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31日訊】3月24日和26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就針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301調查擬議措施」,舉行聽證會。該擬議措施還未施行,就已經對中國造船業造成了衝擊;一旦實施,短期內尚難改變中國一家獨大的局面,但中長期世界造船業格局或將重組。
一、擬議措施非常嚴厲
造船業屬軍民兩用行業。在中共政府的扶持下,中國造船業最近20年急劇擴張,對美國造成巨大威脅。Clarksons Research公司的數據顯示,中國船廠每年建造超過1000艘遠洋船舶,而美國的年產量不足10艘。2024年4月17日,USTR宣布針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三大領域發起全面的301調查。今年1月16日,USTR公布調查報告,認定中共在相關領域的行為、政策和做法「不合理」,對美國商業造成了「負擔或限制」。2月21日,USTR發布《對中國在海事、物流和造船行業尋求支配地位的行為、政策和做法的301調查擬議措施的通知》,並就此徵求公眾意見。3月4日,川普總統在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首次講話時宣布將復興美國造船業,計劃在白宮設立造船辦公室,為美國國內造船廠提供稅收優惠等措施。
美國擬議措施非常嚴厲,也是罕見的,具體內容見下表。由此可見,中美「戰略競爭」之激烈與川普政府針對中共造船業扶持政策的反制力度之強。
二、擬議措施之效應已初步顯現
1.新船市場。鑒於擬議措施之嚴厲,船東選擇觀望,新訂單同比下滑嚴重。根據克拉克森最新數據統計,2025年1月份全球新簽訂單69艘,數量同比減少348艘,修正總噸同比下降73.53%;2025年2月份全球新簽訂單57艘,數量同比減少146艘,修正總噸同比下降54.10%。(見下圖)
而且,與去年比,日韓船企訂單占比上升(23%上升到30%),中國下降(70%降為44%)。克拉克森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新造船訂單中,中國船廠訂單市場份額70%,韓國船廠訂單市場份額為17%,日本為6%。但是2025年1—2月,中國新簽訂單88艘(其中很多是中國船東下單,合計1,937,458CGT)修正總噸占全球44.09%;日本新簽訂單4艘(合計45,700CGT)修正總噸占全球1.04%;韓國新簽訂單25艘(合計1,288,561CGT)修正總噸占全球29.32%.。
據航運在線報導,2月德國赫伯羅特已經放棄其在中國船企的備選訂單,轉而與韓華簽約訂造6艘16000TEU雙燃料LNG動力集裝箱船訂單。據貿易風消息,巴西最大油氣運輸公司Transpetro全部9艘穿梭油船近百億大單原本由中國、韓國船企共同分享,由於301調查通知發布,Transpetro最終選擇了韓國三星重工獨家包攬生產。
2. 二手船市場。擬議措施四兩撥千斤,撬動整個造船行業,也撬動了二手船市場。對中國而言,其傳導過程如下:擬議措施一旦通過,高額的進港費用(100—150萬美元/次)→轉嫁海運公司→轉嫁給進口商和出口商→進出口商大幅減少使用中國船舶運輸→「中造船」投資收益下降→二手船市場「中造船」引發拋售,價格下跌→「中造船」新船價格下降→中國造船業微利或虧損,訂單解約,轉移到日韓市場。
對日韓而言,其傳導過程是:擬議措施一旦通過,二手船市場「日韓造船」價格上升→「日韓造船」新船價格上升→從中國市場轉移的訂單繼續推高價格→「日韓造船」擴大產能→盤活國內停業、閒置資產,海外建廠→承接中共轉移的訂單→改變世界造船業的格局。
根據海運圈消息,已掀起了一場圍繞 「日本船 」與「中國船」的價值分化與博弈熱潮。分析師注意到,買家對中國建造的資產風險進行審慎評估的同時,對日本建造的散貨船興趣日益濃厚。船舶經紀公司 WeberSeas 的觀察進一步佐證了這一趨勢,日本建造的船隻需求強勁,但供應卻捉襟見肘 ;許多船東選擇捂盤惜售,期待未來價值溢價。與此同時,中國建造船舶的市場處境正悄然惡化。多家船舶經紀公司報告顯示,中國船在銷售清單上的數量顯著下降,即便易手,也多為中國買家接盤。
三、中長期世界造船業格局或將重組
世界新船市場,中國占的比重高達70%。據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報告,中國造船廠超過75%的生產訂單來自中國或香港以外的企業。擬議措施一旦實施,跑單必然會有,但規模應不會太大。因為這有至少四個制約因素。第一,轉單成本。如果已經簽約,下了較大的定金,一般是不會貿然轉單的。更重要的是第二個因素,中國之外,造船業主要國是韓、日,但日韓造船廠最近幾年訂單都拍滿了,哪有餘力吃下飛來的單子呢?而新造船廠、擴充產能,又是需要時間的。因此,短期內世界造船業格局中國一家獨大的局面難以改變。
但從中長期來看,就可能是另一種情況了。這裡的關鍵,是看日、韓、美、印等國能否迅速擴大產能,接得住從中國轉來的單子。而這些國家早已經在籌劃了。這裡僅講四條。
