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翅瓜誕生記

港人在英國遇見百年社區農場

人氣 254

【大紀元2025年03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曾蓮採訪報導)歐羅有機農場創辦人黃如榮(Wing),這位來自香港的新移民,在英國的四年裡,逐漸融入了當地社區,並透過英國特有的共享農地計劃Allotment與本地居民的建立了深厚聯繫。這片幸運獲得的試驗田,讓他的夢想在這片異國的農田中生根發芽,將香港的飲食文化帶到了英國,讓更多的香港朋友品嚐到那熟悉的滋味,並增進了新移民之間的交流。在春天來臨之際,歐羅有機農場推出全新「魚翅瓜遍地開花計劃」,希望有機種植文化走入更多的家庭,進一步加深香港移民與英國社區之間的連結。

黃如榮去年在實驗田成功種植了100個魚翅瓜,帶到英國各地與朋友分享。(黃如榮提供)

延續百年的英國社區農地

不經不覺,黃如榮舉家移民英國已經四年多,移民前原本沒有計劃在英國重拾農夫工作,但冥冥中的命運之神還是將他和種植緊緊聯繫在一起。「我到英國的時候,在熟悉環境期間四處走走,無意中就發現了一些菜田,很好奇這些田地的主人。」他後來打聽到,這些土地是政府提供的共享農地計劃,也叫做配額地(Allotment)。這些土地是由地方政府或管理委員會分配,讓居民可以申請耕種,主要由個人或家庭租種,並非以營利為目的,延續了英國百年來鼓勵自給自足的政策。

Allotment的歷史可追溯至18世紀,當時為了緩解貧困農民的生計問題,貴族和教士開始低價租地給失地農民。19世紀初,配額地作為社會穩定措施得到推廣,並逐步發展成城市邊緣地區的公共資源。20世紀初,英國政府通過法案正式確立配額地的發展,並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糧食短缺而大幅擴張。然而,戰後城市化發展導致配額地大幅減少,直至1999年後,由於食品安全、環保與社區需求的提升,配額地再次受到重視。

與香港短期租賃的「格仔田」不同,英國的配額地通常可長期使用,甚至能夠世代相傳。許多家庭的長輩開始耕種後,子女、甚至孫輩都可以繼續管理土地,讓種植技術與生活方式得以延續,這種穩定的土地使用模式,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與質量,也讓社區的鄰里關係更加緊密。

黃如榮背後的農田,屬於英國政府提供的共享農地計劃,也叫做配額地(Allotment)。(黃如榮提供)

獲得當地人信任 提早進駐社區農地

黃如榮分享:「我對申請Allotment社區農地很有興趣,但是了解到要排隊至少5年才能申請到。我也沒有指望可以那麼快可以得到,但就在機緣巧合下,我因為參加一些當地的農夫市集,接觸到本地人,得到Allotment做義工的機會。當地人接觸到香港農夫的種植工藝,幾個月下來看到我的表現不錯,將一塊很荒蕪的田打理得很好,對我很有信心,於是管理層就決定提早審批,讓我提早進入Allotment種植,就這樣,我在一年內拿到了這塊試驗田。」

他表示,這塊田屬於非牟利性質,他主要是作為試驗田,同步進行種植測試,觀察農作物的生長狀況,並且把收集到的農作物品種進行育種留種,而種植咗出的農產除了與親友分享,也會捐菜給街坊試食,趁機會鼓勵市民「自己蔬菜自己種」。

在Allotment的經歷讓他接觸到來自不同國家的種植者,包括本地英國人、韓國人、印度人和歐洲移民等。大家彼此分享種植經驗,交流各自家鄉的農作物和耕種方式。他勤奮地整理土地,精心規劃農田,這種細緻的管理方式讓本地人讚歎不已。他亦觀察到當地人的種植風格與香港人的不同,例如一些人會把菜田設計成美麗的花園,甚至建造小木屋,營造出家的感覺。

除了個人種植,他也積極推動社區共同耕種計畫,讓香港移民和本地人一起參與種植,增進彼此了解。他認為透過種植,不僅能夠解決蔬菜供應問題,更能促進文化交流,讓本地人認識香港的農業文化與價值觀。這種社區參與不僅讓他在英國找到歸屬感,也讓更多本地人對香港移民的貢獻產生興趣與尊重。

原產於美洲的魚翅瓜,又名北瓜或金絲瓜,外形類似西瓜。(黃如榮提供)

