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和港口交易案 折射港企與中共深層裂痕

人氣 2992

【大紀元2025年03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宋唐、易如採訪報導)巴拿馬港口交易事件繼續發酵,中共當局由最初通過港媒與港府的旁敲側擊,發展到監管部門直接出手干預,表明香港的獨立商業運作受到中共干預,加大香港商業精英與中共的裂痕。

中共監管部門出手干預

按照《華爾街日報》的說法,李嘉誠旗下長和集團和美國貝萊德領頭財團的巴拿馬港口運營權交易讓習近平感到憤怒,習原本計劃將巴拿馬港口問題作為與川普政府談判的籌碼。

彭博3月18日報導,中共多個政府部門接獲國家高層領導人的指示,開始調查長和出售海外港口業務的交易是否涉及安全漏洞或反壟斷違規行為。

彭博3月27日報導,當局已要求大陸國企暫緩與李嘉誠及其家族相關企業開展任何新的合作。

3月28日,《南華早報》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長和不會在4月2日按預期正式簽署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運營權的協議。

同日,中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表示,正在審查長和此項涉及230億美元的交易。

中共當局對香港首富旗下是企業直接出手打擊,非常罕見。香港商界領袖一直是中共統戰對象。

今年7月將屆90歲高齡的長和集團主席李嘉誠,一如之前預期,在業績會上正式宣布退休,由長子李澤鉅接棒。(視頻截圖/大紀元)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對大紀元表示,現在北京對任何與地緣政治相關的敏感資產跨國交易,都高度警覺。

「過去北京一般是透過親共媒體釋放意向,很少用正式的監管機構介入港資企業。這次直接由市場監管部門發起反壟斷審查,意味著開始把香港跟美國的企業等同,都是不信任的企業。」

他認為,這一干預,反映出北京對海外戰略資產主權式干預計劃,正式浮出水面。

根據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ICS)去年11月份發布的一份報告,2024年,中共在全球港口項目、所有權和運營方面正在失去勢頭。

報告顯示,目前,中共在67個國家布局110個港口,其中長江和記占其中的33個港口。如果長和出售其全部海外港口,對中共而言,就意味著這項全球戰略資產將瞬間損失掉40%。

香港商界與中共的深層裂痕

事實上,香港商界精英與中共之間的裂痕,早在 2010 年代就已經出現。

自2012年習近平上台不久,李嘉誠就開始出售其在大陸的房地產,並將大部分資金投到歐洲。

當時,中共指責李嘉誠的撤資行為是一種「背叛」和「忘恩負義」。

《外交家》(The diplomat)近日的一篇分析文章認為,北京一直懷疑香港商人的逐利動機和「缺乏愛國主義」,而港口出售只會加深中共對香港資本家的懷疑。

文章認為,香港資本家有意與北京保持密切聯繫,利用中國的經濟機會,但他們中的一些人也對中共經濟干預持謹慎態度。

因為長和與「一帶一路」的國企完全不同,其成功故事反映的是「香港」精神。長和按照標準國際公司慣例運營,比國企更加透明、更加商業化。而中共缺乏對其直接控制的手段。

李嘉誠此次出售巴拿馬港口資產,再一次展現了他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下資本市場趨勢的精準把握。

百家戰略智庫主席、曾任中國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近日撰文指出,長和集團旗下的海外碼頭的業務和配套設施,是百分之百的私人和法人財產。長和集團眼見逆全球化的風愈刮愈猛,海運生意有下行趨勢,該項交易是在商言商確保「安全第一」的行為,不必將其政治化、妖魔化。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黃大衛授權)

黃大衛表示,在中國大陸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很難逃脫中央管理權或統治者的影子,各行各業都受到由黨來管理。而香港企業與中國國內企業完全不同,香港企業普遍接受英國殖民時代的普通法,具有契約精神和國際視野。

