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音時刻】投資夢破滅 中國餐飲業掀倒閉潮

人氣 3461
PlayListen to More News

【大紀元2025年03月26日訊】聽眾朋友們,晚上好,歡迎來到《佳音時刻》,我是佳音。今天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大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今日焦點:美俄密談12小時 黑海安全協議達成;台灣不再容忍武統言論 陸配亞亞被驅逐出境;從投資夢到破產潮 中國餐飲業為何難以為繼?

美俄密談12小時 黑海安全協議達成

俄烏戰爭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3月24日,俄美代表團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就烏克蘭局勢進行超過12個小時的超長會談。

會談結束後,多家媒體稱,美俄兩國決定在25日發表聯合聲明。但俄羅斯總統新聞祕書佩斯科在25日的記者會上說,俄美雙方進行的是技術性磋商,涉及許多細節,其內容「肯定不會公布」。

雖然沒有公開聯合聲明,但路透社稱,美國在3月25日,分別與烏克蘭和俄羅斯達成協議,確保黑海航行安全,並禁止兩國相互攻擊對方的能源設施。

報導稱,該協議一旦付諸實施,就代表著,迄今為止,停火談判首次朝向好的一面發展。美國認為,這是在為俄烏兩國停火鋪平道路。

對於該協議,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記者會上稱,「如果俄羅斯違反協議,我可以直接向川普(特朗普)總統提出質詢。如果他們違反協議,我們將有證據要求美國制裁,及提供武器支持等。」

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表示:「鑒於我們與基輔達成協議的慘痛經歷,我們需要明確的保證,而這種保證只能來自華盛頓,即在美國的要求下,澤連斯基及其團隊嚴格履行承諾。」

該協議是在沙烏地阿拉伯達成的,是在美國總統川普發起會談之後達成的。

根據與莫斯科達成的協議,華盛頓承諾幫助俄羅斯恢復其農產品和化肥出口的市場准入。克里姆林宮表示,這一進展將需要解除部分制裁。

此次會談是在川普於上週分別與澤連斯基和普京兩位總統通電話之後進行的。普京拒絕了川普提出的為期30天的全面停火提議,而在此前,烏克蘭已同意這一提議。

烏克蘭國防部長魯斯泰姆.烏梅羅夫表示,基輔將把俄羅斯軍艦在黑海東部以外的任何活動視為侵犯和威脅,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將擁有完全的自衛權。

好,關於俄烏戰爭,我們先說到這裡,下面我們聊聊「亞亞離台」。

台灣不再容忍武統言論 網紅亞亞被驅逐出境

前段時間,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將中共定調為敵對勢力。在這一背景下,陸配劉振亞被驅離台灣一事引發各界關注。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我們就給大家詳細說說。

劉振亞是湖南人,她的丈夫是台灣人,她以陸配的身分在大陸抖音、You Tube開設帳號「亞亞在台灣」。據查證,她在抖音帳號上的粉絲超過50萬。

劉振亞發布的影片經常涉及「武統言論」,比如「大陸將武統台灣、台灣必須回歸祖國」、「希望四川艦成軍第一功,就是收復台灣」等。由於其粉絲數量眾多,影響力極壞。

有網友指出,劉振亞曾通過假結婚拿到台灣留居權,離婚後返回大陸,重新嫁人。現在又通過「依親」形式,將父母接到台灣。

劉振亞的行為被台灣移民署調查,依法廢止她的依親居留許可,並要求她在3月25日前自行離境。

劉振亞本人對此強烈不滿,她聲稱自己最希望兩岸和平,並指責移民署侵犯言論自由。

但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定,她的言論已涉及鼓吹戰爭宣傳,駁回她的抗告。

3月20日,劉振亞在接受採訪的時候稱,她自始至終都沒主張武統,反而一直希望兩岸和平,是「有人在偽造她的帳號」。

不過,劉振亞的言論並未獲得大眾認可。甚至有人指責她「說謊成性」。

除了劉振亞以外,近期還有多位陸配,因為涉及武統言論而被廢止長期居留許可。

3月25日,聲稱不會離開台灣的劉振亞改變了態度,決定離開台灣。她在松山機場辦理登機手續時,遭遇圍觀。不少反對她言論的團體高喊口號「回歸祖國」、「一路好走」等,現場氣氛一度緊張。

