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編譯報導)和2018年的美中貿易戰相比,川普(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內的關稅衝擊對中國企業來說要大得多。專家表示,不少中企或者處於生存模式,或者已經決定關門。與此同時,關稅也促使一些美企尋求將生產從中國轉移出去。
據路透社報導,在中國南方製造業中心東莞,理查德‧陳(Richard Chen)的企業為沃爾瑪(Walmart)和好市多(Costco)等美國零售商生產聖誕裝飾品,但由於美國徵收高額關稅,他的訂單已大幅蒸發。
「訂單量只有去年的一半。」陳先生說。
2月4日,美國總統川普對所有中國商品(價值4,000億美元)加徵10%的新關稅,並在3月4日對中國商品再額外徵收10%的關稅。4月2日,川普將實施進一步的對等關稅。
中國供應商及其美國客戶現在開始面對嚴峻的現實:這場貿易戰帶來的打擊將比2018年川普第一任期的貿易戰更為嚴重。
這次的情況之所以不同,是因為低端製造商已經在為微薄的利潤而苦苦掙扎,因此他們難以再為美國客戶做出更多降價。與此同時,這些中企要想獲得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持也很難,因為大多數地方政府資金緊張,無法提供新的補貼。
中企處於生存模式
根據路透社對10家中國製造商和出口商以及兩位具有中國供應鏈經驗的美國零售業高管的採訪,美國客戶要求降價10%。
他們表示,正在進行的談判使供應商提供的平均折扣達到3%~7%。
Genimex集團是一系列產品的合同製造商,其70%的收入來自美國客戶,該集團的亞洲區負責人喬納森‧奇塔亞特(Jonathan Chitayat)說,在美國,一些擁有數百家工廠的公司群發一封信,要求所有供應商對所有產品一律降價10%。
奇塔亞特說,大多數供應商都無法做出10%的降價,也許他們可以為一兩個訂單做到這一點,但7%的降價似乎是大多數供應商的上限。
沃爾瑪和好市多沒有回覆置評請求。路透社此前曾問及新關稅實施以來他們與供應商的談判情況時,沃爾瑪提供了一份聲明說,「我們將繼續與他們密切合作,在這個不確定的時期找到最佳的前行方式」。
在東莞擁有製造業的陳先生說,現在公司處於生存模式。
「已經沒有降價的餘地了。但是為了拿到訂單,我們有時不得不降價……我們別無選擇。」陳先生表示,但他拒絕透露他所同意的降價幅度。
「我們正在虧損。」他說。
裁員迫在眉睫
分析師和製造商表示,關稅擾亂了中國的工業中心地帶,並可能帶來工廠關閉或縮小規模的局面,導致大量裁員。
墨爾本蒙納士大學(Monash University,又稱莫納什大學)經濟學教授史鶴凌(He-Ling Shi)表示,中國製造商正在屈服於多方面的壓力。
「我注意到,不少企業已經決定關門歇業。」史鶴凌說。
2018年美中貿易戰後,斯坦福大學的學術研究表明,關稅每上升1%,中國供應商的利潤率就會受到0.35%的衝擊。
路透社根據達特茅斯對中國製造業崗位流失比例的估算得出,始於2018年的那場貿易戰還導致中國製造業損失了約350萬個工作崗位。
供應商估計,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首次爆發以來,員工薪資已上漲了2%~5%,而一些行業的原材料成本也有所上升,與此同時,海外競爭也在加劇,川普最新關稅措施恐會壓垮許多低端製造商。
地方政府債務沉重 難以提供補貼
分析人士認為,現在估計這次貿易戰的損失還為時過早。一些美國客戶認為,中共政府會像過去(包括2018年)所做的那樣,通過額外的退稅、租房和水電補貼或其他支持措施來支持當地的製造業。
但路透社採訪的幾家中國供應商表示,到目前為止,他們尚未收到新的支援。
經濟學教授史鶴凌表示,地方政府沉重的債務負擔,其中許多都受到持續的房地產危機的拖累,將使他們無法像過去那樣慷慨地提供補貼。
「如果他們口袋裡沒有錢,他們怎麼提供補貼呢?」他表示,並補充說,任何讓地方政府負債更深的舉動都不會受到中央政府的歡迎。
北京當局發出的信息是,出口商可以轉向其它市場和中國自己的客戶,但在產能過剩和國內需求低迷的時期,這是一項艱難實施的策略。
關稅促使一些美企考慮轉到中國以外生產
紐約布魯克林垃圾箱公司Citibin的創始人兼執行長莉茲‧皮卡拉齊(Liz Picarazzi)表示,她在中國生產的商品現在要繳納52.5%的關稅,再也承擔不起在中國生產了。
「我的整個業務都是以7.5%的長期稅率為基礎的。這真是令人震驚。」她說,指的是川普對中國商品加徵兩輪10%的關稅,以及對全球加25%的鋁關稅。
「我們知道會發生這種情況,但任何公司都無法緩解額外45%的關稅。」她說。
皮卡拉齊表示,她正準備將生產100%地轉移到越南。她抱怨川普政府的關稅對美企和美國消費者不公平,並說,已經通知客戶,預期價格會上漲。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