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女律師涉投資移民欺詐 加州業者談借鑑

人氣 667

【大紀元2025年03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郭約希、馬尚恩洛杉磯報導)本月上旬,涉嫌大規模投資移民欺詐的北加州華人移民律師陳丹虹被引渡回美國受審,她涉嫌通過辦理EB-5投資移民簽證,以欺詐手段為上百名外國投資者獲取移民福利。這些投資者是否會陷入資金、綠卡一場空的境地?

南加州移民律師陳啟耕週四(27日)受訪時分析此案的經驗教訓,希望為投資移民申請者提供借鑑。

律師涉嫌欺詐 移民局有權有責重審舊案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多年前發布的新聞稿顯示,陳丹虹與其前夫祕密收購並運營一家EB-5區域中心,向移民局隱瞞區域中心的真實所有權,利用該中心自我交易,違反證券法。據檢方指控,陳丹虹向移民局提交虛假文件,其中包含偽造簽名與不實資訊,誤導當局認定申請人符合簽證計劃資格。

陳啟耕表示,如果移民局發現投資移民律師連續經手的幾個案子都有欺詐嫌疑,就有可能回頭檢視該律師或其律所經手的所有案件。

「移民局的確有權力、也有責任回去查看其它案件。」那麼陳丹虹經手案件、包括合法案件是否會被全部推翻?陳啟耕認為應該不會。

他表示:「這要看問題出在哪邊,是律師欺騙移民局還是欺騙投資人。至於案子會不會通通都被拒絕,或是造成什麼其它問題,尤其如果案子是合法的,之後會不會失敗?應該是不會這樣子。」

他進一步解釋說,陳丹虹涉嫌以自己的名義成立區域中心,然後將錢捲走,這是很大的問題,「大家以為自己投資的是真實的東西,可是項目最終沒有辦法成功的話,那就前功盡棄了」。移民局的確有權力、也有責任回去查看其它案件。」陳丹虹經手案件、包括合法案件是否會被全部推翻?陳啟耕認為:「應該不會。」

EB-5投資移民項目在嚮往移居美國的外籍人士中一度炙手可熱,尤其受到中國富裕家庭的追捧。所有申請者中,中國人多年來一直占多數,達六七成;但因名額有限,該類簽證排期很長。

陳啟耕看到,十多年前有一大批人做EB-5投資移民項目,那時信息不夠清楚透明,所以有很多不良人士「黑心操作」,但如今情形有所不同。

「現在(投資移民)項目和可投資的名額,比想要投資辦理移民的人還多。」陳啟耕表示,當下是買方市場,投資者可以對區域中心精挑細選,對比不同項目,以作出適合自己的決策。

陳丹虹案透露哪些風險

陳啟耕指出,陳丹虹一案留下的教訓是,她既是投資人的律師,同時也代表項目方。當雙方利益衝突時,她不可能同時代表雙方,可能就會放棄其中一方,不再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他提醒,律師同時代表利益衝突的雙方,不能說一定是非法的,但投資者一定要考慮發生利益衝突的可能性,「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與項目方發生矛盾,投資者擁有獨立的律師,通常可以最大限度保障自身利益。

陳啟耕也指出,EB-5投資移民項目頻現詐騙,與項目審核速度緩慢有關。申請人投資多年後,才發現項目存在問題、需要補辦文件,甚至投資失敗;時間拖得太長,詐騙者就易有可乘之機。

針對該項目的弊病,拜登政府2022年曾推出《EB-5改革與誠信法案》(RIA)法案,希望藉此幫助投資者維持信心,也幫助項目更好地運作。

談到美國投資移民申請為何審核緩慢,陳啟耕表示,對負責審核官員的素質要求很高是原因之一;這些官員除了必須了解移民法,還需懂商業、理解商業運作。他說:「本來能夠審核EB-5案件的官員就不多,美國政府也沒有預料到有這麼多案子進來,所以,現在都還在很努力地消化這些案件。」

總結陳丹虹案的教訓,陳啟耕強調,投資者在作出決定前,一定要有代表自己一方的律師,不能是代表多方的律師,以便請其幫助評估有關項目是不是最好的選項。

陳啟耕最後提醒,投資者也須了解投資移民的風險,項目不可能百分百都成功,因此才稱為「投資移民」而不是「存款移民」;一定要找對專業人士幫助評估項目,「貨比三家」再作決策。◇

責任編輯:嘉蓮#

相關新聞
欺詐非法移民 德州總檢察長起訴地產開發商
探員:休斯頓加油站搶劫案為移民欺詐的一部分
申請過程涉嫌欺詐  DHS暫停移民假釋計劃
華人移民律師被引渡回美 面臨簽證欺詐指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