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黃小堂紐約報導)「美東華人學術聯誼會」和「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大紐約分會」22日舉辦財經講座,邀請包桐教授、黃佩儀會計師及張毓笙律師分享人工智能(AI)如何幫助企業營銷策略、稅務規劃、信託工具如何達到財富傳承及免稅目的等方面的知識,幫助華人民眾掌握目前社會的脈動和趨勢。
長島大學Post校區副教授包桐以銷售有機肥皂為例,他展示如何透過時下的人工智能工具快速定義目標客群,分析出潛在顧客類型,如重視健康、關注環境永續或偏好高端天然產品者;或者用在產品敘述撰寫上的協助,甚至模擬出具品牌調性的英文語句等。

包教授認為,AI工具不會取代專業行銷人員,卻能加速工作流程、拓展創意來源,特別對於資源有限的小商家而言,是開拓電子商務與數位行銷市場的幫手。
黃佩儀會計師針對中小企業提出省稅策略與退休福利規劃建議。她提醒,聯邦政府的《減稅與就業法案》(TCJA)中的多項稅務優惠將於2025年底失效,包括個人稅率回升至39.6%、稅法第199A條「合格商業收入扣除」等。

她建議中小企業主針對不同的稅改政策局勢,應每隔5至6年應重新評估企業型態,確保符合現階段發展需求,通過情境分析(Scenario Analysis)模擬稅表進行稅務規劃,以達到最大化的節稅效果。
華人企業主累積一定資產規模後,常常會考量如何將個人與家族財富順利傳承到下一代。張毓笙律師在22日講座中解析信託規劃、遺產稅制度與資產傳承策略。

張律師指出,遺產稅與贈與稅的制度變動頻繁,尤其聯邦遺產稅免稅額即將於2025年底下調,意味著現行每人近1400萬美元的免稅額可能回落至一半以下,這對於擁有不動產或高資產的家庭來說,規劃時點至關重要。以紐約州為例,州層級的遺產稅起徵額約700萬美元,超過門檻將面臨最高達16%的稅率。
另外,她以真實案例說明,一位擁有八棟房產的母親,為節省日後稅負,提早將名下資產轉至女兒名下,未料女兒意外身故,無遺囑、無信託安排,導致遺產依法由前夫與女婿分得一半,令生前苦心經營的資產配置功虧一簣。
講座尾聲,張律師指出:「拖延是最大的敵人。你花了數十年累積的資產,值得花幾個禮拜好好規劃。」她鼓勵民眾定期檢視家庭結構、資產變化與現行稅法,及早啟動財富保全與傳承布局。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