1. 美國巨大的新船市場。美國國會預算透露,美國海軍計劃將艦艇規模從去年的295艘增加到2054年的390艘。讓老艦艇退役後,將投入364艘新軍艦。有預測稱,這些費用將共計支出1.75萬億美元(約1560萬億韓元)。如果其中大部分訂單被盟國(美日韓等)拿下,「將打開史無前例的新市場」。而2024年底提出的 《美國船舶法案》(SHIPS法案),設立了一個國家目標,旨在通過戰略商用船隊計劃,在未來10年內將懸掛美國國旗的國際商船隊規模從目前的約80艘擴大至250;該法案最終要求美國15%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和10%的原油出口由美國建造的船舶運輸。據克拉克森(Clarkson Research)稱,到2030年,美國將需要234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用於其液化天然氣項目。業界預計這些訂單將在2027年前下達。
2. 美日韓有一大批舊船廠,可以重新注資盤活。筆者近期匯集了62家美日韓造船廠(美國23家、日本19家、韓國20家),從中發現,正在運營的船廠32家(美國12家、日本10家、韓國10家),其餘30家處於閒置、停業和破產狀態。完全可以重新啟動這些資產,而不是從零開始。以美國為例,美國擁有大量的潛在造船、維護和維修能力,包括老化但並非過時的資本資產、強大的潛在技能、貿易、勞動力、中層管理和工程人才基礎。按照新的商業模式,引入日韓船企,通過軍民融合降低成本,盤活這些資產和資源,就可以快速提升美國的造船能力。而日韓盤活本國資產就更加便捷一些,時間也會更節省一些,也有人力資源優勢。根據韓國蔚山造船廠的歷史經驗,如果在閒置的造船廠進行擴建或改建,可以節省前期規劃、選址和報批的時間,建設周期將會縮短至2—3年,或更短。如果資金的投入到位,美日韓在現有產能的基礎上,新增30~50%的產能的可能性很大。
3. 韓美合作,前景可期。2024年3月美國海軍部長卡洛斯‧德爾‧托羅造訪韓國並推動HD現代和韓華獲取美國海軍維修艦艇的資格認證,並向韓國造船業發出邀請,到美國本土辦廠,協助美國海軍完成新艦製造。2024年11月川普總統當選後與韓國總統尹錫悅的通話,強調美韓造船業合作的必要性與緊迫性。而韓國的韓華海洋和現代重工積極響應。
韓華海洋2024年在韓國造船廠中首次承攬下美海軍MRO(維護)業務,解決了美國海軍迫在眉睫艦船維護問題。隨後投資1億美元收購了對美國費城造船廠,解決了美國本土造船問題。還收購美國LNG開發商Next Decade股份,拓展美國的業務版圖和市場影響力。今年3月17日,韓華集團投資1.16億美元收購了澳大利亞軍工造船企業Austal9.9%的股份,並計劃增持到19.9%成為第一大股東。其戰略是,成為在美國擁有造船廠的Austal的最大股東,從而進軍美國艦艇市場(Austal在美國小型水面戰鬥艦和後勤支援艦領域占據40%至60%的市場份額)。
韓國最大的造船集團——HD韓國造船海洋(HD KSOE,下屬公司有HD現代重工、HD尾浦造船、HD三湖重工),今年3月19日出席由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舉辦的研討會稱:「我們認為,直接收購美國造船廠,或與當地造船廠合作,一切方案均可行。」 旗下的HD現代越南造船,累計接單超200艘,正成為韓國對抗中國造船業的「戰略武器」。HD現代越南造船主要建造附加值不太高的中型原油船和散貨船,而這些船型正是韓國船企的最大競爭者中國造船廠的主力船型。這家船廠通過提升技術水平至韓國標準、降低人工成本至中國水平,在全球新船訂單爭奪戰中占據獨特優勢。
4. 印度可望成為後起之秀。印度是世界第16大海洋國家。按貿易量和貿易額計算,海上貿易分別占印度貿易的95%和70%。2019—2020財年,印度公司為外國船隻支付了750億美元的租船費用,隨著進出口不斷增長,預計到2047年這一開支將增長到4000億美元。印度政府計劃在10年內將組建自有船隊規模擴大至1000艘,預計將新建大量新船。印度共有28家船廠,其中6家隸屬於中央政府,2家隸屬於聯邦政府,20家為私營企業 。這些造船廠主要建造中小型船舶,沒有建造超大型商船經驗。印度的目標是到2030年進入全球十大造船國行列,並致力於在2047年成為全球前五的造船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印度政府已提出了包括提供十年補貼和建立三個造船集群等一系列重要政策建議,並向韓國船廠「求援」。2024年印度代表團訪韓國,與韓國船廠高層的會談效果非常好。進入2025年,HD現代重工和韓華海洋都已到印度實地考察。印度具有很好的岸線資源優勢、豐富人力資源支持、訂單保障,加上政府的各項優惠扶持政策,韓國造船廠到印度擴產,將獲得超額收益,而印度造船業也將獲得快速發展。
總之,如果日、韓、美、印等國措施得當,中長期世界造船業格局是有重組可能的,中國造船業將遭重創。
結語
美國針對在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行業的301調查擬議措施是非常嚴厲的,一旦實施,影響深遠。川普政府為什麼這麼做?主要是中共的戰狼行徑造成的。美國曾經幻想中共能夠順應時代大潮、和平民主轉型,所以長期扶持中國發展。但自川普第一屆政府以來,美國已經放棄了這個幻想,已經認識到了中共政權對內壓迫民眾、對外擴張霸凌的流氓性質,所以強力反制中共。如果中共繼續統治中國,對造船這個極其重要的軍民兩用行業,美國是一定會強力反制的。但是,如果中共解體(當前這個趨勢已越來越明顯),中美關係就可能發生質的飛躍,包括造船業在內,從對抗走向合作。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