劉振亞離開後,部分民間團體,包括黑熊學院、反共護台志工聯盟、人權工作者李明哲及網紅八炯,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取消陸配依親特權,將入籍年限由6年改為8年,同時呼籲立法院嚴格審查中國籍配偶取得身分證的年限。還特意指出,劉振亞的事件結束了,下一步他們將關注另一名涉嫌鼓吹「武統台灣」的陸配「小微」。

李明哲在記者會上強調,鼓吹武統的言論並非只是政治不正確,而是徹底破壞言論自由的基石。

與此同時,台灣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言論自由是有界線的,這個界線就是國家的存續。他說,在主權安全情況下,任何違反法律的,一定會用最嚴厲方式處置,但過程要用最溫柔的態度,此事無妥協空間。

前段時間,名嘴鍾年晃在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稱,亞亞鼓吹武力這件事跟言論自由沒有關係,她的這一言論每一位台灣人民都不會贊成。

鍾年晃進一步解釋,台灣就像是一個家,亞亞在這裡生活,卻在家中隨地大小便,我們做為主人,不應該把她趕走嗎?這可不是什麼言論自由的問題,我認為政府的作為是對的。

好,關於劉振亞我們先說到這裡,下面我們來觀察中國經濟。

從投資夢到破產潮 中國餐飲業為何難以為繼?

中國經濟下行,大量餐館倒閉。在北京經營二手廚房設備的安大偉稱,「普通人想開餐館,幾乎註定會失敗。」這句話聽起來很殘酷,但現實卻是如此。

據德國之聲報導,安大偉的倉庫中擺放著一排排的大型冰箱、工業爐灶和商用麵包烤箱等廚房設備,等待餐飲業者前來選購。

這裡的每一台設備背後都有一個北京餐廳倒閉的故事。這些年,不少餐廳老闆寄希望於疫情後的經濟復甦,把畢生積蓄投進餐飲業。但中國經濟下行,很多消費者在外出就餐方面縮減開支。

為爭奪客源,各家老闆只能降價促銷,比如,9塊9的咖啡,99塊錢的四人套餐等廉價餐飲出爐。就這樣,一場慘烈的價格戰發生了。

對於客人來說,這似乎很划算。但對於餐館來說,就是在拚命壓低利潤空間。但即使如此,也難以維持,最終只能倒閉關門。

根據統計,2024年,中國倒閉的餐飲公司接近300萬家,創下歷史新高。

安大偉稱,去年,他的團隊每個月拆除200家餐廳,比前年增長了270%。他說,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每個月餐館的關門率超過10%,有時候甚至高達15%。

如此多的餐廳倒閉,對安大偉的生意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他說,現在興起的都是小型店舖,比如奶茶店、麵包店等,這些店規模小,管理費低,對二手設備的需求也沒那麼大。

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附近,有一家開了14個月的麵包店,在近期關門停業。店長表示,客流稀少,加上每個月5萬元的月租,讓他們不得不選擇關門。他說,「隔壁的店,味道不怎麼樣,但比我們便宜10塊錢,顧客只會選更便宜的。」

這位店長嘆氣,人們沒錢了。即便有錢,也不像以前那麼願意花,生活不易啊!

安大偉回憶,疫情限制解除後,餐飲業迎來了一波新的創業潮。房地產、教育、金融和科技行業等大量裁員,讓不少人轉行做餐飲。但他們沒想到,市場競爭比想像中的更加殘酷。

報導稱,如今在北京,餐廳的平均壽命不到一年。2024年上半年,北京餐飲業的淨利潤暴跌了88%。

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鵬表示,那些人均消費在100到120元的中檔餐廳,是最先撐不住的。賺的錢覆蓋不了成本,最終只能選擇關閉。

在這樣的環境下,店家想盡辦法吸引顧客,菜單不斷更新,但價格卻只能一降再降。

安大偉說,當餐館扛不住虧損時,就只能降低食材品質。所以說,價格戰的最終受害者,不只是餐廳老闆,還有消費者。

《佳音時刻》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

相關新聞
【佳音時刻】大陸疫情四起 藥房為何現倒閉潮
【佳音時刻】受騙20年美國覺醒 不容中共作弊
【佳音時刻】中共對李嘉誠變軟?何衛東仍失蹤
【佳音時刻】支持美台!大陸湧現「反共統一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