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頭灣居民團結阻止遊民所施工隊進場

南布碌崙華社攜手抗爭 多層面展現人力調配、資源整合、法律應對與溝通策略的全面努力

人氣 142

【大紀元2025年03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針對羊頭灣U大道Coyle街2134號的遊民所建案爭議繼續升溫。為阻止開發商進入遊民所選址的前門及通往後方Ford街華人後院的唯一通道,3月28日大批華人居民從早到晚聚集在前門和後門,與開發商施工隊展開對峙。

清晨8點多,一輛滿載木材的大貨車抵達現場。輪值的華人居民立即在微信群發布警報,大批居民迅速趕來阻擋。貨車雖然一度離開,但中午前又返回,並停在路邊,施工隊隨之現身。民眾聞訊後再次集結,守護現場。貨車試圖轉移至後門進入,居民立即跟隨至後門高喊「No Shelter」口號,表達抗議。一些居民更將私家車停在後門封鎖通道,78歲的黃老伯坐在共享車道正中,堅決阻擋施工。

裝滿木材的大貨車圍著街道來回打轉。(蔡溶/大紀元)
78歲的黃老伯搬來凳子坐在共享車道的正中間,這是施工隊進入後院的唯一通道。(蔡溶/大紀元)
施工隊在現場無法進入。(蔡溶/大紀元)

當施工隊負責人出現時,一位鼻插吸氧管的華人大伯站到對方面前,用身體阻擋進入,其他居民則在他兩側形成屏障。貨車再次折返前門,前門聚集的居民則以鑼鼓聲和敲打抗議牌的聲音,傳遞團結一致的決心。

61分局的警察到場維持秩序,當地第46選區市議員參選人Dimple Willabus、第15社區委員會成員陳麗娜等在場與警方積極溝通。第45選區州眾議員Michael Novakhov與第59選區州眾議員Jaime Williams的社區聯絡員Donald Cranston也到場了解情況。雖然開發商試圖尋求突破,但在群眾的團結面前寸步難行。

現場的抗議活動始終保持和平,居民配合警方的指導,讓出車道,僅在人行道上集結,展現了理性抗爭的態度。當天中午,多位商家自發派人送來補給物資,包括盒飯、零食、飲料、水果,還有抗議展板等,支援抗議行動。義工隊的工作人員則負責發放餐食,從一開始的混亂逐步調整到有序。

商家送來水果蔬菜等各種糧食物資,充當抗議民眾的後盾。(蔡溶/大紀元)
商家送來抗議展板等補給物資,支援抗議行動。(蔡溶/大紀元)

一位民眾表示,現在的生活完全被打亂,每天都在想著這件事,有時間就都來現場支援。另一位居住在Marine公園附近的林女士說:「這裡建遊民所不合適,我會儘量過來支援。」她上午8點便到場,後來短暫離開為孫子辦事,隨即再度返回,繼續參與抗議行動。

開發商此前控告多位華人屋主「違約」,並在4月2日聽證會前獲得法官的臨時禁制令,禁止屋主阻撓進入後院建隔板。然而,Dimple Willabus向現場警方指出,屋主於2023年底簽署的「同意進入協議」是與Coyle Street Owner LLC簽訂,並非與現任開發商Coyle 2134號住房發展基金公司(2134 Coyle HDFC)達成,兩者並不相同。她向警方解釋此案的複雜性,試圖讓執法部門了解居民抗議的合理性。

抗議的布條上寫著:紐約市撥款69億美元幫助非法移民,但市政官員卻將社區支持的可負擔住房改為遊民收容所。請支持紐約市民,保留可負擔住房。(蔡溶/大紀元)

這場抗議不僅吸引了正在反對班森賀86街2501號遊民所的華人居民前來聲援,也吸引了部分西語裔居民加入,共同抗爭。民眾用實際行動守護自己的家園,彰顯了強大的社區精神,也充分展現了華人居民在人力與資源的調配、法律程序的應對與溝通策略的運用,多層面上的努力,包括動腦筋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目前抗議民眾仍需面對如上廁所等基本需求的挑戰。

雖然相關法律程序尚在進行中,但居民們希望以和平的方式,促使開發商與相關部門正視他們的聲音與訴求。◇

相關文章:保衛家園 羊頭灣居民多渠道阻遊民所

兩千居民擠爆會場反對羊頭灣遊民所

羊頭灣遊民所開發商告華人鄰居阻攔施工

羊頭灣遊民所建商擬今天施工 社區抗議

責任編輯:鄭樺

相關新聞
兩千居民擠爆會場反對羊頭灣遊民所
保衛家園 羊頭灣居民多渠道阻遊民所
法拉盛新世界商城火災 濃煙滾滾 員工顧客緊急疏散
參加幼獅青少年管弦樂團6年 學生被藤校錄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