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朴淑子韓國報導)韓國現代汽車集團會長鄭義宣於當地時間3月24日在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正式宣布未來四年將在美國投資210億美元。此舉正值川普即將於4月2日對進口汽車實施25%「對等關稅」之際,因而被視為現代汽車的戰略性回應。
加碼投資美國市場 釋放對美政策的積極信號
根據現代汽車集團發布的內容,此次投資的210億美元將涵蓋三大核心領域:汽車製造(86億美元)、鋼鐵及零部件物流(61億美元)、新能源與未來產業(63億美元)。集團計劃在美國構建從煉鋼到整車生產的完整產業鏈,其中包括在路易斯安那州建設一座年產270萬噸的電爐煉鋼廠,以及對佐治亞州的HMGMA電動車工廠進行擴建,年產能將從原有的30萬輛提升至50萬輛。預計整體投資將為美國新增至少1300個就業崗位。
鄭義宣在白宮表示:「這是現代汽車自1986年進入美國以來最大規模的投資,我們希望藉此機會,進一步深化與美國的合作關係。」
此外,他還宣布,將採購價值30億美元的美國液化天然氣(LNG),以支持美國能源產業發展,並保障新建煉鋼廠的能源供應穩定。這一表態亦與川普政府長期推崇的化石能源政策相契合。
針對現代汽車的大手筆投資,川普在會面現場表示高度讚賞,稱其是「偉大的公司」,並表示「現代汽車在美國生產鋼鐵和汽車,因此不需要繳納關稅」。
制度與勞資壓力夾擊下 韓企紛紛「外遷」
現代汽車在美國的投資計劃並非個例。目前,三星、SK、LG、POSCO、韓華等韓國主要企業集團均在持續擴大對美投資,總額已超過1022億美元(約合150萬億韓元)。
除應對全球供應鏈重組與美國「製造業回流」政策外,韓國本土針對企業的制度問題也被指是韓企加速「外遷」的重要原因。
以現代製鐵為例,該公司決定赴美建廠後,立即遭遇工會的強烈反對,頻繁的罷工導致部分國內生產線停擺。
此外,韓國企業還面臨諸多制度上的壓力。例如,韓國的《重大災害處罰法》規定一旦企業發生嚴重工人傷亡事故,負責人可能被判刑,引發企業界擔憂「刑事責任過重」;限制工作時長的「每週52小時工作制」在高科技研發領域遲遲未能放寬,限制了靈活用工安排;此外,韓國高額的繼承稅亦在全球名列前茅,讓企業在經營與交接上倍感壓力。
近期,美國商會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提交了一份意見書,指出韓國頻繁對外國企業高管追究刑事責任,甚至有高管因違反勞動法或通關申報失誤而被起訴、限制出境,這類做法嚴重影響了外資對韓國的投資信心。
在內外壓力夾擊之下,越來越多韓國企業被迫將資本、技術、產業鏈等資源遷往海外,韓國製造業被空心化的風險正持續加劇。有專家指出,若韓國國內營商環境得不到根本性改善,即便韓國擁有領先技術的企業,也難以抵擋經營者「用腳投票」的趨勢。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