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高速公路或成鄰近社區的「社交屏障」

人氣 177

【大紀元2025年04月01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吳瑞昌編譯報導)儘管城市高速公路能讓人們更快到達目的地並聚集在一起,但有科學家卻發現,美國的城市高速公路可能也會減少鄰近社區的社交機會,這一結果與互聯網減少面對面社交的現象有相似之處。

大城市是當代社會主要的活動中心,具集中資本、促進多樣性和創新活動等能力。為此,政府持續為大城市建設高速公路、道路、地鐵和機場等多項交通設施,以提升城市的交通便利性、交流能力,並擴展其經濟圈。

美國是以汽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國家,因此各大城市通常會建設高速公路。多數人認為高速公路有助於縮短距離,但一些研究指出,交通繁忙的道路可能減少社區間的聯繫,甚至破壞社區發展所需的凝聚力。

然而,這些研究因調查規模小、關聯性無法進一步量化,且未充分考慮社會關係等因素,而未能得到證實。

最近,丹麥哥本哈根資訊科技大學(IT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的研究人員首次將地理數據與線上社交網絡的位置數據結合,詳細描述並量化了這些屏障效應。最終得出結論:高速公路在提升交通便利性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鄰近社區的社交機會,該研究成果於3月初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這項研究的一大特色是,研究人員首次定性描述了這些屏障效應,並對其進行量化,讓所有人能清楚看到實際變化和數據。

他們將美國50個最大城市的高速公路數據與線上社交使用者網絡數據(含地理定位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以量化高速公路對城市產生的屏障效應。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在城市地圖上添加了街道、河流等地理特徵作為第二層數據,並與自2013年以來100萬名原推特用戶的大致家庭住址進行詳細比對,以計算屏障效應的強弱。

比對結果顯示,城市高速公路與社會連結性下降有關,且其屏障效應在所有50個城市均有體現。該效應在5公里以內最為顯著,影響範圍可達20公里,但超過20公里時,高速公路則有助於與其它地區建立聯繫。

該項結果顯示,城市高速公路對美國俄亥俄州第二大城市克利夫蘭市(Cleveland)和美國佛州奧蘭多市(Orlando)產生的平均阻隔效應增加16%,在50個城市中最高;而俄勒岡州波特蘭(Portland)的平均阻隔效應僅增加1%,是50個城市中最低的。

研究人員還發現,屏障分數排名靠前的克利夫蘭、奧蘭多、密爾瓦基(Milwaukee)城市,與早期的種族隔離政策存在一定關聯。原因是美國政府曾將部分高速公路作為分隔不同種族社區的工具,然而其它城市並未顯現出這類明顯問題。

該團隊表示,此次研究將郊區居民排除在外,僅將城市居民納入屏障效應的計算範圍,原因是郊區居民分布較為零散,且團隊缺乏足夠證據證明郊區和農村地區存在屏障效應,因此將其排除。

他們還表示,由於這次研究是首創,許多方面尚不完善。未來他們計劃在研究中加入水路及其它影響因素,以提高精確性,使這類研究更加完善,並幫助人們更深入了解公共建設對社會的影響。

參與了這項研究的合著者、現任布達佩斯考文紐斯大學研究員的桑多爾·尤哈斯(Sándor Juhász)對歐洲複雜性科學研究中心(Complexity Science Hub)的新聞室表示,「我們在這項研究中,使用美國50個最大城市的社區之間聯繫,測試建築環境(城市高速公路)是否會成為他們的聯繫障礙。最後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就如我們先前預想的那樣。」

尤哈斯接著說:「具體而言,這意味著如果兩個人分住城市高速公路的兩側,他們之間發生社會接觸的可能性會降低。」

哥本哈根資訊科技大學的合著者阿納斯塔西婭·維博諾娃(Anastassia Vybornova)指出,美國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建造的城市高速公路主要服務於汽車交通,旨在縮短通勤時間並提升城市內出行的便利性。然而,這是有代價的,尤其是在短距離範圍內。

尤哈斯則補充道,「如果有人想穿過一條多車道高速公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因此,高速公路在長距離上起到連接作用,但在短距離上卻造成分割。」

他還表示:「目前要將社會聯繫繪製到如此詳細的程度極具挑戰,因為尚無全面的數據集可用於這類分析。大多數數據集(如Facebook數據)僅按郵政編碼匯總。若要研究高速公路的影響,則需要更精細的數據。不過有趣的是,城市高速公路的屏障效應,已能從這些數據中檢測出來。」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新發現:蜘蛛拉絲強化蛛網與蛋白排列有關
長期滯留太空站 宇航員健康問題引關注
新突破:芬蘭研製出強韌且能自癒的水凝膠
美國開發新儀器 可在5分鐘內檢測出H5N1病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