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主場的活動,因為正值年節缺志工,找我去幫忙。我被安插的工作是在廚房洗菜。
每位媽媽在自己廚房裡都有他做事的方法,是自己家廚房的女王。一群女王在廚房裡會發生什麼事呢?
女王們帶著僵硬的笑容,竭盡所能地用壓抑過的驚叫聲,有時是這位對那位說:「嘖,這樣太浪費了,要這樣洗才對」,有時則是那位對這位說:「我開個玩笑,這是常識吧?」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因此隨便一句話都像廚房的菜刀一樣,刀光劍影,殺來殺去的。我說:「難怪人家說,廚房只能有一個女人。」
女兒聽我描述廚房如戰場,問說:「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呢?」
首先,因為趕著吃飯,在廚房裡動作會很快,是長久練習下來的反射動作在反應,因此沒有時間停一下、修飾一下說出來的話。
再者,每個人在自己的廚房都有一套做事的方法,做了那麼久,看別人用自己覺得笨手笨腳的方式做事,再加上趕時間,很容易沒經過大腦就脫口而出,要別人照著我們的意思做。
第三則是因為每個人在自己的主場都是女王,習慣在廚房有「我說了算」的氣勢。任誰被這種「我說了算」的口氣糾正,都是會不舒服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個以上的媽媽在廚房,廚房就會像是戰場一樣。
愛下指導棋 引爆人際衝突
說來不只是廚房,日常人際互動中,無論在家或在職場,我們經常會因為覺得自己是對的,就忍不住撈過界指教別人。
因為每個人在自己的世界裡生活得很好,會覺得這樣才是對的,看到別人做得「不對」,就會忍不住要指點幾句。而這種「指導」常常不是出於惡意,而是出於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
然而,當我們站在被指點的那一方時,卻未必能夠欣然接受,反而會覺得自己被冒犯了——我就生活得好好的啊,為什麼要把你的習慣強加於我身上呢?
因應下指導棋 消弭衝突的雙贏策略
一、下指導棋一方宜多三思
在生活中,為了避免這種你對、我也對,但就是會起衝突的狀況,我們可以掌握「議題分離原則」:
■把自己的事管好就好。
■如果只是看了讓我覺得眼睛痛,但沒有影響到我,那就處理自己不舒服的感受就好。別人自在,那麼多年也活得好好的,就勒住舌頭吧。我們何必以關心對方為名,硬是要說兩句呢?這麼做讓彼此心中有芥蒂,對誰有好處?
■如果真的影響到我了,那就選個好時機、好場合,去了解對方的想法,表達自己的立場,取得彼此的共識。
二、面對指導棋 正念溝通化解衝突
至於被唸的人,可以運用正念溝通來應對。
1.覺察自己的情緒:或許是生氣?或許是委屈?或許是被看不起?
2.安定自己:如果感到自己被冒犯了,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不是去爭辯「你幹嘛這樣說話」,畢竟這樣只會換來「我又沒那個意思」或「你有必要這麼敏感嗎?」這樣的回應。
在不舒服的時候,或許可以選擇自我疼惜,去喝口水,上個廁所,安定一下自己。
3.覺察對方的狀態:冷靜一些後,心有餘裕了,再來觀察對方的狀況。或許是時間很趕,他沒有餘裕可以好好說話?或許是他平常沒有機會練習好好說話?
畢竟,人在忙碌時,所有的能量都拿來專注於手上的事情,除非平常有練習,否則就會用過去成長背景下習慣的方式說話。
4.做個好決定:
■如果是一次性的志工活動,就把這個經驗當作人生的觀察。先喝口水,深呼吸,把自己當作 ChatGPT,過濾掉不需要的情緒語言,單純回應指令,把這次的任務做好就好。
■如果要長期接觸,適合投資時間與精力,那就找個合適的時間溝通:
(1)詢問對方當時那樣說的原因是什麼。
(2)告訴對方我的感受,我的看法,並表達我希望他可以怎麼說、怎麼做。
(3)邀請對方回饋他的想法,嘗試彼此達成共識。
(本文經授權摘編自郭葉珍臉書)
責任編輯:曾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