「過去香港企業想利用大陸市場,北京也像利用港資企業的先進經驗,以及國際場合能夠隱蔽自己的白手套,所以互相監視、互相利用。」

他認為,巴拿馬是美洲第一個投向一帶一路戰略的國家,李嘉誠能拿到這兩個港口,應該得到北京的幫助,為其充當其白手套。

「但香港人的想法跟國內人想法不同,純粹是商業想法,不會像國企那樣完全聽從北京。」

黃大衛表示,李嘉誠並不單單是賣了這兩個港口,而是把旗下所有國外港口資產打包去賣,意味著李嘉誠不想再跟北京進行深度合作,他想撇清關係。

「這顯示出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即北京與香港商界之間長期存在的默契平衡已經破裂。」他說。

如果這筆交易受阻?

中共對長江和記的公開施壓運動,預示著中共將加大力度破壞香港獨立的商業運作。

中共干預這一交易的本身,也間接證實川普中共控制巴拿馬運河港口的說法。

著名中國問題專家章家敦(Gordon Chang)在X平台上寫道:中共阻止和記黃埔向貝萊德出售港口,包括巴拿馬運河區的兩個港口,表明中國共產黨控制著每一家中國公司。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政治學博士林松對大紀元表示,在中國大陸,表面上好像民營的企業有這個自主權,但是實際上是沒有的。它要對付你,就要把你的管理權收回來。從50年代公私合營,到之後全部收歸國有,中共一向都這樣做。

「現在這樣對付李嘉誠,其實也想把李嘉誠的私營企業當成它自己的,不管你是什麼私營、民營,都是共產黨的。」

自2020年《港版國安法》通過以來,香港已經失去了一些政治權利,現在當局對長和的政治壓力及調查,為進一步侵犯香港私營部門開創了先例,使香港即使在經濟自由上也受到了限制。

2019年9月18日,香港反送中大遊行,超過百萬名港人上街抗議。全球有10個國家、逾30個城市響應。(Anthony Kwan/Getty Images)

曾參加反送中運動、現居英國的張晞晴在X平台上寫道:在香港,沒有人可以倖免於中共的控制,任何不為北京利益服務的商人,都會面臨風險,看看最富有的億萬富翁李嘉誠。

「香港不再自由,沒有自治,只有北京的控制。」她寫道。

《外交家》文章指出,北京的任何干預,不僅證實了川普關於香港企業對中共具有戰略作用的指控,而且為進一步侵犯香港私營部門開創了先例。香港更多行業可能會陷入類似的境地,企業可能會被迫與中共的政治目標保持一致,從而限制其追求商業利益的自主權。

黃大衛認為,這明顯是北京直接干預港企的先例,香港經濟自治權力進一步萎縮。

對港企來說意味著:第一,未來港資的商業決策,不再純粹是商業考慮;第二,國際市場對香港的法治跟經營安全性信心,受到很大的沖擊;第三,外資企業可能重新評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風險;第四,一些在香港運營的外資和本地資產可能會加快轉移、逃離香港。

「未來香港的整個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自由貿易者港的地位,慢慢就變成了一個北京的政治主張的延伸。」他說。

林松表示,現在李嘉誠受到中共的打壓,在香港做生意的人,都會在政治方面多一層考慮,以後還敢不敢在香港做生意?如果有機會,他們都會會離開香港。

「另外川普政府,也通過這件事情證實了中共的野心,所以會對抗中共。」

劉夢熊認為,香港是以自由和法治為基石的「世界最自由經濟體」,不是「反美西的前哨陣地」。

「如此一來,試問國際金融持份者、國際貿易經營者、國際航運大客戶,誰還敢來香港投資?」◇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李嘉誠出售巴拿馬港口前因後果 一文看懂
李嘉誠集團財報:地緣政治和貿易局勢惡化
黑客攻入中共官網 發布「五大賣國賊」名單
中共連兩天軍演 台海巡驅離其9艘海警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