魚翅瓜「遍地開花」 食物與文化的雙重傳遞

原產於美洲的魚翅瓜,又名北瓜或金絲瓜,其外形類似西瓜,果肉則如冬瓜般清爽,但經煮熟後會呈現絲條狀,猶如魚翅,因此得名。當黃如榮初次接觸這一蔬菜時,便被其獨特的口感和多用途的特性吸引。

魚翅瓜果肉則如冬瓜般清爽,但經煮熟後會呈現絲條狀,猶如魚翅。(黃如榮提供)

去年在Allotment的試驗田內,黃如榮特別嘗試種植在香港罕見的「魚翅瓜」,這種瓜類適應在較低溫的環境生長,在香港只能在冬天種植,因為香港「寸土寸金」,冬天蟲害少,農夫通常會種菜心、油麥菜、生菜、芥蘭等貴價菜,較少種植魚翅瓜這類佔地多、生長速度較慢的瓜類。他發現,魚翅瓜在英國的氣候條件下生長良好,且比許多本地作物更容易打理,因此選擇了這個在香港並不常見的作物,來作為自己的試驗品種,去年在試驗田中種植了100棵,將這些瓜分送到不同地區,與香港社區的餐廳和家廚合作,請他們研發不同的食譜,透過「從食物到餐桌」(Farm to Table)的模式,讓更多的香港人品嘗到熟悉的味道。

鮑汁冬菇瑤柱燴魚翅瓜。(黃如榮提供)
用魚翅瓜製作的湯羹。(黃如榮提供)
用魚翅瓜製作的碗仔翅。(黃如榮提供)

魚翅瓜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適合烹調各式菜餚,如炒菜、燉湯或製作素魚翅羹。魚翅瓜除了可以模仿魚翅湯的風味,還能夠像冬瓜、絲瓜一樣,製成清湯或其他家常菜。他在與當地香港餐廳的合作中,發現魚翅瓜具有極大的烹飪潛力,無論是做湯、炒菜,甚至是焗製,都能展現出其獨特的口感。而種子富含營養,烘炒後可作健康零食。

黃如榮邀請多位「家廚」為魚翅瓜設計不同的菜式。(黃如榮提供)

「今年種植技術成熟了,菜式我們也在研發中,今年三月就正式推出『魚翅瓜遍地開花計劃』,我們主要供應魚翅瓜苗,計劃讓100個家庭參與種植,如果每家種植3棵瓜苗,就可能有10個瓜收成,這樣整個社區將有1,000個魚翅瓜收成啦!」他表示,3月底開始有瓜苗供應,預計8月至10月是收瓜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留意「歐羅有機農場英國分部」專頁。黃如榮相信,這不僅是一個食物的分享計劃,更是一個社區聯繫的橋樑。對他來說,這是一項持續的工作,不單止是傳遞食物,而是通過食物來傳遞愛與關懷,並將香港的飲食文化帶入更廣闊的世界。

今年三月,歐羅有機農場英國分部正式推出「魚翅瓜遍地開花」計劃。(黃如榮提供)

除了食物的分享與文化的交流,黃如榮還希望這個計劃能夠引發更多人的關注,並進一步推動環保與可持續生活的理念。他希望能夠進一步與環保組織合作,讓這個計劃不僅限於美食的領域,也成為保護海洋、保護鯊魚的象徵。他希望,通過這個項目,將香港人對食物的熱情與關懷帶入更大的全球對話中。(延伸閱讀:【漂流傳奇】扎根英國社區的香港農夫

黃如榮在英國的農業之旅,融入當地社區,搭建文化橋樑,為社區注入積極的力量。一棵棵瓜苗,一個個果實,帶來的不只是味覺的享受,更是人與人之間情感和文化交流的紐帶,讓香港移民與英國社區更加緊密相連。◇

歐羅有機農場常常參與英國市集活動。(黃如榮提供)
菜田參觀活動。(黃如榮提供)
黃如榮在英國的農業之旅,融入當地社區,搭建文化橋樑,為社區注入積極的力量。(黃如榮提供)

責任編輯:李維真

相關新聞
中共加強跨境迫害港人 程翔等寄語港人發聲
再見香港——香港人繼續前行
香港831事件五周年 英逾千港人集會紀念
英國港人年宵熱鬧非凡 千人到訪Bristol新年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