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積累財富?這七件事不能忽視

人氣 976

【大紀元2025年03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高杉編譯報導)獲得「財富自由」是很多人的夢想。就是說,希望在獲得財富後,生活中能有更多的、更自由的選擇,有足夠多的時間和足夠多的錢來做自己愛做的事情。但是,不少人覺得獲得財富並不容易。

除了各種因人而異的原因之外,對一些關於積累財富的問題沒有想明白,存在認識上的偏差,也是關鍵原因之一。理財專家切爾西‧法根(Chelsea Fagan)在其自媒體頻道中探討了一些觀點,很值得我們借鑑,下面一起來看一看。

撿了芝麻 丟了西瓜

提起積累財富,大多數人都比較關注如何省錢。但你真的會省錢嗎?比如,有的人在網購幾美元的手機殼時,都會花很長時間尋找價格最便宜、免運費的賣家。但同時,在面對一個幾千塊錢的名牌包時,即使沒能力一次支付也要分期付款入手;有的人在菜市場會使出渾身解數地討價還價,但去餐廳刷卡幾百美元時仍滿面春風……

要想積累財富,你真正需要關注的是大額支出,而不是那些花了很大力氣、承受了很大心理壓力才節省下來的幾美元或幾美分。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每週去星巴克買一杯豪華拿鐵犒勞自己,絕對不會影響你買豪宅的進程。

不要攀比 做回自己

最傷害你錢袋的是消費慾望,而最刺激消費慾望的是攀比。看到同齡人在衣食住行上都遠超自己,你的第一個反應可能就是「我也行!我也要!必須要!……」於是接下來,很可能就會去提前透支未來的收入來實現「趕超」,最後墜入了財務陷阱不可自拔。

俄羅斯有句諺語:「不要嘗試跳得高過頭頂,不然你會很慘。」中國人則簡單地總結為四個字:量入而出。應該做回真正的自己,去關注自己財富的增長,並因此而獲得快樂;在勤儉節約方面與別人「反向攀比」,這樣才有可能留住財富、積累財富。

自動儲蓄 避難就易

可以將一部分收入設置為自動存款,這樣就不會每次為是否應該存錢而鬧心、糾結和煩惱了。人總是會有惰性、忘性、僥倖等各種心理,在削減開支、增加儲蓄方面更是會有意無意地如此這般……所以,每月自動儲蓄一定的金額或比例,就能夠將這個難題變得很容易。

開源比節流更重要

積累財富的途徑無非兩點:開源、節流。但要想成功地積累財富,增加收入比削減開支更重要。就如同前面提到的買手機殼,為了省幾十美分花了很多小時的例子一樣,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省小錢上,不如將其花在增加收入上。

這個道理不難理解,每月花費很多時間終於省下了50美元,不如用同樣的時間做兼職或副業賺上1000美元。與其一再勒緊褲帶、削減開支,不如專注於增加收入,這才會帶來顯著影響。與節流相比,開源才是王道!

選對行業是關鍵

有句話叫:「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其中道盡了人生智慧。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積累財富、獲得財富自由領域。有些行業的收入就是會相對更高,收入、加薪、年終獎……各方面都是,而且資歷越老,收入越高。所以選對行業很重要。如果你剛起步或轉行,可以考慮科技、金融和銀行等行業。

拔苗助長 大失所望

如果一位農民在種下莊稼後,由於著急收穫,提前把苗往上拔,那麼結果會怎樣自然不言而喻。積累財富也是一個道理,比如股票、房地產等很多投資,都需要時間來讓資本得到成長,最後結果、收穫。尤其在市場動盪時要有耐心,理智地分析、取捨。

念頭通達 白手興家

有人說,「賺第一個百萬要比將一百萬變為二百萬難百倍」。這句話很有道理。因為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是,大多數百萬富翁都是從上一輩人那裡獲得「第一筆資金」的。

不過,也有不少白手起家的富豪。所以即使你沒有出生在富豪家庭,如果想明白關於財富積累的一些事情,在生活中「念頭通達」,那麼經過努力和堅持,你仍然有機會獲得財富自由。

(本文內容僅作一般資訊參考用,沒有任何推薦用意。大紀元不提供投資、稅務、法律、財務規劃、房地產規劃或其它個人理財的建議。具體投資事項,請諮詢你的財經顧問。大紀元不承擔任何投資責任。)

責任編輯:任子君#

相關新聞
巴菲特致富有三條規則 同樣會給你帶來財富
汽車不是好投資?擁有這5款車可積累財富
親子間的金錢關係:感恩你願與我分享財富
財富金字塔有7個層階 你屬於哪一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