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黃小堂紐約報導)紐約州於2019年4月通過了全面的刑事司法改革立法,包括修改「刑事證據開示法」,該改革原意在於提升司法透明度,要求檢方於案件初期即完整提供證據予辯方,確保罪案被告獲得完整資訊以保障審判公平,不過在2020年執法後,其弊端引發的爭議顯現。
週二(25日),國會議員、紐約市地區檢察官、警局以及受害者倡議團體齊聲呼籲州議會將州長的修法提案納入州府預算案,以回應日益上升的罪案撤銷率,保障受害者的權益。
紐約市五區的地區檢察官2月發表公開聯名文章,指出「刑事證據開示法」(Discovery Law)實施四年多來,紐約市的輕罪案件撤銷率增加51%,重罪案件撤銷率增加57%。根據州長霍楚3月24日提供的數據,自2020年改革生效以來,紐約市涉及家暴案的撤銷率上升近15%;2023年全紐約市案件撤銷率達94.3%,市外地區則為49.1%。
紐約民主黨國會眾議員高德曼(Dan Goldman)、托雷斯(Ritchie Torres)、蘇奧齊(Tom Suozzi)與吉倫(Laura Gillen)24日聯名致函州議會,呼籲支持州長霍楚提出的「刑事證據開示法」修法方案。聯名議員表示,現行制度過於僵化,使得部分嚴重刑案僅因證據提交延遲或技術性錯誤即遭駁回,未能兼顧被告權利與社會治安。
根據霍楚的提案,修法重點包括三項:(1)僅在被告能證明檢方遲交證據對其造成「實質不利」的情況下,案件方可撤銷;(2)辯方須在檢方聲明證據已全數提交後35天內提出異議;(3)檢方只需提交與起訴指控「直接相關」的材料,而非目前較為寬泛的「相關資料」。
紐約市五大區地區檢察官支持州長的主張,25日與商界領袖團體「紐約市夥伴關係」(Partnership for New York City)和多個受害者倡議團體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支持修法。
曼哈頓地檢白艾榮(Alvin Bragg)表示,他們與家暴和性侵犯等犯罪的倖存者站在一起,並敦促州議會採取行動,對法規進行必要的修訂;布碌崙地檢蔣沙樂(Eric Gonzalez)指出,法令原意雖好,但實務上「正傷害太多受害者與社區」。
紐約市警察局長蒂施(Jessica Tisch)在聲明中亦呼籲重視制度改革,稱現行法規猶如「高速旋轉門」,令暴力慣犯反覆進出社區,危及警員與市民安全。
納蘇縣地檢唐納利(Anne Donnelly)25日亦親赴奧本尼,呼籲修改「偏袒犯罪者」的法令。她指出,無現金保釋制度與現行「刑事證據開示法」,讓許多危險罪犯僅因技術性問題得以重返社區,造成受害者持續受害。唐納利表示:「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甚至被迫將性侵受害者的私人聯絡資訊交給加害人,這對受害者極為不公。」◇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