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正確選擇 能幫你實現財務自由

人氣 6323

【大紀元2025年03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高杉編譯報導)財務自由是很多人的夢想,這意味著將會有財力和時間去做自己愛做的事情。但現實是,很多人卻陷入了「財務危機」之中,而且長期無法自拔。那麼,是什麼決定了你將獲得「財務自由」還是「財務危機」呢?答案很簡單,是你在生活中所作出的選擇。不同的選擇決定了不同的結果。

拉米特‧塞蒂是美國的一位廣受歡迎的財務作家和企業家,他近期在自媒體頻道分享了關於財務管理的多個「殘酷真相」。針對每一個方面所作出的選擇,很可能決定了你未來的財務狀況。下面一起來看一看其中的8個關鍵方面。

1.「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別忽視時間的力量

塞蒂認為,拖延是獲得財務成功的最大敵人。在有了獲得「財務自由」的夢想後,你是選擇立即行動,還是選擇拖延到以後再說呢?他就此指出:「拖得越久,難度越大!所以理財要儘早。」

他用數據舉例說:如果從21歲到30歲每年投資2400美元(累計21,600美元),以11%的年化收益率計算,到67歲退休時即可積累210萬美元;而若從30歲才開始,同樣條件下只能達到120萬美元。所以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2.「讓錢生錢!」 不儲蓄別嘆沒機會

「現金是抓住機會的鑰匙!」這是塞蒂反覆提及的觀點。歷史數據顯示,在過去發生的房地產和股市崩盤,都為擁有現金儲備的人創造了買入良機。如果你懶得去考慮儲蓄,認為「今朝有酒今朝醉!」開心花錢就好,那麼沒有持續儲蓄習慣的你,將不會有任何「讓錢生錢、滾雪球」最終達到財務自由的機會。

不願去思考儲蓄以及如何賺的第一桶金的懶人,無論有再好的願望,面對再好的機會,最後都只能是「望洋興嘆」。

3.「人比人、氣死人!」 拒絕盲目攀比

有人說:「生活的累,一半源於生存,一半來自攀比!」的確是這樣,很多陷入了財務危機的人,都是因為盲目攀比,衝動消費造成的。塞蒂鼓勵人們首先明確符合自己情況的「富裕生活」標準是什麼,無論是買房、結婚還是旅行,都不要被盲目攀比所左右。

需要記住的一點是:「人比人、氣死人!」無論你多麼有錢,你總能找到比你更有錢的,並氣得半死。許多人都是因為試圖跟上他人的財務步伐而使自己陷入了財務困境,不但浪費了金錢,而且使自己偏離了走向「財富自由」的方向。

4.「無債一身輕」 遠離債務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就是,要想獲得「財富自由」,就必須遠離債務。債務是積累財富的攔路虎,尤其是高息信用卡債務。儘管美國信用卡債務總額高達1.21萬億美元,塞蒂卻堅稱這並非正常狀態。信用卡債務的高額利息和額外費用會讓人陷入債務泥潭,無法自拔。

他建議說:「只用信用卡購買你當月能還清的東西,並削減開支以延長薪水的使用周期。」這一實用策略能夠幫助我們避免不必要的財務負擔,早日感受到「無債一身輕」的自由。

5.「求同存異」 夫妻間把話說開

塞蒂認為,在夫妻、伴侶關係開始的初期就應該聊一聊關於金錢的問題,這一點至關重要。Talker Research網站的一個數據顯示:美國有44%的夫婦擔心,就財務問題進行討論會引發矛盾。

塞蒂說,自己就曾有過此類教訓。未能就錢的問題及時溝通,不僅會導致財務失敗,而且最終會引爆伴侶之間的衝突。他建議相互間坦誠對話,「求同存異」,了解彼此的金錢觀和財務目標,以便最大限度地減少未來的衝突。

6.「不動產或讓你無法動彈」 保持靈活性很重要

關於買房還是租房的問題,塞蒂挑戰了傳統的買房優於租房的觀念。他說,現在美國的平均房價為355,328美元,加之高企的抵押貸款利率,如果你手頭現金不足,那麼租房可能會更具靈活性而且更經濟。

他解釋說,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租房能為你保留更多的選擇權,保持靈活性,可以等待更合適的購房時機,或搬去更有致富機會的地區。為買房而陷入財務泥潭中不值得。

7.「有房在手、天下我有?」 有的可能是更多開支

塞蒂提醒人們,房屋所有權不等於財富,買房並不必然會帶來財富增長。當然,擁有房產看上去很誘人,但同時,它也會帶來很多隱性成本,如房貸、社區管理費、手續費、各種維護費和機會成本,這些都可能會抵消房價增值所帶來的收益。一些已有案例顯示,盲目追求房屋所有權,可能會適得其反,使自己的財務狀況變得更緊張。

8.「騎馬找馬」 穩定工作並非劣勢

針對社交媒體上一些對「朝九晚五」傳統工作的批評,塞蒂予以了反駁。他強調,穩定的工作能夠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並可在業餘時間發展副業。而且,這種工作積累的技能和經驗對未來創業同樣寶貴,人們應該珍惜這一點。面對一些網紅們炫耀的自由創業和超高收入時,人們應該理性地思考,不要好高騖遠,應腳踏實地地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

總之,上述建議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思路和行動指南,可以使我們在財務管理中少走彎路,穩步邁向財務自由的未來。無論你是剛起步的年輕人,還是尋求財務突破的中年人,這些關於錢的智慧都值得借鑑與實踐。簡而言之,你在每個方面所作出的選擇(不是語言上,而是行動上),就決定了你將獲得財務自由還是財務危機。◇

(本文內容僅作一般資訊參考用,沒有任何推薦用意。大紀元不提供投資、稅務、法律、財務規劃、房地產規劃或其它個人理財的建議。具體投資事項,請諮詢你的財經顧問。大紀元不承擔任何投資責任。)

責任編輯:任子君#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實現財務自由 7個技巧幫你賺取百萬美元
想成為一個有錢人? 財務自由的七大好處
財務自由不是夢 這麼做5年節省10萬美元
個人理財:單靠儲蓄 並不能實現財務自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