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有關布碌崙羊頭灣U大道科伊爾街(Coyle Street)2134號設立一個可容納175個家庭的長期遊民收容所,引發了當地居民的強烈反對與廣泛關注。居民們正在尋求多種解決方式,試圖阻止該項目的推進。
禁制令生效 華人屋主危機
據法庭文件顯示,該遊民所的開發商於3月24日向法庭提交起訴文件,控告兩戶Ford街的華人屋主(共五人),要求法官頒布緊急禁制令,禁止被告阻撓開發商通過共用車道進入後院,以安裝鷹架和防護裝置。26日下午,法官已批准此申請,並決定於4月2日舉行聽證會(法庭文件連結1、法庭文件連結2)。然而,華人被告的律師尚未正式登記介入此案。
這意味著,在3月27日至4月2日約一週的窗口期內,開發商可以依據法官頒布的禁制令進入兩戶華人屋主的後院進行施工。而若被阻撓,警方可能介入並執法。
投訴與樓宇局的應對
根據市樓宇局(DOB)的網站記錄,當地居民從3月21日至23日期間向DOB提交了超過20起投訴,指出該工地「正在建造一個無家可歸者收容所,但未獲得相關許可證」。然而,樓宇局於3月25日派員檢查時,檢查員無法進入施工現場,因為圍欄的所有門均上鎖。圍欄上張貼的許可證僅顯示臨時施工設備和人行道防護的許可,並無其它相關開工許可。
居民在3月23日的投訴中指出,原計畫在該地點建造可負擔房,但如今卻改為遊民收容所,這一改變嚴重違反合同並引發社區不滿。投訴內容還提到,已有超過3000人簽署Change.org的請願書,並多次舉辦現場集會與抗議活動。居民認為該區域是一個住宅區,周邊有許多家庭及兒童活動場所,例如日托中心、學前班和殘疾人學校,更需要可負擔房而非遊民收容所。
樓宇局對此的處置為「行政關閉」(Administrative Closure),這通常意味著DOB不會進一步處理。
此外,該地點目前仍有多張未解決的罰單,包括最近的一張罰單是2024年11月7日因未提供行人保護而被罰款5000美元。指業主未能按要求提供行人保護,工地外部結構存在重大損壞,部分外立面與建築結構脫離並出現裂縫。所有違規行為都必須向行政執法部門(AEU)提交更正證明。今年2月7日的紅字警示顯示,業主至今未提交更正證明,違規行為仍未整改。
居民與社區領袖的行動
在居民的呼籲下,第59選區的州眾議員威廉斯(Jaime Williams)於近日致信紐約市調查局局長斯特勞伯(Jocelyn E. Strauber),表達對該項目的深切關注。她在信中強調,該地點的初衷是建造經濟適用房,但如今卻在未經充分社區參與的情況下改為遊民收容所,這種改變嚴重損害了公眾信任。威廉斯議員還指出,項目運營方Westhab公司與紐約市遊民服務局(DHS)之間的財務交易透明度存疑,並呼籲對相關決策進行全面調查。
與此同時,當地第46選區的市議員納西斯(Mercedes Narcisse)也在社交媒體上多次澄清,她從未支持將科伊爾街2134號改為遊民收容所,並批評市政府未能遵守可負擔房的原始計畫。她表示,早在2023年7月,當其辦公室收到關於此項目可能改建為收容所的消息後,就立即提出反對,並持續向市政府跟進。然而,直到2025年1月,市政府才明確表示將該地點用作收容所。
爭議背後的疑點與關鍵問題
此次爭議還涉及到項目運營方Westhab公司與紐約市遊民服務局之間的潛在利益衝突。居民指出,Westhab的一名高管與DHS行政官存在親屬關係,而該公司從DHS獲得了價值17億美元的巨額合同。雖然DHS聲稱相關行政官已迴避,但居民仍然對合同授予過程中的透明性和監督問題提出質疑。
此外,居民認為該地點的轉變是一次明顯的「誘餌轉換」行為,這種決策未經公開討論,也未尊重社區意見。根據原始計畫,該地點應建造119套可負擔住房和零售空間,這是當地社區急需的投資。然而,突然的轉變不僅剝奪了居民的發聲機會,也加劇了對市政府決策過程的不信任。◇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