領導添麻煩,這樣才能在秋後算帳時在最大程度上做到自保。」
在水淹涿州之前,中共公務員體系顯然就已知情[3],但仍人為地往特定地點洩洪,導致發生嚴重災情,這是整個中共國家體制的公然犯罪。
以人治權力取代民主法治,完全無法體現社會公平正義,這讓體制外的中國民眾常常自比韭菜,隨時都會被有權力的人收割;然而,在體制內的人也辛苦,因為「權力」不像法律,做事情沒有一定的規範標準,上級的風向也沒有一致性,今天的大領導,明天就可能成為階下囚,跟錯人,可能一生都毀了。
天道好還,壞事做絕了總是要還的。奉勸良知未泯的小鎮做題家與官員,即使在體制內,仍然應該力所能及地避開犯罪,就算真的在龐大壓力之下做了錯事,也應該盡力彌補,聲明退出中共黨、團、隊、不與犯罪集團為伍(可用化名),這才是最終能保全自己的唯一方法。
註
[1]:《想起那些在牢中過年的小鎮做題家》
[2]:如何為人民服務?中國700萬公務員的升遷法則,《端傳媒》
[3]:【獨家】中共內部操作曝京津冀洪災係人禍,《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