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拉開,天山的雪、原野的花、馳騁疆場的將軍、溫婉的少女……一個個令人目不暇接的節目讓人神遊天外。
春風吹綠了原野,暖陽喚醒了群花,三月與四月的交匯,處處都充滿了不可預期的驚喜。在這美麗的時節,紐約一年一度的神韻演出也如期而至。今天就讓我們隨著神韻演出覽神州風貌,品歷史古韻。
和而不同的色彩
飽滿、純淨的色彩是神韻給我的第一印象。放眼當今的藝術流派,俄羅斯列賓美院油畫沉重的深灰、歐洲印象派朦朧的亮灰、美式尖銳的波普多是常見的配色。統一的灰調較為容易達到色彩上的和諧,新銳的撞色則容易博人眼球。但神韻舞臺上的色彩卻讓我眼前一亮,這來源於自然的配色,純而不豔,多彩而不紛亂,讓人心馳神往。
行雲流水的舞蹈
舞蹈演員的身姿更是如飛燕,輕盈地舞動與穿梭於自然之中,像流水隨風無形卻變化萬千。中國古典舞剛柔相濟的身法身韻,將表演從視覺的協調上升到整個作品氣韻的諧和。舞蹈中講究「氣口」,即不僅是節拍的韻律,而是整個舞臺上所有演員氣息的統一,這樣諧和的氣場同樣也會帶動觀眾進入舒展而放鬆的狀態。因此一場好的表演帶來的影響真可謂是「繞梁三日」,讓人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懷。
益於身心的諧和
反之,現代派先鋒藝術中總以打破和諧、使用激進與實驗性的手法為「前衛」。這種抽象甚至扭曲變異的表達方式拉遠了民眾與藝術間的距離,甚至對普世價值都起到了顛覆與毀滅的作用。在藝術圈子先鋒與激進的話語像回音牆裡的聲波,被逐漸加強,聲浪越來越大。但真正的善與美總是能喚起人心中本性的良善,畢竟人們都希望自己身心健康,生活幸福,因此傳統的藝術無論何時都有強大的生命力。正如神韻在全世界受到歡迎一樣,協和之美是可以跨越民族與文化淵源流傳的。
開闊細膩的內核
不僅是舞臺的表現形式,神韻演出中的小舞劇傳遞出的價值觀也是善與美並存的。中國的四大名著是全世界華人耳熟能詳的故事,但隨著社會思潮的變化,其中的價值觀已經在一次次影視作品與衍生品中被改得面目皆非。神韻作品中呈現的卻是故事本身,神傳文化中質樸純粹的動人情節。在「神韻作品」網站中,您甚至還可以看到融合了舞蹈表演的原創歌劇《王允施計除董卓》。貂蟬之美不僅是外在風姿綽約,更是其深明大義,捨生救國的內在精神。很遺憾的是,在當代中國年輕人中,談起貂蟬可能都是遊戲中的角色形象。神韻帶來的不僅是美不勝收的演出,而是一場文化的復興,為您撣去當代名利場上的混沌,情慾中的泥濘,重新找回人先天的本性,與文明源起時的燦爛。
觀看完神韻後,常常發自內心的升起對中華文明的尊敬與喜愛,千百年來,多少歷史先賢鋪墊出這精彩紛呈的文化,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一方方水土養出不同的民族。但歸根,無論南北,無論古今,真正的文化源於神的鋪墊,所以我們都有善良的底色。在這裡,文月真心推薦您走進林肯中心,欣賞一次這精彩紛呈的藝術表演,與朋友共享一段難忘的時光。@◇
責任編輯: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